2023年12月26日星期二

吴稼祥 :转型期中国的一份“病历”《中南海日记——中共两代王储的陨落》自序/目录

一、“老人”、“疯人”和“病人”

  虽然心里不承认,但梁任公也难否认,他那个时代的中国是个“老人 ”。“老大嫁作商人妇”,可见还是个老妇人。老得几乎什么事都做不了 ,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等死(“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 民”--《少年中国说》)。

  没有被所谓“三年自然灾害”饿死的人大概都有亲身体验,毛泽东时 代的中国是个“疯人”。当年那个中国老妇,或许嫁了个洋商人,弄到一 副巴黎特产、莫斯科转销的特效革命牌返老还童药。一剂猛药下去,“新 中国”,或者说,“少年中国”,更有中国特色地说,是“红卫兵中国” 诞生了。遗憾的是,实际上诞生的不过是个“天山童姥”。老妇聊作少年 狂,狂久了,很难不疯。

  也许是癫狂消耗了过多的能量和体力,也许是治疗疯病的精神药物产 生了副作用,后毛泽东的中国病了。换句话说,邓小平时代的中国是个“ 病人”。什么病?两大病症:一是左右摇摆症,二是“皇储”难产症。

  说到摇摆病,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有体会:今天为四五平反,明天 撤西单民主墙;今天呼吁科学的春天,明天搞思想战线座谈;上午眉飞色 舞,阔论解放思想,下午声色俱厉,疾言坚持什么原则;上周还号召改革 开放胆子再大一些,本周就宣布清除精神污染不能手软;春天里百花香, 政治体制改革的高调唱了又唱,秋季里众芳歇,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反再反 ……

  至于难产病,有胡耀邦和赵紫阳两个“皇储死婴”作证。现在说“第 三代领导核心”,这显然在暗示,都当过总书记的胡、赵两人,都不算代 ,入不了庙堂,享不了庙号。因为他们当总书记时,“班”(可读作“玉 玺”)还在太宗邓天子手里,他们没有接著。

  摇摆症是新疾,难产症可是旧病。毛泽东只左不右,从不摇摆,很象 一只向左边追咬自己尾巴的狗,原地打转转,永远追不著,于是,它认为 ,那尾巴是一个远大理想,值得终身为之奋斗。但搞得他心力交瘁的,还 是皇储难产症,从刘少奇,到林彪;从邓小平到华国锋,个个难产。仿佛 他“生”下“太子”的目的,就是要把他掐死。等到他老得病得连“太子 ”那软嫩的脖子都掐不动时,“太子”就存活下来了。可见,那存活下来 的“皇储”,不是因为他脖子硬,只是因为老皇帝指力衰,没有什么好牛 气的。皇储难产症,是中共王朝的遗产性疾病,代代难免,时至今日,仍 然无药可治。

  1986年3月,我从中共中央宣传部调入总书记胡耀邦设立的书记处办公 室工作(该机构在胡耀邦下台后改为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亲眼目睹了胡 耀邦和赵紫阳被“掐死”的整个过程;而这时,左右摇摆症也发作得特别 厉害,整个中国象患了疟疾一样,忽冷忽热,有时伴随著痉挛和抽风。我 以日记的形式对这些发病过程作了简要记录,整理成这本书。它起自1986 年3月25日,止于1987年8月18日。读者可以把它当作那个时代的“病历” 来读,也可以把它当作“六。四”的病因来读。读完这本书,你或许不同意 我的诊断,但你不能否认一个基本判断:中国有病。“人有病,天知否? ”

  二、病因动力学

  这本书的“主人公”(如果日记也有主人公的话)是邓小平、胡耀邦 、赵紫阳、陈云和邓力群。前三者构成了那个时代众所周知的“邓胡赵体 制”,后两人结成的是难为外人道的“陈邓联盟”。前者是中国80年代改 革开放的主发动机,后者是那个时代抱残守缺的核心堡垒。前者是在朝的 执政派,是主流派别,后者是在朝的反对派,是异见分子。这两派之间的 较量、妥协、再较量,再妥协,直到“邓胡赵体制”完全崩溃,直到胡耀 邦和赵紫阳一死一囚,是邓小平王朝宫廷故事的主线索。

  但是如果没有两条副线,就不能理解,为什么执政派没有斗得过反对 派,主流派输给了异见分子?为什么邓小平派别完了,邓本人没有完,仍 然是中共的第二代教主?为什么给胡耀邦和赵紫阳最后一击的,居然是他 们的导师和主帅邓小平自己?还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学潮,而学潮为什 么总能引发上层政治地震?为什么1986、1989两次大学潮,结局都是两任 总书记下台?

  这两条副线,一条是邓小平和他的接班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另一条是 改革释放的民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先说第二条副线。 如果用极其简化的框架来分析当时中国的政治光谱,可以说,陈邓联盟是 左派,邓胡赵体制是右派(左右的概念均按中国新传统政治思维方式来理 解)。而在邓胡赵三个人中,胡在人道主义方面更右一点,赵在西方体制 方面更右一点,邓则靠中间一些,有时还左右摇摆。

  但是,如果引入被改革开放释放的主流民意,则无论胡还是赵,都不 够右了。当时中国主要有两个民意表达渠道,一是媒体,而是街头。媒体 民意体现的是知识精英的意见,他们呼吁人道主义,要求精神宽容。街头 民意主要是上街游行的大学生的诉求,他们向往西方式的民主和自由,特 别反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街头民意表达的高潮就是两次大学潮。

  民意肯定是对陈邓联盟的致命挑战,但对邓胡赵,则既是挑战,也是 支援,更可能是呼吁。因此,对民意,陈邓联盟利用他们掌握的意识形态 手段,格杀勿论;而邓胡赵,各人的感受不同。邓小平感受到的主要是挑 战,因为他与胡赵相比,更偏中间一点;胡赵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呼吁和支 援,因为按照他们的本性,如果不是陈邓联盟的制约,他们的改革开放原 本可以放得更开一些。这样,在改革开放的问题上,邓与胡赵的共同点多 ;而在如何对待民意的问题上,邓小平与陈邓联盟有比较接近的立场和利 益。

  这就涉及到上文牵出头来的第一副线,即邓与他的接班人之间的微妙 关系。接班问题是世界上所有非君主非民主的独裁政体的致命问题,毛泽 东晚年的折腾,与他不放心任何一个接班人有很大关系。邓小平与他相比 ,有很大进步。他实行权威双轨制,实际权威一轨,名义权威一轨,自己 执掌实际权威,将名义权威让给他选定的接班人,先是胡耀邦,继之赵紫 阳。他希望在他生前将实际权威 给接班人,自己完全退出政坛和历史舞 台。他想把权力交接班问题,提前到生前解决,避免死后政治动荡。但他 自己解决不了的是这个政体的顽症:第一把手或称“僭主”的安全饥渴症 ,他也不难幸免。

  僭主操心的安全有两个方面,一是生前的权力和生命安全,二是身后 的遗体、子女和“庙号”安全。他最担心的是生前被他的副手兼接班人搞 下台,也担心他死后自己的接班人背叛自己的思想和政策,鞭尸贬名,子 女遭殃。因此,他对自己的接班人的声望、思想以及对自己的忠诚度极其 敏感。当民意呼吁人道主义、精神宽容和自由民主时,邓小平就非常关心 胡赵对民意的态度。如果他们支援民意,他们的民望会上升,而对自己的 忠诚度会下降,他因此感动不安全。他会觉得,他们如果不在他生前取政 治领袖权力而代之,也会在他身后取精神领袖地位而代之。

  这样,邓小平只能闭一只眼睛睡觉,胡赵也只能闭一只眼睛睡觉,因 为他们都要对付可能来自两个方面的打击:邓要警惕来自左的方面陈邓联 盟的打击,还要警惕来自右的方面胡赵与民意联盟的威胁。所以,他既要 反左,又要反右。而胡赵既要警惕陈邓联盟的打击,还要警惕来自他们统 帅部的内部打击。邓小平打击左时,有胡赵与之联盟;打击右时,有陈邓 为之奔趋,所以他能左右逢源,同时,也造成了邓时代的左右摇摆症。

  胡赵被陈邓打击时,邓小平可能相救,被邓小平本人打击时,就没有 人能救他们了,因为他们几乎不可能在思想和政治上与陈邓集团结盟。这 就是他们的悲剧来源。他们必须两线作战,必须横著站,但他们,尤其是 胡耀邦常常意识不到这一点,他总是背对著邓小平,向前冲锋,结果,他 的致命伤都在背上,如果不是邓本人打的,便是别人借邓的手打的。

  邓小平出手的时机,往往是民意高涨, 且明显敌视他的时候。陈邓 联盟注意到这一点, 且发现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动力学:他们越左 ,越反动,反抗他们的民意就会越高涨;民意越高涨,邓小平就越可能与 他们结盟,亲手刺杀自己的接班人。而邓每刺杀一次,他自己的胸口也会 流血,他的力量也会耗光,因为接班人难产。

  这就是他们坚持反动的政治策略,这就是当时中国政治的最大病症: 反动有利可图。左派坚持反动刺激学潮,改革派的领军人物邓小平在学潮 和反动阵营之间,与反动阵营临时结盟,猜忌甚至抛弃自己的接班人,是 这本书要讲的故事,也是胡赵悲剧和六四悲剧的根源。

  三、道与谋

  这么说,是否意味著中共两代皇储的悲剧是难以避免的?这是个难以 回答的问题。历史很难假设,但我还是愿意冒一个险:假如胡耀邦和赵紫 阳更精通一点所谓政治权谋,他们面对的可能是另一种结局。

  粗略地说,在本书5个主人公里,胡耀邦是共产党的良心,赵紫阳是共 产党的头脑,邓力群是共产党的手段。胡耀邦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同情弱 者和平民,对丑恶现象和官场腐败有难以自持的义愤。赵紫阳擅长经济决 策,思路清晰,头脑冷静,欣赏西方制度。而邓力群则堪称权谋大师,在 越级提拔干部以培养死党、专门起用坏人以断其退路、让忠顺者得到一切 让“叛徒”走投无路等权谋方面,当世无人能比。江泽民先生后来只试用 了其中一两招,已经获益非浅。只可惜改革派有道无谋,保守派有谋无道 。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到的中国的不幸。道与谋没有统一在一个人身上。

  但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邓小平。邓小平是有良心的,虽然不如胡 耀邦的良心那样动人,否则他不会拨乱反正;邓小平是有头脑的,虽然不 象赵紫阳的头脑那样西方化,否则他不会发动改革;邓小平是有权谋的, 虽然不如邓力群的权谋那样等而下之,否则他不能与陈云集团周旋那样久 。正因为此,在本书的5个主人公里,唯有他立于不败之地。在中国历史上 ,非道谋兼具,不能成千秋伟业。有道无谋者危矣,常身首异处,但能流 芳百世;有谋无道者耻矣,虽享尽荣华,却留万世骂名。

  有一件事可以对比一下邓小平和胡耀邦各自在政治上的功力。1986年9 月中旬,耀邦向小平汇报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情况,耀邦对小平说:“会 上有可能挑明,可能有人发难。”这有人,当然是指陈邓集团的人。小平 回答说:“挑明好,表决嘛。”决议经过几天讨论修改后,9月28日召开六 中全会全体会议,邓小平、陈云、李先念、赵紫阳等都坐在主席台上。胡 耀邦主持会议,问与会者有没有新的意见。问了两遍后,陆定一和万里先 后发言,主张从决议稿中删掉“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提法。而杨尚昆、余 秋里和薄一波马上发言,反对删除这句话。接著邓小平作长篇发言,说这 个提法不仅现在要保留,将来二、三十都要保留。李先念、陈云跟著讲话 ,坚定表示要保留反自由化的提法。

  从事情的来龙去脉看,似乎是邓小平玩弄了胡耀邦,因为他告诉胡不 怕挑明,要表决,结果他自己却站在了胡耀邦的对立面。但细一想,第一 ,邓说要挑明是不是取消“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提法?这个提法是邓提 出来的,他能打自己的耳光吗?邓所谓的挑明,更多的是防止陈云和邓力 群往决议里塞自己的私货,反对改革;第二,挑明的时机,是不是要在大 会上,是不是要在邓小平和陈云都在场的时候?这时候挑明,如果大多数 老同志不同意,邓小平就上了梁山。果然,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杨尚昆 ,他最能揣摩邓的意思。他作为邓当时的第一心腹,反对取消反自由化提 法,摆明了是要牺牲胡耀邦,保邓小平。邓小平在陈云、李先念发言之前 ,抢先讲话,表明态度,体现了他把握时机,争取主动的功力。如果陈云 先说了话,邓就失去了主动权,同时就失去了对全局的控制权。

  胡耀邦是个好人,但确实不能说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他可能永远也 老练不起来,那不是他的信仰。在他赋闲后,有个晚辈劝他读读《资治通 鉴》之类的书,他愤怒地拒绝了,说他永远不读那种东西。他不拉帮结派 ,也不保护自己的人,眼睁睁地看著邓力群对他玩清君侧。他谦虚谨慎, 不固执己见,但在政治决策上也不够强硬,他今天向全国发文免邓力群的 职,明天就在陈云的质问下又发文收回成命。事情很简单,你不硬,邓小 平就暴露在对手的火力之下,就象嘴唇短了,牙齿就暴露给寒风一样。这 不能不说是邓小平最后放弃他的另一个原因。我们都爱胡耀邦,正因为爱 ,他常常让人为他捏一把汗。

  瞿秋白在就义前写下了一篇肺腑之言:《多余的话》。他在文中写道 :“历史的误会叫我这‘文人’勉强在革命的政治舞台上混了好些年。” 胡耀邦和瞿秋白在某一点上有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才子。才子型的人,是 不适合搞政治的。他们太多愁善感,重审美感,轻胜负心,有才情,不实 用。但人类幸亏有这样一些误入歧途的政治家文人,使政治尚可让人忍受 ,有时还有些美感。历史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道德楷模,另一种人是成 功典范;前一种人是天上的白云,后一种人是河上的桥梁;没有白云,人 间便没有了精神的旗帜,没有桥梁,社会便不能正常运行。

  耀邦是天上的白云,人间的污点够不著他。


2002年8月20日于美国华府





附:

目 录


自序 转型期中国的一份“病历”

第一部分 邓小平发动政治改革(1986年3月-6月)

一,在广东调查(1986年3月25日-4月2日)
被饿出来的牢骚。深圳是不是泡泡糖。见得人和见不得人的。何如微服私访?

二、初涉政治体制改革(1986年4月8日-21日)
一个未遂的心愿。随从的待遇。初探“怠工症”。干扰香港电视。航班趣闻。
骗子问题。万府门前绮思。耀邦的愤怒。政治改革是战略布局。前警卫局长的
国骂。疲惫的胡启立和附和的王兆国。

三、准备成立政治改革研究小组(1986年4月23日-5月2日)
耀邦家有唐三彩。向西方马克思主义回归。制作美丽的水晶鞋。先在“根据”
上推动政治改革。往日的明星将暗淡下去。一位省委秘书长的长吁短叹。“风
病”。坏透了的“好人政治”哲学。耀邦、启立同意提政治改革,要成立政治
改革研究小组。杨花飞飘。给习仲勋起草讲话。

四,政治改革研讨进入操作阶段(1986年5月3日-14日)
王兆国管不了水龙头。书记处讨论政治改革。中央如何决策之一:“我并不统
治俄国”。中央如何决策之二:“政治局会议还没有找到内容”。中央如何决
策之三:一票否决:不民主,也不集中。中央如何决策之四:不止一个中央。
中央如何决策之五:亲戚的国家
。中央如何决策之六:治国四法。基层如何工作之一:软阻抗与橡皮墙。基层
如何工作之二:开会等于分摊责任。兆国、家宝渴望真信息。中南海的雨后美
景。《海国公主》怎么进的中南海。胡启立谈政治体制改革调研计划。我喜欢
赵紫阳。

五、温家宝地位上升(1986年5月18日-6月3日)
猫儿刺。陈云让耀邦启立受挫,小平让乔木赋闲。南海漫步。意识形态第三梯
队。“出卖”中南海的人们。百分之五的人想起党。中国没有新闻的原因。政
治改革应从发达地区开始。机构病之一:惰性症。朱厚泽:他们不知道当今谁
在做“皇上”。机构病之二:鸡多不下蛋。机构病之三:互相别马腿。温家宝
出任中央办公厅主任。

六:邓小平下旨: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1986年6月6日-6月30日)
民主环境+“强权”内核+自由企业。清理政治改革历史头绪。耀邦嘱咐要重
视组织宣传工作。端阳之思。耀邦政治上“不成熟”一例。永久的“暂行”。
“文件争夺”与“地盘争夺”。盘点保守派阵营的四大据点。心理烦闷。车上
遐想。看好张炜的政治前途。唐若昕的行而后知。无形“恩惠银行”。走卒不
能久干。邓小平第5次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初涉赵胡矛盾。中午,清风撩起柳
枝。

第二部分 胡耀邦受创于六中全会(1986年7月-10月)

七、胡耀邦与邓力群决战前夕(1986年7月1日-9月2日)
拟建“军机处”,不愿给兆国当秘书。胡启立抢政改旗帜。王兆国要试牛刀。
讲话稿政治之一:不能留把柄。讲话稿政治之二:平衡各方面关系。讲话稿政
治之三:兆国担心耀邦的名字出现太晚。讲话稿政治之四:启立嫉妒,耀邦欣
赏。书记处办公室“政治体制改革资料编辑组”成立。中央批准“军机处”计
划。“暑期共产主义”。奇怪的钟摆。给邓力群画像。胡耀邦与邓力群在六中
全会决定上的争夺战开始。政治体制改革初遇冷风。

八、决战第一回合:耀邦与紫阳联手出击(1986年9月3日-9月17日)
物事心事。“花已经死了……”。将从思想上宣判邓力群。要智囊还是要魔术
师?。临战状态:邓力群的研究室开始加班。嘉波劝我不要下基层。邓力群写
信给中央常委告启立、厚泽。邓小平删改邓力群的修改稿。家宝让我给耀邦写
一个说明。准备反攻。耀邦动怒,准备和紫阳联名给中央写信。一日无事。第
一回合胜利:耀邦、紫阳的奏折被小平“恩准”。耀邦批评王沪宁主张“集
权”的文章。出现反邓小平的社会思潮。赵紫阳有三权分立思想,邓小平给政
治体制改革划线。朱厚泽展现魅力。

九、决战在六中全会:邓小平挥刀向“马谡”(1986年9月18日-10月2日)
小平说,邓力群“想把我拉向左转”。我作为工作人员将参加六中全会。第一
天报到的情况。温家宝召集工作人员开准备会。一般代表发言平平。左派代表
让耀邦动怒。小梅的故事。阎明复希望第三次国共合作在议会里。中顾委、中
纪委对改革心怀不满。对决:决定耀邦命运的30分钟。一个出租汽车司机的政
见。吴国光的止痛妙药。我临时全面负责政法组。

第三部分 风暴前的宁静(1986年10月-11月)

十、转移战场:13大报告开始启动(1986年10月7日-12日)
“赌徒”与“妓女”:两种为官哲学。胡启立开始退缩。温家宝推动市场化改
革。与严家其谈机构病。初恋、狼孩和“机关人”。街头的怅惘。参加中共13
大报告起草组。准备随耀邦巡幸江南。面对秋风。短缺偏好。到13大起草组报
到。等级消费。学会打擦边球。13大报告起草组召开理论座谈会。

十一、随驾胡耀邦巡幸江南(1986年10月13日-28日)
专机上的蜜饯之行。感谢谁。“汇报学”。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烟雨太湖。想
起那只螃蟹。荷搪听雨。两条新闻。辜负了万顷碧波。人看人是一种乐趣。看
得远一点。

十二、胡耀邦与邓小平矛盾的根由(1986年10月29日-11月11日)
为十三大报告画速写。大笔杆子郑必坚。学习打下手。耀邦怒批刘宾雁。邓力
群争夺中宣部阵地。按图索骥。戈扬与《新观察》。体验尴尬。胡启立与“第
三种势力”。胡耀邦父子谈“自由”。兼职副教授。官多民少。胡耀邦是邓小
平的“促退派”。

十三、胡耀邦下台前的上海、温州(1986年11月12日-21日)
研讨13大报告的大主意。体验民航。繁华背后。“梁山泊税收思想”。奖金的
吗啡效应。管羊皮的不管皮鞋。江泽民的“上海经”。邓伟志的斗室。阴影在
慢慢缩小。房子问题。上海知识精英之一:思想界的集权意识。上海知识精英
之二:文艺界的独立意识。郑必坚的“精英党”思想。船泊温州。发现早期资
本主义的温州模式。繁华如梦,可有冷雨凄风?

十四、从温州到杭州(1986年11月22日-29日)
中国的“伊利里亚”企业。迟到的景象。听到社会断裂声。生前身后。过雁荡
山。回归土地的冲动。合理的地方主义:改变条条集权。浙江省委有钱不办国
有企业。我临时负责政法组。

第四部分 胡耀邦下台,邓胡赵体制崩溃(1986年11月-1987年1月)

十五、山雨欲来:学潮云涌,耀邦失宠(1986年11月30日-12月10日)
改革派内讧:紫阳与万里发生冲突。“劣币”效应。十三大难有理论上的突
破。保守派阵营:八大金刚、哼哈二将与托塔李天王。两头闹:上层愈保守,
下层愈激进。紫阳看重私人经济问题。胡耀邦失宠:十三大报告一分为二。大
院世界。改革要“釜底抽薪”。中央收入下降,但不走收权老路。坚持对话:
在学潮问题上紫阳、万里意见一致。耀邦成为配角。向日本民族讨教。简单的
事情最难做。

十六、胡耀邦四面楚歌(1986年12月11日-20日)
学潮当前,胡耀邦谈大好形势。万里想了解中宣部情况。“秘书领导”。启立
又开始摇摆。局势不妙。学潮尚未平息。为蒋经国惋惜。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忠
告。耀邦受到围攻。保守派继续进攻,局势进一步恶化。老人复辟。五点感
想。

十七、邓小平出面掌控局势(1986年11月21日-12月28日)
聚友添愁。上海学潮升级。上海事态平息。书记处乱了方寸。学潮一波未平一
波又起。邓力群、胡乔木兴奋起来。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调子没有变。王震反对
反对封建主义。向邓力群学习。朱厚泽自我解嘲。邓小平带耀邦、紫阳亮相。
胡启立弹保守派调子。学潮五因。紫阳、耀邦被迫表态反自由化。再次首先拿
知识分子开刀。“疟疾政治”。用孩子的方式处理孩子。

十八、邓小平打算让耀邦“软着陆”(1986年12月29日-1987年1月5日)
邓力群集团加大政治压力。缺乏政治权威。小平批评耀邦,紫阳划清界限。官
民相互“逆反”。数百学生继续到天安门游行。保守派稳固阵脚。邓胡赵体制
崩溃。靠小平,不捧小平。与自己作对的伟人。小平想让耀邦软着陆。成立反
自由化领导小组。让我参与起草耀邦万人大会讲话稿。

十九、总书记突然被抛弃(1987年1月6日-14日)
邓小平终于抛弃胡耀邦。老人开始疯狂。鲍彤提议要撤销省地县委的常委。人
心惶惶。国法党章背后的手脚。书记处办公室前途未卜。中央成立与耀邦谈话
小组。邓小平被人唾骂。保守派乘胜追击。赵紫阳力保严家其。杨尚昆扮演主
帅角色,攻势不会止于耀邦。邓力群开始老练,李先念会享清福。政治改革研
讨停顿下来。与厚泽痛陈心扉。自清门户。官场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五部分 邓小平与陈云过招(1987年1月-3月)

二十、下一个目标是赵紫阳(1987年1月15日-21日)
公布方励之等被开除党籍。警察怎样对付学生。杨凤春。与张炜的谈话。政治
局扩大会议公报。军方是先锋。杨尚昆首鼠两端。送方兆祥。两种中国人。下
一个目标是赵紫阳。砧板上的鱼。

二十一,赵紫阳与邓力群矛盾加深(1987年1月22日-28日)
又一次文化大革命。耀邦的盟友在生活会上。薄一波、杨尚昆联手,顾委军委
指挥中央。力群秘书与紫阳卫队长发生冲突。一件有关信仰的事。两件有关廉
耻的事。紫阳续用原耀邦报告起草组。天问。迷途“羔羊”。邓力群试探邓小
平。紫阳与邓力群的矛盾加深。邓力群再玩清君侧。午夜除岁。

二十二,邓小平与陈云短兵相接(1987年1月29日-2月18日)
朱厚泽的离职演说和王震的奇谈怪论。赵紫阳讲话引起退潮。赵紫阳赞成自由
选举。邓小平开始为赵紫阳撑腰。我重新参加13大报告起草组。倒钟摆效应。
陈云与邓小平过招的政治学。中国政治特产--“恭顺”。王忍之对紫阳不
满。太子党的春天。紫阳对温家宝表示信任。小平对陈云的反调唱反调。邓力
群向赵紫阳发起新一轮进攻。陈云向邓小平让步?中国与苏联背道而驰。陈云
与邓小平交上了火。“倒春寒”。高层政治棋局中的朱厚泽。

二十三,政治轴心移向保守派阵营(1987年2月21日-3月9日)
蠢人的评判。王兆国:未立即废的王储。邓力群与《亮出舌苔》事件。保守派
加快夺权步伐。生活正在失去意义。赵紫阳就干部问题迎战薄一波。邓小平回
击陈云、李先念新攻势。在组织地盘的争夺中不分胜负。邓系与陈系势力变化
图。政治局常委要听反自由化汇报。紫阳思想:座谈13大报告起草。丧失荒诞
感。

二十四,邓力群向赵紫阳挑衅(1987年3月13日-26日)
紫阳与邓力群在邓小平面前交锋。我三进起草组。国家不幸“班子”幸。保守
派侵削实地。在13大报告起草上的争夺。诗人的末路
。冷热浴。邓力群搞出“中央8号文件”的玄机。保守派在文艺界夺权成功。
万里挫败邓力群。邓力群向赵紫阳挑衅。十三大起草组出现意见分歧。猛烈的
“反摆”。“反思”的经济学家们。子女与邓小平持不同政见。大学生的逆反
情绪。

第六部分 赵紫阳与邓小平初生嫌隙(1987年3月-8月)

二十五,邓小平与赵紫阳继续受攻(1987年3月31日-4月6日)
邓小平称赞紫阳关于13大报告的设计。政治局将5退6进。卢之超被撤下干部提
拔名单的内幕。干部政策风波未平。《芙蓉镇》如何被阉割。被称为“导师”
的“道士”。紫阳初试平衡,陈云再度显威。耀邦身体欠佳拒绝住院。胡启立
“病”急乱投医。杨尚昆提前清君侧。老人加人治等于灾难。植树政治:邓小
平与陈云唱对台戏。邓小平和赵紫阳继续被攻。紫阳阻止把火烧到经济领域的
企图。迦南之地。我的处方是砍头。“凤凰”落毛不如鸡。

二十六,赵紫阳的政治艺术与“寡头三角”(1987年4月9日-20日)
赵紫阳再贬计划经济。泡菜坛系列之一:序言。靠忧虑来统治。泡菜坛系列之
二:没有罪恶清除机制。公墓看守人。快乐的中顾委委员和愤怒的人大代表。
甲鱼山。拒绝信仰的大学生。泡菜坛系列之三:官本位。赵紫阳的政治艺术与
“寡头三角”。独坐斜阳。

二十七,“五一三行动”:赵紫阳的总反攻(1987年5月4日-15日)
暗潮在大学校园涌动。邓力群集团反扑,邓赵集团酝酿反击。望梅止渴的游行
自由。新家长政治。北大挽歌。不许呻吟的宗教。“五一三”行动:赵紫阳的
总反攻。

二十八、邓小平开始质疑赵紫阳(1987年5月20日-29日)
碎想之一。赵紫阳狙击倒向陈系的薄一波。碎想之二。站在望夫石上。劣政害
于火。碎想之三。“隐恶扬善”律。邓小平开始质疑赵紫阳。出埃及记。花草
的气息。

二十九,陈云大杀回马枪(1987年6月9日-20日)
碎想之四。赵紫阳失分。陈云大杀回马枪。薄一波、彭真抵制赵紫阳。薄一波
再显一打一拉的精湛政治技巧。碎想之五。与不在场者的对话。离婚就象退一
件商品一样。对得起这片风光。碎想之六。恨不得唾自己一口。

三十、夺了邓力群意识形态领导权(1987年6月25日-8月18日)
玉泉山轻雾弥漫。平淡如风。邓大人再次表示对紫阳不满。夺了邓力群意识形
态领导权。紫阳被迫干脏活。庆功宴上有人哭。谎报“军情”。新闻封锁。救
官不救民。借火发财。悍官猛于虎。火线升格。孙大人隔山观火。

(本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文章来源:新世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