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星期三

【23条立法】香港新闻自由剩多少? 分析:传媒自我审查成常态

《基本法》23条立法于本月23日生效后,曾居住香港多年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资深记者齐迈可(Mike Chinoy)表示,香港已是不适合记者工作的地方。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新闻工作者则指出,现在是要透过每日评估政府官员的态度,来「理解」新闻的界线。分析指,中国多年来分阶段收紧香港新闻自由,在23条前已开始,新例通过后对传统传媒变化不大,但新闻自由的空间的确只会愈来愈窄。

香港上周通过的《基本法》23条,当中对「国家机密」涵盖范围扩大为7项,除了外交和国安之外,就连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等都列入,对本港传媒采访造成一定程度障碍。

齐迈可接受本台普通话台访问中提到,香港曾经是外媒观察中国的重要驻点,也是外媒记者被中国驱逐后的落脚点,但在《香港国安法》和《基本法》23条实施后,香港对记者来说已不是适合工作的地方。

他指,中国对香港出重手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关键是2019年反送中对习近平带来的冲击。他认为,北京认定香港是一个受外国人严重影响的叛逆边缘地区,正挑战中央政府,这一点让他们感到非常害怕。对香港下重手,是为了让这些领导不用再害怕。

匿名记者:每日评估政府官员态度

自由亚洲电台英语组访问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香港资深记者,他表示「记者必须重新学习和调整」,更举例指,资深的记者透过每日评估政府官员的态度和法庭的裁决,来「理解」新闻的界线。另一位资深记者亦指出,假如获得一则政府新政策的独家新闻,会犹豫应立即发布,或是会因为发布了而犯法,因为「根本不知道甚么是合法,甚么是有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庄嘉颖(Ian Chong)亦表示,现在评估23条对新闻和媒体影响还言之过早,认为可能需要记者撰写几篇足以让港府采取法律行动后,从法庭的判决结果,才能让人更了解情况。但是记者或传媒未必会这样做,而是以自我审查方式处理。

记协:国家机密定义太阔

香港记协早前曾以问卷形式收集会员与新闻业内人士,有关23条立法的意见,96%受访者认为《官方机密条例》有很大影响,其次是加重煽动罪刑责及扩阔煽动意图罪。

记协主席陈朗升接受本台访问表示,对国家机密的认知或者新的定义,令传媒人觉得担心,因为机密定义太阔,大部份项目都包含在内,记者采访时要特别小心,甚至被迫自我审查。

陈朗升说:「现在你在香港采访都一定有自我审查,已经不是这个范畴,一定要的。每一次法院讲到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时,政府都说这不是绝对的,他都觉得你要守法,这样一定有一条线在那里。」

分析:最大影响是独立记者和网媒

曾任《文汇报》驻北京记者、香港资深政治评论员刘锐绍向本台表示,在23条立法前北京已分阶段收紧香港的新闻自由,包括透过减少广告手段控制传媒,以及不让特定记者到大陆采访。他指,传统新闻机构已习惯这种模式,23条通过对机构没太大影响。

刘锐绍说:「前线记者在这些机构里面工作,即使他们想发挥都不容易,因为采访到都未必出得街,或者采访到都未必按记者的原意出街,这方面都有领导层把关的问题。」

他认为,受影响最大应该是独立记者和网媒,因为法例定义和解释含糊,容易触犯法例。在这个情况下,可以预期未来新闻空间愈来愈窄,过往传媒揭露黑暗或者报道官方决策过程不当等新闻,不可能再出现。

记者:锺广政(台北)/英文组/普通话组 编辑:李荣添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