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星期五

客座评论:中国的“生产过剩“是个伪命题,如果......

如何解决“新三样”的出路涉及到能否部分解决中国现有的经济问题。但中共领导的政府能换一套思路,在邓小平改革的路上走下去,中国的“生产过剩”也许就会是一个伪命题。

    
西方国家对中国大规模对外输出产能表示担心

西方国家对中国大规模对外输出产能表示担心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制造业的规模和质量。在最近的两会上,中共领导人骄傲地把"新三样" 即太阳能板、电动车、锂电池这些产品作为中国成功的制造业的丰硕成果来。这本来是件值得庆幸的事。但没想到,现在西方各国今年都开始担心来自中国的"倾销" - 即价值为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9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出口 (这是南华早报估计的中国今年至少要出口的上述产品的价值)。

换言之,一度被习近平认为是拯救中国经济的"高技术制造业",即所谓的"新质生产力",现在还没完全出门,就遇上了麻烦。习近平的盘算也许很简单,如果花2、3年时间,把中国自己产品倾销给西方,既强化了自己的制造业,又扩大的国际市场,不就解决了中国的房产、失业、债务等问题了?

西方的警告

但是中共政府没想到,还没到它全线向西方国家进发,对方已经发出了警告。 最近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指出,若中国以人为压低价格甚至倾销的方式输出由此产生的过剩产能,将损害全球贸易体系,而其他国家将做出回应。美国政府已经将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列为 "令人担忧的外国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禁止进口。而在3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外正式公布EU 2024/785号实施条例,要求自3月7日起对原产地为中国的进口电动汽车进行为期9个月的海关登记。一旦反补贴调查的最终报告结论是负面的,欧盟将对即日起进行海关登记的电动车辆补征追溯性关税。而事实上,欧盟已掌握了不少中国政府补贴的证据。欧盟如此做,也是为了保护当地汽车公司免受廉价竞争。 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现在都在警告中国的"生产过剩",并认为这是中国得以倾销自己的产品的必然后果。

在经济学中,生产过剩、供过于求、供应过剩是指提供给市场的产品供大于求。这会导致在生产国的价格下降和/或商品滞销,并可能造成失业。

中国电动车生产商比亚迪大举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电动车生产商比亚迪大举开拓海外市场

以新三样为例,西方国家已经提供了中国生产过剩的数据: 据在线投资刊物《格隆汇》报道,到2025年,中国制造商将能够生产4800千兆瓦时的电池,是电动汽车制造商需求量的四倍。据《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称,去年太阳能电池板的年供应能力达到800千兆瓦至1100千兆瓦,远远超过全球约300千兆瓦的预计需求。实际上,不仅西方国家称中国存在"生产过剩",就连中共自己也承认这点。在 12 月召开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领导人称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是 2024 年面临的主要挑战。

需求是存在的

笔者看到上面的数据后,对所谓的"生产过剩"还是有些存疑。 首先,应该看到,对新三样由于它们的功能、价值不一样,所以需求也不同。 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生产过剩的问题,是中共领导人本来可以避免的事。这完全是中共领导人不顾自己百姓的利益,而只是以国家利益为借口,为共产党自己谋幸福的结果。

首先,看一下汽车的问题。笔者在中国上学的时候,记得政治课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时,特意展示了美国奶场老板把牛奶倒入排水沟的情景。没想到,在所谓的社会主义的中国,现在也出现了生产出来的大批电动车,停放在郊外的停车场,车边都长起了高高的野草。而中国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的车。 如果要按照西方今天的人均汽车保有量来衡量,那中国这个市场依然很大。 但那仅仅是理论上的计算。现在,中国人拥有的汽车并非多到那个程度,可人们的购买力已到顶点。 更有甚者,不少为了面子已经买了车的人,却因为没有钱护养和使用,把车一直搁置在那里。一年顶多使用一两次。

中国政府并不创造条件,让全体百姓去享受制造业的惠利。所谓创造条件,就是完善社会保险,保证劳工者有足够的收入 (即让现有的劳动法得到不打折扣的执行),消除几十年保留下来的城乡区别(如户口制度), 让全国人民在法律的保护下,而不是受共产党某个干部的恩惠,增加自己的财富。

在以"伟大的祖国"为名的共产党政府,所指定的政策就是如何使得政府更有钱,从而能更自如地操纵企业、民众。 这也就是在中国地方政府的官邸均比西方国家的政府楼更宏伟的原因。而在一个国民收入并不富足的、只有极少数发大财的国度,则永远实现不了习近平所谓的以"内需"作为中国生产动力的目的。

只想赚大钱、快钱

除了内需,在看外需。 笔者以为,上面提到的《格隆汇》、《经济学人》对新三样需求的预测,基本上是从西方国家的需求出发。而整个世界对上述或者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的产品需求远超西方的需求。

但中共物质主义引导下的、受中共管控的企业追求的是大钱和快钱,而不是小钱和慢钱。而中共认定大钱只能从西方富有国家那里挣得,如果卖到那些南方(global south)的国家去,那只能根据那里的购买力来定价,利润肯定没有从富有国家那里得到的大。 而且,如果是电动车,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基础设施的问题。谁去做那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呢?

而实际上,这个世界不少国家能源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好多地区都用不上电。以太阳能板为例,如果中国能帮助世界上的不发达国家通过使用太阳能来解决能源问题,同时又赚一些钱,那这个世界将会中国感谢不尽。但习近平领导的政府和企业除了从战略目标出发,一般不会对南方各国如此大方的。 如果倒过来,习近平确实有一种国际社会主义的理念,愿意通过赚小钱的形式来帮助南方国家,那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不也就能解决了一大半?

贸易是有规则的

国际贸易过程中,如果想永远保持霸权的地位,不仅是很难的,也是不现实的。 健康的国际贸易,会自然避免两种情景。一是该国的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不以他国利益为代价。以中国的威权主义经济制度为例,中国企业能从省级和中央政府获得各种补贴,如地方政府为电动汽车公司提供风险投资和土地税收减免。这让企业能人为地压低价格,形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而如此出来的产品,到国际市场特别是西方的市场经济社会去竞争,分明就是一种不对称的竞争关系。而这种关系带来的价格优势又直接会对接受国那里的制造业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换言之,如果中国努力去实现与国际市场经济看齐, 以法治而不是党治为准则,那剩余生产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中共并不愿意如此去做,而是有意地在国际贸易中去强化这种不对称的关系。借用金灿荣的话,中国的国际贸易追求的是另外一种双赢,"我赢你的两倍"。

健康的国际贸易同时也应该帮助产品接受国提高技术能力。仅仅卖产品是不够的,应该把转移一部分技术给接受国。因为只有这样,接受国才能更容易接受中国的产品。 这就如同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在中国的活动一般。占技术优势的西方企业和购买西方产品的中方,始终有一种博弈。 而现在,中国跟其他发展中国国家也存在这种博弈。而中国如果仅仅以卖出自己的产品为目标,不让接受国获得技术转让、培训的惠利,那肯定无法扩大那里的市场。

总之,如果中共愿意继续走邓小平的改革之路,向法制的市场经济靠拢,那产能过剩不是一个大问题。但习近平政府显然不是这样看待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更是不愿意遵守通用的规则的。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徳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