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星期六

青年节与五四精神 ─ 两代北大校友怎么看?

本周六是五四青年节,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就此要求全国青年"听党话、跟党走"。 那么,当代的中国年轻人是如何看待五四精神的呢?

本周六是五四运动105周年,也是中国的第75个青年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3日就此寄语全国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并且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目标“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 。

中国官方也在青年节前夕,公布了共青团团员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青团员为7416.7人,比去年增加240多万人,而共青团组织也从去年409多万个增加到431多万个。2023年还有460多万人负责向外发展新团员,这一全国数据在去年没有公布。

上世纪70年代末考入五四精神发源地北京大学的海外政论刊物《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说,五四精神在中国成了爱国、反帝、反封建,这些和原先青年人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完全不同:“五四运动爆发是因为一战结束后,列强召开巴黎和会,在会上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起中国人很大不满。那首先就是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北洋政府没能捍卫中国的利益,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中共)把它归成为爱国。但是这里的爱国,我们大家看到很清楚是以批评政府、反对政府的形式出现的。” 

胡平认为,五四运动当年表达的是盼望,如今却成了洗脑的工具。虽然北京以“五四精神的继承人自居”,也比台湾、香港政府更加重视纪念五四运动,同时重视发展科学,但在民主问题上却以所谓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或“中国特色民主”等,把民主的“真正含义篡改得面目全非”。

2020年4月23日,辽宁沈阳一名男子在树立习近平头像的牌子前读书。(法新社)
2020年4月23日,辽宁沈阳一名男子在树立习近平头像的牌子前读书。(法新社)

 

五一黄金周的宣传大过五四青年节

上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政治走向,这样的五四精神也随后在台湾与香港发扬光大。但对千禧一代的人来说,五四精神的纪念意义和氛围似乎越来越不明显。

目前人在美国华盛顿、同是北大校友的80后黄先生(安全原因,不愿具名)说,尽管北大把校庆订在5月4日,但这天正值五一黄金周,同学们顶多把这天当作出游或待宿舍休息的时光,学校也除非“逢十”才会庆祝。

对黄先生和其他人来说,因为八九学运而引发的六四天安门事件更有感触,因此每到五月底六月初,社会气氛就相当紧张。他回忆道,2008年,被台湾当局通缉的东帝士集团总裁陈由豪“要在厦门投资兴建一个大型的化工厂,那市民当然是反对,因为离市区很近。当时北京各高校的福建学生也都串联,有的学校游行,有的学校有千人请愿各种活动”:“我记得那天晚上,学校所有的福建省级学生,每个学院叫到办公室开会说,不许有任何串联。非常吓人,我也去了,因为我是福建籍的。”

黄先生认为,五四作为历史事件本身,如果当时不是国共两党与北洋政府都是敌对关系,重要性可能也没那么大。但在另一方面,大学生或是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关心, “其实在今天的中国非常非常罕见”,所以还是值得纪念的。

在美国念书的90后萧同学(安全原因,化名)则是出了国后,才对五四精神有所体会,甚至开始读当时的一些经典著作。 她说,高中在中国的时候,感觉就是“例行公事”,很形式化的样板戏,像是学校发电影票鼓励学生看主潮流影视作品,也有几次活动是一定要参加的,“有点像是既完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指标,又完成了一个带学生们出去春游……。少先队、共青团这又红又专的色彩,但其实就是和最开始的五四精神不是完全吻合的,或者说其实还挺背道而驰。”

记者:乔琴恩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