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星期三

反修例五年|中大研究52%中學生出現焦慮徵狀 老師指學生「所有嘢都壓係個心度」

反修例運動爆發至今5年,港府官方定性是一場「黑暴」、「顏色革命」,不少青少年被捕、甚至入獄。港府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但曾批出34萬元資助予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訪問1,435位中學生,發現52%受訪中學生出現焦慮徵狀、42%有抑鬱徵狀。研究人員又與學生、老師做焦點訪談,有老師指部分同學是「敢怒不敢言」,慨嘆學生「所有嘢都壓係個心到」。


今日是6.12五周年,5年前爆發的反修例運動共有10,279人被捕,當中18歲以下被捕人士有1,754人,佔17%。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2022年底曾稱,1,315名涉及反修例案件在囚人士,有345人為21歲以下,佔比達26%。


這場社運深刻改變香港,在每個人心中留下烙印。港府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但官方曾在2020至21年度,透過「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批出34萬元予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陶兆銘,研究青少年處於「政治生命事件」所產生的壓力和其精神健康之影響。


研究團隊指,訂立《國安法》、拘捕政治人物及示威領袖後,反修例運動告一段落,但對社會及政治張力如何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所知不多,認為研究社會政治環境如何影響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顯得非常逼切。


團隊在2020年10月至21年10月展開研究,包括邀請6間高中1,435位青少年參與問卷,發現多達52%受訪者出現焦慮徵狀、41.9%有抑鬱徵狀。研究人員又招募210位非在校青年(non-schooling youth),發現62.4%有焦慮徵狀、57.6%有抑鬱徵狀,較在校青年更嚴重。


老師:部分學生敢怒不敢言

除了問卷調查,研究人員又邀請36位學生,以及多位家長、社工和學校人員進行焦點訪談,了解反修例運動及一連串香港政治變化帶來的影響。


有受訪老師指,學生不在學校表達真實的想法和感受,成為一個新現象,「佢哋係連喺學校都唔敢講,對住老師都唔敢講,即係佢哋會好alert究竟呢個老師係咩人嚟嘅呢,信唔信得過㗎……佢哋係真係所有嘢都壓係個心度」。


該老師續稱,自己任教中六班,部分同學以前勇於表達意見,現時已是敢怒不敢言,「即係好多都唔敢再出聲喇……咁但係你問佢係咪真係心悅誠服某一啲嘢呢……我會形容佢哋係無奈囉」。


高中生:你唔知幾時會講錯嘢

有高中生表示,因為被罰的界線模糊,說話會更謹慎,「因為你唔知幾時會講錯嘢,因為唔知幾時會畀人罰,所有嘢都係unknown嘅時候,你乖乖哋講嘢咁就安全囉……有啲嘢叫無可奈何囉」。


有學生對不能表達意見感到不滿,「點解唔講得,點解你……係要撳住我?咁我以前係我揀唔講啫,依家係我想唔想講,你都唔俾我講」。另一學生認為表達意見也是無用,無法紓緩壓力,「我個人嚟講係會想離開呢度,放眼望去好似改變唔到政治(局面)」。


不少學生表示無力感很重,有同學表示有時會有強烈想法,努力升上大學後移民,「見到一個一個朋友走啦,我已經6個朋友走去其他國家咁樣……即係都不如走算啦咁樣,但係又放唔低對呢度咁樣」。


家長:平穩係表面平穩

有參加焦點訪談家長指出,大部分人經歷2019年後仍未平靜下來,「平穩係表面平穩」。亦有家長稱,同學之間有不同政見,子女感覺可能被排擠,與同學互發訊息或聊電話後會哭出來。


有社工坦言,無助感令青少年的壓力更大,「嗰種冇乜希望嘅感覺越來越強嘅時候,覺得自己冇咩可以做,我自己覺得呢種感覺對佢哋嚟講嗰種壓力更大」。


研究報告指出,社會政治事件可能引發年輕人難以壓抑的深層情感反應,其心理健康可能受不利影響。報告引述文獻指,自主權(autonomy)對抑鬱是一個重要因素。當青少年因為擔心後果或結果而害怕自由表達或行動時,他們的自主感就受到了損害,這可能引發無力感。


報告指出,受到政治衝突影響的青少年中,具有較高的家庭聯繫和家庭支持的人似乎表現出較低程度的情緒困擾和更好的心理健康。


研究團隊指出,由於香港專業心理健康諮詢師和社工的人數有限,要完全和有效地支持心理困擾的年輕人非常困難,而目前的心理健康評估和服務不包括政治維度,但評估與政治生活事件相關的壓力,對增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建議為社工、教師和其他醫療專業人員提供更多種類的培訓計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