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星期六

反修例運動被捕逾7,000未起訴人士結案未?警方:正依法處理

【獨媒報導】反修例運動爆發至今五年,根據警方數字,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10,279人被捕,2,961人已完成或正經司法程序處理,當中2,328人須承擔法律後果,佔進入司法程序者近8成。至於逾7成、約7,300名被捕人士未被起訴及未進入司法程序,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去年2月曾多次表示望月內公布處理方式,並於3月中稱正「密鑼緊鼓」,望在一、兩個月內完成;不過特首李家超同年5月表示定一個不基於任何證據考慮的時間表是「不切實際、未必符合法治精神」。

蕭澤頤其後未再提公布的限期,今年2月僅表示有些案件已處理、有些會繼續就相關證據跟進,因案件非常複雜,調查需時。《獨媒》向警方查詢,會否就案件處理方式設立限期和作正式公布、已向多少人通知案件進度等,警方均無回應,僅稱「正依法處理其餘案件」。有2019年曾被捕的人士向《獨媒》表示,至今仍未獲通知可取回證物,他認為事隔多年,再被控的機會不大,但不敢主動找警方查詢,擔心「舊事重提」會令警方變相「開檔案」。

蕭澤頤

警務處處長 蕭澤頤

據《獨媒》統計,2023年及2024年分別有至少20人及1人被起訴,當中有兩人曾於2019年及2020年獲撤銷保釋條件,其中一人更曾赴台灣留學後返港,但於去年再被捕及起訴暴動罪,認罪後分別判囚26及28個月。

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表示,以他所知絕大部分案件均不會有進一步跟進,「如果政府能夠有個清楚嘅交代係好事」。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則指,曾向相關部門查詢會否「有個說法」,獲回覆因刑事案件無追溯期,警方不會明確表示已結案,估計因此當局改變說法;但他強調,理解就輕微的案件,如警方事隔多年都沒有行動,「可以理解嗰 case 係完咗。」

警拘逾萬人 2,961人進入司法程序 近八成須承擔法律後果

根據警方數字,截至今年3月31日,「就與2019年起的『黑暴』相關的違法事件」,警方共拘捕10,279人,年齡介乎11至87歲,數字與2022年的數字相同,意味警方於2023年未有再就相關案件拘捕其他人士;當中28.8%、即2,961人已經完成或正在經司法程序處理,較2022年底增加33人;另2,328人須承擔法律後果,較2022年底增加539人,佔進入司法程序的人78.6%。

當中「須承擔法律後果」包括被定罪、簽保守行為等,其餘結案方式包括撤銷控罪、無罪釋放、經警司警誡後被釋放。以往警方回覆傳媒查詢時,均會列出檢控數字,及各項處理方式的數字,但今次回覆時則未有交代。翻查警方至2022年底的數字,警方當時指有57人獲撤銷控罪、387人審訊後無罪釋放,另25人經警司警誡後被釋放。

蕭澤頤去年2月稱調查最後階段、望月內公布處理方式

至於未被起訴及未有進入司法程序的人,共有7,318人,佔被捕人士71.2%。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去年年初曾多次表示,會就案件處理方式作交代,不過其後口風改變。警方回覆《獨媒》查詢,僅表示「正依法處理其餘案件」。

翻查資料,2022年12月,新思維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在立法會前廳交流會後,引述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及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指,就是否起訴於反修例運動被捕但未被控、不涉理大衝突的約6,000人,最快數周內有決定,當中大部分個案輕微,將「寬鬆處理」,至於涉理大衝突的約1,000人情況較複雜,需時調查。至2023年1月,狄志遠會見蕭澤頤後引述對方指,就逾6,000宗未處理的反修例案件,望2月內完成審視,並向當事人提供較清楚的處理方法,包括「檢控、繼續調查或了結案件」。

狄志遠

狄志遠

3月仍稱正密鑼緊鼓 望一兩個月內完成

同年2月11日,蕭澤頤出席警察學院結業會操後表示,仍在積極檢視逾6,000宗案件,調查已進入最後階段,務求月內向大家公布。3日後的整體治安記者會,蕭再表示就相關案件,「我哋一路喺度檢視緊,我哋務求盡量係希望喺今個月內向大家公布個處理方式。」他在2月18日的電台節目,同樣稱仍在檢視,盡量希望月內公布。

至3月16日,蕭澤頤表示需時認真檢視每宗個案,指最初希望能盡量在2月或3月完成,「而家我哋都密鑼緊鼓喺度睇緊,希望盡快可以喺呢一、兩個月內可以(完成)。」

去年5月消息指警望低調處理、李家超稱定時間表不切實際

不過相關說法在5月起了變化。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去年5月表示,2月至5月有約150名被捕人士向他透露,接獲警方暫不作起訴或結案的通知。有傳媒並引述消息,指警方望低調處理有關不檢控的決定,只會陸續通知個別人士。

至同年5月23日,特首李家超被問及相關案件的最新進展,指警方刑事調查一向按證據、實際情況及案情需要處理,「去定一個所謂不基於任何證據考慮嘅時間表,係不切實際,亦都未必符合我哋嘅法治精神」,又指對警方依法、按實情處理相關案件,「我係有信心嘅,我會交畀警方處理呢件事。」

李家超

行政長官 李家超

蕭澤頤稱案件複雜、部分繼續跟進

蕭澤頤同年6月尾出席深水埗區議會大會再被追問,已不再提及限期,僅稱仍在檢視案件,「因為比我哋之前預計係複雜好多,我哋都唔想草草了事。」

至今年2月出席整體治安記者會,蕭澤頤已改為表示,「警方已就住個別案件因應佢嘅證據或情況進行個別處理」,警方亦會繼續考慮多項因素,依法處理餘下案件。蕭同月再接受電視台訪問,被問及是否會結案,僅稱有些案件已處理、有些案件會繼續就相關證據繼續跟進,解釋相關案件「複雜性非常之高」、亦有證據被破壞,故調查需時。

蕭澤頤

警務處處長 蕭澤頤

律政司稱已全數提供法律意見或指示

《獨媒》向警方查詢,會否就案件處理方式設立限期和作正式公布,及已向多少人通知案件進度等,警方均無回覆,僅稱「正依法處理其餘案件」。

律政司則表示,就警方提交因反修例引起的公眾秩序案件,律政司於2022年已全數提供法律意見或作出指示。而就有需要繼續跟進的案件,律政司亦已全數提供法律意見或作出指示。

被捕五年未獲告知是否提告

20多歲的K先生(化名),2019年一次示威活動涉非法集結被捕,約一個月後成功「踢保」,毋須再向警署報到,不過事隔近5年,仍然無獲通知案件進度、或可取回證物。K說,踢保後最初「每日都有少少驚會拉返」,尤其有朋友事隔一年半後才被警方就另一宗暴動案拘捕檢控,也從新聞得悉不少人事隔兩三年才被控。

不過K坦言,最近一年「真係好少去諗,因為覺得真係丟淡晒,基本上警方嗰邊做嘅嘢都接近完成晒」,「始終隔咗好耐,都過咗成四五年。」去年曾有報導有反修例被捕人士過關時被剪回鄉證,K也抱着碰運氣的心態一試,結果也沒有事。

這些年來,面對社會改變,K如常工作,有時也會發送新聞提醒朋友,「生活都係咁過。」身邊有朋友被捕後三個月獲交還證物,他不諱言以往也望能取回電話和衣物等財物,但現時事隔近五年,「我諗可能都掉晒。」雖說自認再被控的機會不大,他也不敢主動找警方查詢:「舊事重提真係會開檔案。」

狄志遠:望政府清楚交代

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表示,反修例事件至今5年,「調查都應該有結論,冇必要再拖落去」,如仍未找到證據便應從寬處理。對於當局由去年3月表示會在一、兩個月內公布處理方法,但至今仍無交代,並稱有案件需時調查,狄志遠指以他所知,只有極少數案件需繼續調查,而絕大部分已調查完畢,不會再有進一步跟進,形容「基本上大家都知道」案件的處理方法。他又說,希望政府能清楚交代,指社會也希望較寬鬆對待年青人、給予他們空間重新上路,「唔好再拖住個案件」,「佢(政府)如果可以多啲說明係好事。」

張欣宇:刑事案無追溯期 警方不會明確指已結案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則表示,曾向相關部門查詢會否就案件處理方式「有個說法」,對方解釋因刑事案件無追溯期,警方「唔會有個好明確話嗰 case 係 closed 嘅說法」,因不太符合法律上的做法。但張強調,以他理解,如所涉罪名不嚴重,例如非法集結、阻差辦公,而警方事隔多年亦無行動,再檢控的機會很微,「一般人可以理解嗰 case 係完咗,只不過技術層面警方唔會咁講。」

對於警方去年曾提及在限期前交代案件處理方法,他指或會讓人誤會當日前不檢控,之後也不會檢控,估計之後或有相關法律觀點,令當局改變本身說法。張欣宇又指,餘下少數較嚴重的案件如暴動,當事人本身亦應不會期望無需面對司法程序,望當局能盡快完成處理,並投入支援因反修例運動入獄的人重投社會。

張欣宇

張欣宇

去年至今至少21人被起訴 有暴動被告曾獲撤保釋條件

到底被捕人士會否被起訴、何時會被起訴,或許不會有最終答案。而根據《獨媒》統計,2023年至今,合共至少21人被起訴。其中2024年1月,一名39歲男子事隔逾4年4個月被控串謀暴動,他認罪判囚25個月,庭上透露,警方此前曾尋找被告不果。至於2023年有至少20人被起訴,涉暴動、襲警、阻差辦公、管有公攻擊性武器等罪行,均距事發逾3年6個月至3年9個月。

其中一名被控6.12參與暴動的28歲設計師,曾於2019年尾向警方表示會去台灣讀書後,獲案件主管無條件釋放和退回保釋金,惟2022年學成返港後,於2023年5月再被捕起訴,他最終於今年認罪,判囚26個月。另一名涉11.18佐敦暴動的21歲女學生,亦曾於2020年獲撤銷擔保條件,但在2023年5月被起訴,終認罪判囚28個月。

至於另一名涉8.29深水埗暴動的男子,於2019年踢保,警方2020年5月曾嘗試拘捕他,但未能聯絡,至2023年3月於街上截查才將他拘捕。他終認罪,判囚22個月。

一名涉8.31灣仔暴動的25歲男子,則於2023年10月被起訴,其保釋條件包括交出所有旅遊證件,包括日本在留卡。他不認罪,排期2025年3月審訊。

司法機構指約95%已結案

司法機構數字顯示,截至今年4月,各級法院共收到2,217宗案件,當中94.8%、即2,102宗已結案,尚餘115宗待處理,大部分已排期2024及2025年進行審訊。當中連保釋及上訴申請在內,去年共收到84宗案件,今年首4月則收到15宗。

司法機構又指,刑事案件涉及多項程序,所需時間涉很多並非司法機構所能控制的因素,而反修例案件一般較複雜,涉被告人數較多、審期較長,由開展法律程序至審結所需時間較其他案件長約30%。

翻查資料,現時部分案件尚待判刑,包括11.18油麻地營救理大案中,30人待判刑;另理大家長車案中,17人涉暴動及妨礙司法公正等罪名,於6月18日判刑。「私了」陳真案認暴動等罪3人,將於7月20日判刑。

另有數宗案件正進行審訊或待裁決,包括涉林卓廷等7人的7.21非白衣人案,料今年11月底、12月初裁決;「私了」陳真案不認罪2人,7月10日裁決;另理大突圍案不認罪3人將於10月10日裁決,7.1金鐘暴動案及「屠龍小隊」串謀殺警案正在審訊。

另外,有兩宗7.21白衣人案將2024年9月及2025年1月開審,另上述去年始落案起訴的8.31灣仔暴動案,排期2025年3月開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