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誠 上報 20240621
一如當年二戰前夕歐洲對「納粹野心」的擔憂,如今這種擔憂轉向了中國;各國普遍認為,在結束殘酷無情的俄烏戰爭之後,接下來必將面對中國的全球挑戰。如果希特勒發動了二戰,今天沒有人會懷疑習近平極可能是三戰的發動者。國際社會已經證實中國不僅長期支助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更認定「習治中國」是下一個「好戰俄羅斯」的替代者。於是,西方國家以前所未有的團結,加緊了遏制中國的規模與力度,這就不僅是美中兩強陷入「雙邊型修昔底德陷阱」,更是民主與獨裁兩大集團「陣營型修昔底德陷阱」的形成。
歐盟開出「歐中貿易大戰」第一槍
歐洲與中國原本是緊密的投資與貿易夥伴,如今這種經濟友好與外交親善已經蕩然無存。歐盟委員會6月12日發表聲明,將自7月4日起,分別對中國的「比亞迪」、「吉利」和「上汽」三家企業,加徵17.4%、20%、38.1%的關稅,若加上現有的10%的基礎關稅,最高稅率達到了48.1%。如果加上「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最高稅率將超過50%。粗略估計,僅僅以這次「暫定性的加徵關稅」的程度,將導致至少價值38億美元的中國電動汽車無法進入歐洲。
這次的懲罰性關稅是以「暫定性加徵關稅」的方式分段執行,作為歐盟對中「反財政補貼」調查的一部分,我稱之為「歐中貿易大戰測試版」。因為歐盟認定:「中國的電動汽車供應鏈絕大部分受益於中國的不公平補貼。受到補貼的進口中國產品以人為壓低的價格湧入,對歐盟產業構成了明顯可預見和迫在眉睫的損害威脅」。換言之,中國逐漸失去歐洲清潔能源市場,已經近在眼前。
至此,歐盟對於中國在電動汽車「搏命生產、死命低銷」的頑固作為,已經忍無可忍。在歐洲乃至全球市場上,中國的電動汽車已經從「慢性侵蝕」到「整體顛覆」的地步。這對歐盟的汽車工業和產業工人,已構成致命性挑戰。僅以兩個數據來看,在全球汽車出口市場上,2020年中國排名第6,短短3年,在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汽車出口第1位;另一項統計是,2023年在歐盟銷售的電動汽車中,每五輛就有一輛是中國製造,今年(2004)將增加到每4輛就有一輛是中國製造。換言之,歐盟已經沒有選擇,只能以關稅壁壘作為保護本國汽車產業的最後手段。
G7全員怒責中國
幾乎在此同時,G7峰會以「無異議」的方式和至今為止最強烈的措辭,怒目譴責中國,視其為「世界公敵」的挑釁者。在《聯合公報》中,G7直稱中國是「俄羅斯戰爭機器的救星」(the savior of "Russia's war machine"),指責中國在南海日益加劇恫嚇與威脅,以「任意妄為的經濟體」(a wayward economic actor)向西方市場傾銷電動汽車,乃至威脅停止出口高科技行業所需的關鍵礦產。
一如歐盟過去把中國視為「可信賴的夥伴」,如今已把中國與俄羅斯並列為「邪惡軸心」(axis of evil)。G7《聯合聲明》明確指出:「我們繼續依照我們的法律系統,針對中國和向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實質支持的第三國的行為者採取措施,包括金融機構,以及針對其他為俄羅斯為其國防工業基礎採購物資提供便利的中國實體採取措施」。什麼措施,一句話:全面圍堵!
南海:三戰的起點
對於中國在南海的激進挑釁,G7同聲做出譴責,明確反對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以及持續升高的脅迫和恐嚇,這是針對中國5月間公布了《海警機構行政執法程序規定》並於6月15日生效的行動。根據該項法規,中國對未經同意進入南海的外國船舶,將「有權」進行扣船與扣人,最長可達60天。中共以自訂的行政法規否定國際法,就是執意升高南海緊張情勢的有力證明。果然不出所料,6月17日,一艘菲律賓補給船隻在仁愛礁附近海域,與一艘中國海警船隻發生了碰撞。可以預見,碰種之後就是開火!
中國一再援引早被海牙國際仲裁法院否定的「歷史性權利」,公然將南海每年高達3兆美元貨物運輸的戰略性通道,竊占為「中國內海」,這種幾近海盜國家的型圍,絕不會被世界各國所接受。然而,在中國的「領土妄想症」與「主權肥大症」一再惡化之下,「南海決戰」並非不可能,而是正在倒數計時的時間問題。在我看來,南海這一美麗而壯闊的海洋,必將是世界三戰爆發的起點。
加緊遏制中共在台海的軍事動員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證明,中共圖謀武力併吞台灣的野心已是圖窮匕現。6月13日,「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舉行聽證會,多位專家認為,中國正在為台海衝突以及與美國正面開戰的極端情況做好準備,美國需要從軍事、金融、能源、糧食等多個領域加強搜集和監視中國的儲備能力和戰爭動員的變化情況。聽證會中最引人注目的證詞是:中國已經做好了必要時和美國正面對抗的準備。
實際上,早在2023年10月,美國國防部就作出《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與安全發展》的報告,仔細檢視中共近年加大對台軍事脅迫的趨勢,報告中甚至列出6種中國對台動武的可能情況。看來,「修昔底德陷阱」已經難以跨越,美中不僅「終須」一戰,而是「終將」一戰!
中國將成為下一個俄羅斯?
有93個國家參與和80個國家簽屬公報的瑞士「烏克蘭和平會議」6月16日落幕。無論會議是否取得進展,但顯然「烏克蘭和平」的願景已經成為「民主國際」的共識。然而,中國不僅缺席,甚至被「有證據的指控」阻止一些國家參與這次會議。實際上,「烏克蘭和平峰會」的真正意義在於:世界「二元冷戰」的格局已宣告成形,「中俄軸心」與「民主聯盟」的對抗已經無法避免,更是中國將成為「下一個俄羅斯」的顯形與預告,兩大集團的「陣營型修昔底德陷阱」已經隱然形成。
種種跡象已經顯示,即使俄烏戰爭結束,世界將不會恢復太平,因為習近平將成為普丁的繼承人,中國將成為下一個好戰的俄羅斯。然而,處於經濟潰敗的俄羅斯,不具備如中國電動汽車低價傾銷的能力,也不像中國那樣擁有將北大西洋「內海化」的實力;換言之,如果俄羅斯製造的僅僅是單場的「侵烏戰爭」,那麼中國所製造的將是全面性世界大戰,這將是包括中國在內全球所無法承擔的災難!
中國,下一個好戰的俄羅斯,已是民主陣營的最新共識!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學家
文章来源:新世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