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星期六

鲜为人知:1991年,美国曾努力避免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闻道不分朝夕 2024年07月24日 16:17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此事件意味着苏联共产党在全苏失去执政地位,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整体终结。

今天,这起世界当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已发生整整31年。之所以说“发生”而不是“爆发”,是因为苏联解体虽然当时看很突然,但是它却绝非一起“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而是缘于其必然的内在逻辑。

这一必然性的具体描述,其实来自中国学界乃至官方的主流说法:

在政治领域中,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在思想理论上,苏联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知识分子没有表达意见的自由;

在经济上,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在外交上,苏联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加剧了国内动荡。

所以从客观上说,这样一个“利维坦”不死掉简直天理难容。

简单捋一下苏联解体最后阶段的几个十分关键的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

1991年9月6日,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宣布独立。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在法理上失去了存在基础。

1991年12月26日,原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均由俄罗斯联邦接收。

然而,苏联的解体虽说有其必然性,但是其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可谓精彩纷呈……闻道不分朝夕今天向大家推荐哈佛大学教授沙希利·浦洛基所著《大国的崩塌》片段——从中你会非常吃惊地发现:

当年苏联解体前,作为它“头号敌人”的美国,其实并不希望它垮台,相反布什总统和他的白宫顾问做了许多事情来延长苏联的寿命……


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浦洛基 文  |  先知书店 编


傍晚时分,夜幕降临,莫斯科红场上的游客们、向列宁墓行进的仪仗队士兵们,还有克里姆林宫的一石一瓦,都见证了参议院大楼上苏联红旗的缓缓降落,这也意味着苏联政府——国际社会主义的代言人下台了。


1991年圣诞节这天,通过电视,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都观看了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当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实况转播了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辞职演说,这是苏联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总统,因为苏联不复存在了。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圣诞夜。


▲戈尔巴乔夫在发表辞职演说后盖上演说稿,标志着历史翻过了苏联这一页


刚刚发生了什么?第一个能回答这一问题的人就是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12 月25日晚,在看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其他广播电视对戈尔巴乔夫演说的报道后,在看完克里姆林宫的红旗被降下之后,布什很快步入电视直播间,为美国人民就他们所看到的画面、他们所听到的消息以及他们所收到的圣诞大礼进行解释,剖析其意义。


他将戈尔巴乔夫的辞职和苏联红旗的降下视为美国40多年来对抗社会主义的胜利。而且,布什将苏联的崩溃与冷战结束联系起来,庆祝美国人民的价值观赢得了胜利,他在三个句子里连用了三次“胜利”。


几个星期后,他在国情咨文中提到,“苏联于一年之内解体所带来的变化有着几乎神圣的意义”,他宣称“受到上天的眷顾,美国人民才赢得了冷战”,此外,他还宣布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将要产生。他在两院联席会议上说:“世界曾被分成两个对抗的军事阵营,现在剩下唯一一个卓越无比的强国,那就是美利坚共和国。”闻者掌声雷动。


▲1991年7月,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会晤


40多年来,美国和苏联确实陷入全球对抗之中而无法自拔,这场对抗没有以核灾难结束真是纯属偶然。


一边是红旗飘飘的克里姆林宫,另一边是星条旗飞扬的美国国会大厦,一代代的美国人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东西阵营分明的世界中。那些在1950 年入学的人们仍然清晰地记得核警报演练以及一旦发生核爆炸要躲在桌子底下的建议......


就在苏联解体的前几年,要求核裁军的游行示威还在纽约和美国其他主要城市的街头上演。这一活动甚至使父子反目,年轻的政治激进主义者罗恩·里根就反对他的父亲——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


美国人和他的西方盟友在国内外展开了无数次斗争,战争似乎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但现在,曾经全副武装的对手,从未在一场单独战役中失手的对手,居然不放一枪就降下了国旗,国不复国,分崩离析。


▲1991年1月,10万群众在克宫前要求戈尔巴乔夫下台


在戈尔巴乔夫——这位与布什和里根共同结束冷战的人——宣布辞职当天,布什总统宣称美国在冷战中取得了胜利。这当然值得庆祝,但是有些事情还是令人困惑。


虽然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只是象征性地结束了苏联(从法理上苏联在4天前也就是1991年12月21日已经被它的成员国正式分解了),但冷战的目的并不是分解苏联。


而且,布什在1991年12月25日面向全国的讲话,以及1992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的讲话内容,与政府早前关于冷战的报告是截然相反的,报告原本说的是不能与戈尔巴乔夫对抗,而应以与其合作的方式结束冷战。


这类声明最早是在1989年12月的马耳他领导人峰会上做出的。就在布什发表圣诞节演讲前几个小时,白宫还有过类似的声明。该声明赞扬了戈尔巴乔夫的合作:“(戈尔巴乔夫)与里根总统、我自己和其他联盟国领导人一起工作。戈尔巴乔夫总统行事大胆,果断决定结束痛苦的冷战,并将致力于重塑一个完整和自由的欧洲。”


布什的圣诞演讲意味着总统及其内阁成员将一改其对苏联老对手的态度,也将重新评估美国影响苏联发展的能力。尽管布什和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将军在1991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仍然公开声称美国对于苏联的影响力有限,但现在他们却将苏联政局的戏剧性发展归功于自己......



这本书挑战了胜利者的解读方式——他们把苏联解体视作美国在冷战中取得胜利。书中的观点有一部分来源于布什总统图书馆中解密的资料,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及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加密的通话内容记录。

这些最近公开的文件前所未有地、清楚地表明布什及白宫的顾问做了许多事情来延长苏联的寿命。他们担心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崛起,也担心苏联的其他共和国领导人推行独立运动。一旦苏联解体,他们希望俄罗斯成为苏联核武器的唯一继承人,并在后苏联地区,尤其在中亚各共和国中保持其影响力。

为什么一个在冷战中声称与其敌人进行抗争的国家领导人会采取这样的政策?

美国白宫的文件及其他的资料来源为这个问题及这本书中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答案。这些资料表明,冷战时期美国口头上的政治说辞与其实际行为并不一致,事实是美国白宫试图挽救戈尔巴乔夫,因为他已被白宫视作世界舞台上的主要伙伴。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美国准备容许共产党和苏联的继续存在。因为冷战事实上已经结束,所以白宫关心的不是美国在冷战中的胜利而是苏联可能爆发的内战。用当时记者的话说,这会使前沙皇帝国变成“拥有核武器的南斯拉夫”。

核武器时代改变了超级大国间对抗的性质及对战争成败的定义。战争的成败不再取决于士气或是民心。冷战时期的布什政府不得不应对两难的境地,根据地缘现实及事态后续发展而调整其说法和想法。从这个角度看布什政府已经尽力了,但他的行为远胜于其自相矛盾的说辞。

关于苏联解体前的几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将提供一个更为复杂和更具争议性的视角,其内容与前冷战双方的说法皆有不同。

本书还阐述了当今美国单极独大的局面之所以取代了两极阵营对立的冷战局势,不仅仅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偶然因素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重新审视这个时代形成的原因,以及大西洋两岸的国家领导人有意或无意的观念和行为十分重要,这将有助于我们弄清楚过去15年中什么地方出错了。

我把苏联解体与20世纪主要帝国的灭亡归为一类,其中包括奥匈帝国、土耳其帝国、英国、法国以及葡萄牙。


我把苏联称为最后一个帝国,不是因为我认为未来不会有帝国,而是因为苏联是最后一个在现代实行古典欧洲和欧亚帝国制度的国家。我认为帝国的法规与民主的选举制度不能共存,二者的冲突导致了世界上最后一个帝国的灭亡。


我研究苏联解体的历史正是以该观点作为前提。1989年当戈尔巴乔夫把民主选举制度介绍到苏联时,一批通过选举诞生的俄罗斯政治新星们突然有权表态他们是否愿意继续承担帝国的重担,同时,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共和国的政治家们也面临着是否要继续处于帝国统治的选择。最终,双方的选择都是否定的。




我主要的论点是:苏联的命运是在其存续期的最后4个月中决定的。这4个月指从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到1991年12月21日苏联领导人在阿拉木图召开会议时为止。

我要论述的是,决定世界最后一个帝国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美国的政策,也不是苏联中央与俄罗斯的矛盾(以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矛盾为代表),也不是苏联与其他加盟共和国间紧张的关系,而是苏联内部两个最大的共和国——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

正是因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精英不愿意在一个国家的框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最终导致了苏联的终结。

1991年苏联解体,无疑是20世纪人类史上的大事件。其影响之深远,丝毫不亚于一战与二战,在31年后的今天仍然不断回响。因此,理解了苏联解体这一关键事件,非常有助于理解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本质。


理解苏联解体,需要明白许多“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助于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还能有助于解释苏联的两大长期利益相关者——乌克兰与俄罗斯,1991年之后在探寻权宜之计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今日俄乌之争的根本原因。

理解了美国是如何参与苏联解体的进程,就会明白,其实美国现在在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早在1991年就已经决定了。今日世界又处于新的变局之中,回顾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可以让我们更透彻地看清当下世界。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苏联解体三书”,聚焦苏联解体之前的最后岁月,以三种不同视角,从一个大国崩溃的细节中汲取对当下世界的重要启示。

◎美国视角——《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这本书颠覆了我们对苏联解体的一贯认知,揭开了大国倾覆的幕后真相。它的完成主要得益于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向学者解密的美国文献。书中梳理了整个事件的脉络,以及关键领袖人物的价值观、文化背景和个人动机,弄清了促使他们做出决定的真正原因。

◎苏联视角——《苏联解体亲历记》:作者马特洛克,在美国外交部门长达35年,是里根政府的重要顾问,参加了苏联解体前20年几乎每一场美苏首脑会议,并与里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有广泛交集。这种特殊的个人经历,使得《苏联解体亲历记》成为独具价值的历史杰作。

◎当事人视角——《苏联的命运: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作为宣布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本书更是包含47张珍贵历史图片,披露苏联解体的第一手珍贵历史资料,回顾20余年来重大历史事件,深刻思索俄罗斯的命运。

当下,苏联题材的书籍在市面上越来越少见,对读者来说寻找起来也更加困难。面对如此现状,这套书的价值不言而喻。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了解详情并下单。



文章来源:新世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