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1日星期日

黎智英案|6控方證人供詞整合 黎怎樣影響《蘋果》編採?與SWHK有何關係?

黎智英案|6控方證人供詞整合 黎怎樣影響《蘋果》編採?與SWHK有何關係?

分享:

 
 
《蘋果》定位?高層角色?

根據開案陳詞,黎智英為本案主腦,以傳媒為平台、指示高層煽動仇恨港府和中央,以及勾結外國勢力。黎智英是壹傳媒創辦人及集團主席,旗下的《蘋果日報》於 1995 年創立、2021 年停運。

本案牽涉高層包括《蘋果》社長及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執行總編輯林文宗、英文版執行總編輯兼主筆「盧峯」馮偉光、論壇版主管兼主筆「李平」楊清奇、以及一度被捕但沒檢控的營運總裁周達權。當中張劍虹、陳沛敏、楊清奇及周達權,先後以控方證人身分在本案作供。

2020 年 6 月 18 日《蘋果日報》25 週年報慶。(資料相片)

張劍虹:《蘋果》佔中後成對抗中央報紙
陳沛敏:黎支持香港發展民主政制

張劍虹供稱,其職責包括管理《蘋果》營運,令《蘋果》編輯方針符合黎的編採政策。而副社長陳沛敏主責紙版編採,揀選頭版等。其副手林文宗會於陳休假或下班時接手陳的工作。羅偉光則主責網站新聞內容。《蘋果》於 2020 年 5 月推出英文版,隨後由馮偉光接手管理,馮另以筆名「盧峯」於《蘋果》社論撰寫「蘋論」。楊清奇則為論壇版主管,另以筆名「李平」撰寫「蘋論」。

針對《蘋果》定位,張劍虹形容,《蘋果》於 2014 年之前,形象偏向「狗仔隊」,其後因「黎生好投入佔中運動」,《蘋果》逐漸成為反政府、對抗中央的報紙。陳沛敏則形容,黎智英有鮮明價值取向,「好支持香港發展民主政制,同埋佢尊重自由人權呢啲價值」,同事在 2014 年後都覺得黎「喺社會運動企得前咗」。

《蘋果》有否編採自主?

審訊早段主要圍繞《蘋果》的編採運作,焦點之一是黎有否指示高層,透過報道推動國際壓力。除周達權外,3 名高層均供稱,《蘋果》基本上跟隨黎的看法行事。

張劍虹形容,即使他們有「編輯自主嘅想法」,黎「吩咐我哋做,我哋係冇得選擇」。陳沛敏則指黎為人較強勢、「一錘定音」,《蘋果》基本上跟從其看法行事,只有當黎沒作聲,「我哋行使我哋編採自主」。

楊清奇以「鳥籠自主」作比喻,指黎設定《蘋果》基本立場,編採人員在「鳥籠」內有一定編採自主權,「但唔可以超過呢個框架」。

2021 年 5 月 11 日,張劍虹於《蘋果》員工大會發言。

張劍虹、陳沛敏:黎透過飯盒會下編採指示
楊清奇:會議非討論性質

總結張劍虹及陳沛敏的說法,飯盒會由黎智英召開,每周訂立不同主題,再邀請相關部門開會。黎在會前建立群組,著同事提出問題,「等黎生即場解答問題、對啲決定拍板」。飯盒會開始時,黎會先談論時局及表達想法,因應香港形勢提出編採政策,員工則匯報工作情況。

會後張劍虹會把要點製成會議紀錄,發送給參與者。而飯盒會一直由黎主持,當黎於 2020 年 12 月被還押後,改由張劍虹主持。

張劍虹明確指出,黎在會上給予編採指示,指示透過《蘋果》呼籲公眾爭取民主、上街抗爭。陳沛敏則指,當黎講述「做生意」及時政理念時,會觸及新聞角度。周達權亦指,黎曾指示要令外國關注反政府運動。楊清奇強調,會前收集部門問題後,黎在會上給予指示,會議非討論性質,基本上員工沒交流意見

張劍虹(資料相片)

辯方:「飯盒會」僅收集同事意見
《蘋果》高層不同意

辯方向張劍虹指出,黎的指示與高層價值觀相同,故毋須在會上訂明報道角度,主要討論業務發展。而且黎希望改善《蘋果》電子版,才會衍生「飯盒會」﹐在會上聆聽同事意見,而非給予指示。張劍虹一概不同意。

辯方亦向陳沛敏指,黎設「飯盒會」希望與員工溝通,收集意見,討論業務或改善報紙內容,非給予編採指示。陳表示「唔係好同意」,雖然黎曾改善飯堂服務,但亦在講述「做生意」及時政理念時,觸及新聞角度。

陳沛敏於 2021 年 6 月17 日被捕,隨後獲警方批准保釋。

黎被指向高層發訊表達編採要求
陳沛敏:視訊息為指示

除了「飯盒會」外,黎被指向高層直接發訊表達編採要求。例如在 2019 年 3 月,黎向陳沛敏轉發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會面的相片,表示用此新聞「做到最大效果」。陳應黎要求,將新聞「擺喺顯著嘅位置,做篇幅大啲」,標題亦有考慮黎意見,翌日刊出 A1 報道〈彭斯晤陳太關注港人權 學者:高規格接待向京施壓〉。

《蘋果日報》頭版報道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會面。

同年 4 月,黎向張劍虹發訊息,要求以林榮基新聞催谷 4.28 大遊行。張稱,黎認為《逃犯條例》侵犯港人民主自由,指示訪問林榮基,呼籲市民遊行。當他完成稿件後,亦向陳沛敏轉達,黎希望以林榮基訪問為頭條,翌日刊出頭版〈送中例殺埋身 林榮基流亡台灣 臨別呼籲守護香港明日上街〉。

不過,針對林榮基報道一事,陳沛敏有另一說法,供稱她當日是考慮到新聞價值、提供相片的人要求相片在頭版,加上張劍虹「好緊張呢單新聞」,而決定放頭版。

《蘋果日報》頭版報道林榮基專訪。

辯方:黎僅提建議、可拒絕接受
張劍虹、陳沛敏不同意

至於 7.1 立法會衝擊後,黎向陳沛敏轉發訊息,指年輕人衝立法會事令他心情沉重,詢問翌日會否集中做年輕人的心聲。陳指,她視黎的訊息為指示,之後「喺報紙做返大個篇幅,咁去落實黎生嘅指示」。陳沛敏再指,黎的訊息使《蘋果》「好似要帶住動機採訪」,指黎想透過報道令公眾諒解或支持示威者。

2019 年 7 月 1 日,有示威者攻進立法會大樓內。

除《蘋果》報道外,社論寫手楊清奇亦供稱,撰寫社評同樣須跟從報館基本立場,例如支持抗爭及制裁,但有時亦會有感而發。

辯方盤問時指,黎不會要求記者怎樣做或不做,只提出建議?陳沛敏稱「有時我會覺得係一個指示」,但同意黎會禮貌地詢問。辯方另向張劍虹指,若張不同意黎的指示,他可以拒絕接受,張不同意。

《蘋果》另被指實行一些與反修例運動相關的政策。根據張劍虹供詞,他曾向黎提議將部分訂閱收入捐助抗爭者,獲黎同意。張另提及,黎認為只要抗爭存在,「黃色經濟圈」便有需要存在,曾指示《蘋果》讓小店免費登廣告。

訂閱《法庭線》支持繼續報道

黎透過《蘋果》推動國際壓力?

幾位《蘋果》高層均確認,黎曾與不同美國高官會面。張劍虹指,黎於 2019 年 7 月訪美時,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及時任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見面。張形容,當時黎「都幾雀躍」,「覺得會對呢場運動都有幫助」。

黎於同年 10 月再度訪美,與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會面,陳沛敏確認《蘋果》有報道其訪美之旅。當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訪港時,亦曾與黎及陳方安生等人會面。

另一方面,黎被指透過推出《蘋果》英文版、訪談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及「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推動國際壓力。

當中英文版被指以美國為目標,希望《蘋果》走向美國,獲政要訂閱。而「一人一信救香港」則邀請市民寫信予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希望美國出手干預《國安法》實施;「Live Chat」節目嘉賓亦包括美國前官員等。

黎智英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會面。(彭斯 Twitter 圖片)

張劍虹、陳沛敏:黎指示英文版毋須平衡
只報道中國負面新聞

《蘋果》於 2020 年 5 月推出英文版,張劍虹指,黎認為若有外國政要訂閱《蘋果》,對《蘋果》是最大政治保護。周達權則稱,黎認為外國支持重要,可令反政府、反修例運動成功,甚至達到制裁。

針對英文版內容,張劍虹及陳沛敏均指,黎指示英文版毋須平衡報道,亦毋須加入軟性及國際新聞,應專注中國新聞。黎又要求寫手要「偏黃」,內容涉「抗爭、逆權、制裁」,不要「親中」;而且專注《蘋果》觀點,以較批判方式報道中國新聞。

張又指,黎要求英文版只報道中國負面新聞,塑造中共打壓形象,引美國人反中情緒。黎想影響國際輿論,「想畀美國多啲理由,對中國做啲敵對行動」。辯方指,黎辦英文版為提供其他媒體沒有的觀點,故毋須平衡報道;張不同意。

《蘋果日報》於 2020 年推英文版新聞。

張劍虹:黎盼「一人一信」引特朗普出手
陳沛敏:不同意以《蘋果》名義推行動

《蘋果》於 2020 年 5 月 24、25 及 27 日共 3 天以「一人一信救香港」作頭版,邀請市民寫信予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當中寫上「只有透過施加國際壓力,中國共產黨才會重新考慮其災難性的行動。(中譯)」

控方指黎向張發送訊息,提及「請考慮蘋果日報發動一人一信救香港⋯⋯請市民寫信給美國總統副總統國務卿和議員等」。張供稱當時即將訂立《國安法》,黎推出行動希望特朗普「出手拯救香港」,例如制裁中港相關人士,「施加國際壓力」,干預《國安法》實施。陳沛敏則供稱,她不同意以《蘋果》名義推此行動,曾向黎表達意見,惟黎表現堅定。

《蘋果》於 2020 年推「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呼籲市民寫信給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

張劍虹、陳沛敏憂黎訪問外國嘉賓
黎堅持推出節目

2020 年 7 月《國安法》生效後,黎推出訪談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與多名外國嘉賓對談,包括前港督彭定康、美國退休將軍 Jack Keane 及前國防副部長 Paul Wolfowitz 等,談及中美關係、美國大選、《國安法》、對法治及香港時事現況的看法等。

張劍虹表示,節目前身為 Twitter Live,於《蘋果》手機程式及網站上載, 是《蘋果》節目的一部分。張形容,黎希望透過節目造成輿論,令外國援助香港。陳沛敏解釋,在《國安法》生效後,黎仍覺得「國際壓力有用」,包括制裁,遂邀請外國嘉賓對談。

兩人均對此做法表達憂慮,當中張供稱,他曾關注邀請美國退休將軍為嘉賓會否太敏感。黎回應,「(中共)咁搞我,我一定去到盡嘅,我冇得褪嘅」。陳亦指,曾透過張劍虹向黎反映同事憂慮,惟黎繼續做節目。

張劍虹確認「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曾邀請多位美國高官訪談。
黎智英與 SWHK 有何關係?

黎智英除了被指透過《蘋果》推動國際壓力,亦被指是「重光團隊(SWHK)」幕後主腦,提供財政支援,因此審訊另一重點是,SWHK 與黎智英的關係。「從犯證人」李宇軒、陳梓華分別講述 SWHK 的成立、認識黎的經過,以及黎的角色。

現年 34 歲的李宇軒,於 2019 年 6 月籌備「G20 全球眾籌登報」(第一次登報),盼將香港示威場面帶到國際舞台,以獲國際支持。他在 Telegram 群組認識現年 33 歲的陳梓華,當時眾籌計劃完結,需時等候轉帳,陳提出可找人墊支廣告費。他在庭上透露,該人為黎智英。

李宇軒庭上作供(繪圖:Kensahung)

陳梓華:曾告知李宇軒黎智英願協助
李宇軒:陳沒說明墊支者身分

李宇軒指,陳供稱有「uncle」願為登報行動墊支 500 萬元,但沒說明身分,他認為陳口中的「uncle」,可能泛指「一啲男人或者其他人」。李指後來才知悉,黎智英名下的「Lais Hotel」及力高顧問有限公司有份墊支。

陳梓華則指,他輾轉透過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向黎智英尋求貸款協助,獲告知對方可墊支 500 萬元。陳供稱曾告知李宇軒「《蘋果》黎智英」可墊支,形容李最初不相信黎願意協助,後來陳稱確定可做到,李聞訊「好興奮」。

美國《華盛頓郵報》〈Stand with hong Kong at G20〉廣告

除了墊支廣告費,陳透露在「G20 X 攬炒團隊」登報行動(第三次登報),由於他們需要一個美國銀行戶口收取眾籌款項,黎助手 Mark Simon 曾以個人戶口協助接收約 1,400 萬元,並曾墊支 6 份報紙的登報費,SWHK 其後成立信託基金處理款項。 

李宇軒:從未與黎見面及通訊
陳梓華:與黎 6 度會面

李宇軒供稱,自己從未與黎見面及通訊,又指在陳梓華安排下,曾與 Mark Simon 跟美國參議員 Rick Scott 在香港見面,但當時沒與 Mark Simon 交談,後來才得悉對方是黎「得力助手」。

陳則供稱,他 2019 年 7 月在李柱銘邀請下,首次與黎見面,又指 2019 至 2020 年期間,與黎 6 次見面﹐討論勇武派、「支爆」等事宜(見下表),另透露黎將名下 BVI 公司「LACOCK」及其戶口轉予他,內有 8 萬元。陳指黎助手 Mark Simon 曾提議可用「LACOCK」進行社運或國際文宣活動。

陳梓華:有將與黎會面內容告知李
李宇軒供詞未有提及

針對李宇軒是否知悉黎智英在 SWHK 的參與度,陳梓華供稱,他有將與黎的會面內容轉告李,包括黎與劉祖廸會面、黎稱在國際線上「唔想我哋咁搶咪、攞咗個話語權」,以及在國際線上應統一講「五大訴求」等。

陳其中提及 2020 年 1 月在台北與黎會面,之後與劉祖廸在酒店與李網上會面,並將與黎會面重點告知李,提到因李是 SWHK 其中一位領導人,「如果『攬炒』(劉祖廸)想將成個 SWHK 跟隨黎智英思路去做的話,佢一定要李宇軒同意」。李作供時,則未有提及上述事件。

credit: Kensahung
SWHK 是甚麼組織?

李宇軒:SWHK 無大台、沒領導架構
陳梓華:基本上由李等人「話事」

針對 SWHK 的成立,李宇軒供稱組織在「中英聯合聲明」登報行動(第二次登報)期間成立,因有報館不接受匿名登廣告,眾人商討組織名義,最終投票選出「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創辦人包括李本人及劉祖廸。

李宇軒指,SWHK 架構鬆散、無大台,由一班關心香港的人組成,共識是為香港爭取自由民主。他形容,劉祖廸角色重大、有號召力,同意劉為「精神領袖」。法官在審訊多番關注,誰是 SWHK 的代表?李表示,不同人在不同場合用 SWHK 身分,「去做唔同嘢、見唔同人」,重申 SWHK 沒領導架構,但漸漸一些比較活躍的成員會提出意見。

第二次眾籌登報行動

至於陳梓華眼中的 SWHK,他指由 2019 年 8 月、第三次眾籌登報的「G20 X 攬炒團隊」演變而成,該登報行動旨在引起國際關注香港民主自由、警暴情況,並呼籲國際停止出售武器予香港警察。

陳指,SWHK 的骨幹成員包括李宇軒、劉祖廸,又形容 SWHK「基本上係李宇軒同幾個人、少數人話事」,信託基金款項「都係嗰班人控制」,陳初期不在 SWHK 委員會,至 2020 年 6 月至 7 月才加入 SWHK 美國線 TG 群組。

第三次眾籌登報行動
SWHK 由登報轉型至國際遊說?

至於 SWHK 由全球登報轉型至國際遊說的過程,李宇軒作供未有提及太多詳情,僅稱轉型是應對香港惡化的自由民主情況。陳梓華則指,Mark Simon 建議兩人進行民間遊說,又提議在美國國會山莊,租用商務辦公室作展覽或遊說中心。
綜合李宇軒、陳梓華供詞,SWHK 國際線可分成 4 線,包括本地組織區議會選舉監選團、協助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裴倫德,成立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等。(見下表)

黎如何看「勇武派」、《國安法》?

除李宇軒、周達權外,4 名控方證人作供,亦有提及黎智英對「勇武派」、《國安法》等事情的看法。

2020 年 12 月 31 日,黎智英再被收押。

《蘋果》高層:黎主張「和勇不分」
陳梓華:黎要求「勇武派」克制

就黎如何看「勇武派」,張劍虹、陳沛敏及楊清奇供稱,黎主張「和勇不分」及「三不」,即不譴責、不割蓆、不篤灰,並著《蘋果》報道「暴力、激進啲場面」以及表達同情。

陳梓華則指,黎曾形容「勇武派」令到「個畫面唔靚」,提出「淨化計劃」,要求陳聯絡「勇武派」領袖著「克制」,又指黎向他稱「唔係唔支持勇武,只係佢需要迎合西方,去獲得國際嘅支持」。陳又指,黎曾透露美國政府內部想法,「整個反修例運動裡面,唔可以有警察死亡,亦都唔可以有示威嘅民眾死亡,同埋唔可以有無止境嘅暴力」。

陳另提到,黎批評「馬鞍山燒人事件」﹐覺得「勇武派」沒分寸、濫用暴力,憂慮如「搞出人命」,反修例運動便失去道德高地。2019 年理大衝突,陳指黎亦透過他關注勇武小隊情況,認為勇武影響力越小,對整場運動越健康

同年區議會選舉前,黎希望「勇武派唔好暴力抗爭住」,稱想建立一個橫跨「勇武派」及「和理非」的「大台」,以泛民或「和理非」作主要抗爭手段。

馬鞍山火燒人
2019 年 11 月 11 日,馬鞍山發生「火燒人事件」。(網上片段截圖)

陳沛敏:黎稱《國安法》「比想像更大鑊」
陳梓華:黎形容《國安法》「雷聲大雨點小」

各證人亦提到,黎對《國安法》的想法。張劍虹指,黎形容《國安法》實施後,「香港同《蘋果》係生死存亡之秋」。陳沛敏指,黎認為《國安法》內容,「比佢原本想像嘅更加大鑊」

楊清奇指,黎在《國安法》實施前飯局稱「唔驚被捕」,又指若自己被捕,更能證明中共與港府打壓人權和新聞自由,相信歐美國家會採取制裁。陳梓華則指,黎認為《國安法》「雷聲大雨點小」、「唔會有事」,會繼續在媒體上呼籲制裁。

陳沛敏另確認,未曾聽過黎提倡「港獨」。陳梓華亦表示,黎反對「港獨」,但沒指反對「攬炒」,「因為係佢叫我搵『攬炒巴』」。他之後在辯方盤問下確認,黎沒有表明支持「攬炒」,亦曾稱不應在國際論壇上討論「港獨」及「攬炒」概念。

2023 年 7 月 28 日,黎智英正於赤柱監獄就欺詐案服刑。(相片提供:ASSOCIATED PRESS)

陳梓華:黎構思初選

另外,陳梓華作供指出,黎智英牽涉民主派初選。陳指於 2020 年 5 月與 Mark Simon 會面,對方稱他與黎已聯絡數間傳媒公司,協辦初選及選舉論壇,希望可成為選舉傳統,制衡香港政府。陳供稱,初選當初由黎構思,在背後「做好多功夫」,動用了大量人脈及媒體資源促成初選。

他提到,黎認為初選可集中「黃絲」票源,吸納年輕人票源。如果素人在初選中敗選,最終立法會選舉時,票源「可以流落去佢哋啲老泛民嗰到」鞏固泛民議席。

《蘋果》協辦民主派初選論壇(網上截圖)
HCCC51/2022
文章来源:法庭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