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星期四

香港记协新闻自由指数业界评分创11年新低 新主席指23条立法后渐趋大陆化

香港记者协会星期二公布最新的“新闻自由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新闻从业员对新闻自由指数的评分创下2013年成立以来的历史新低,只有25分。

另有92%新闻从业员认为,《基本法》23条立法对新闻自由损害大。记协新任主席郑嘉如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分析,23条立法后,大部份新闻工作者都会加倍小心,部份媒体更加跟随官方的建议发稿,有如中国内地的“窗口指导”,新闻业界的工作环境有大陆化趋势,“不是太听话”的媒体所剩不多,调查结果反映即使未见到23条立法后的即时影响,但业界已经出现寒蝉效应。

有56年历史的香港记者协会(简称记协)2013年开始进行每年一度的“新闻自由指数”调查,今年3月至5月期间,正值有关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法》23条完成立法前后,记协委托香港民意研究所分别向1,007名公众,以及251名新闻从业员进行随机电话访问及调查。

业界新闻自由评分创历史新低 逾9成指23条立法损害大

记协星期二(8月21日)公布最新的《2023年度新闻自由指数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新闻从业员对新闻自由指数的评分创下2013年成立以来的历史新低,只有25分,较去年下跌0.7分。

调查显示,新闻从业员在今次新闻自由指数调查评分下跌主要是因为批评特区政府愈趋顾忌,下跌0.4分;法例未确保可获取所需资讯,下跌0.3分;以及监察功效评分下降0.2分。

今年的调查亦有关注23条立法,结果显示有92%的新闻从业员认为,23条立法对新闻自由造成颇大或极大损害。

记协估计未来数年评分仍低位徘徊

今年7月1日新上任的记协主席郑嘉如接受美国之音访问分析,新闻从业员对新闻自由的最新评分跌到只有25分,亦是指数设立11年来的历史低位,对此记协不感到意外,因为2021年开始,连续3年在《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新闻从业员对新闻自由的评分都一直徘徊在25至26分之间。

郑嘉如表示,业界由2019年开始对新闻自由评分大幅下跌,至2021年底警方大举搜查网媒《立场新闻》办公室,拘捕时任署理总编辑林绍桐,以及前总编辑钟沛权之后,过去3年再没有出现类似的大规模搜查传媒及拘捕新闻工作者的事件,因此业界对新闻自由的评分没有再大幅下跌,但是估计未来数年仍然会在25分左右的低位徘徊。

郑嘉如说:“现在那个(立场新闻发布煽动刊物)案件仍然持续,自从那次之后其实就没有其他一些好似这样比较dramatic(戏剧性),在公众目光里面比较见到的情况,反而就是可能日常在他们(记者)新闻室里面,就是会见到新闻自由一些愈来愈多的微小的限制,所以我觉得这个25分,即是对于我们(记协)来讲都是意料之中,未来我们都可能会觉得继续在这个位置徘徊,其实都可能是一个最乐观的情况,只要没有其他特别大的相关事件(搜查及控告传媒)发生,可能都会继续在这个位置,未必会再差很多。”

新闻业界工作环境有大陆化趋势

至于超过9成的受访新闻从业员认为23条立法对新闻自由造成颇大或极大损害,郑嘉如表示,23条立法后,大部份新闻工作者都会加倍小心,尤其是处理政治敏感的议题,部份媒体更加跟随官方的建议发稿。

郑嘉如说:“我觉得23条立法之后,其实我们暂时还未见到用于新闻传媒之上,但是我相信这个将来是有可能会发生的,即是虽然我相信大部份香港的媒体,其实现在已经是工作比较小心,有部份的媒体是会更加跟随这个官方的一些建议,甚至是所谓背后的、(中国)内地叫做‘窗口指导’的做法,即是可能一些上级的官员就打电话来建议它们(传媒)这样写,或者不要这样写,有些媒体已经是‘很合作’的了,所以情况是跟几年前不同了,可能会觉得大家认为‘不是太听话’的媒体可能已经剩下很少,或者大家都很主动地避开一些更加困难或者敏感的报道。”

郑嘉如表示,香港新闻工作环境大陆化的趋势亦反映在官员高调批评传媒报道的内容,甚至报章的政治漫画及专栏文章的内容都受到官方高调批评,她认为香港官员的做法相比中国内地可能仍然是经验较少。

郑嘉如说:“一些报章可能有专栏作家写了一些什么东西,它们(当局)又要有一些评论,跟着导致报章的总编都要向专栏作家发信提醒,即是‘温馨提醒’他们要小心写(文章),要不然就难保会有什么问题发生。这个其实香港的做法我觉得可能相比(中国)内地那个经验,即是香港官员相比(中国)内地的同事可能经验比较少,他们(香港官员)更加喜欢高调地去做一些反驳,但是(中国)内地他们可能就不会这样太公开讲,但是因为他们可能(中国)内地那个制度,对于各国媒体都有一些相对直接的联系,可能他们就会直接跟总编或者负责人反映,反而未必会这样公开地讲,这些就是我们所谓的‘窗口指导’。”

23条立法引发寒蝉效应

郑嘉如表示,调查结果反映即使未见到23条立法后的即时影响,但新闻业界已经出现寒蝉效应,长远可能会影响公众利益。

郑嘉如说:“我想23条我们(记协)现在观察中,暂时未见到一些很直接的影响,但是我们(记协)那个新闻自由调查的反映,就是即使未见到一些直接的影响,其实大家已经很忧虑了,这个就是我们常常都会提及那个寒蝉效应,即是只要你有足够的恐惧或者忧虑,其实人们(新闻工作者)就会开始自我审查,很多东西(报道)主动不做,不做的话最终损失的就是公众,因为公众其实很多对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的资讯看不到。”

刘锐绍:香港市民慢慢“习惯失去”

调查亦显示,以100分为满分,香港公众对新闻自由的评分亦徘徊在低于50分的不合格水平,最新的公众新闻自由评分是42.2分,较去年微升0.8,亦较新闻从业员的评分高17.2分,另有约39%的受访公众认为,23条立法对新闻自由造成颇大或极大损害。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分析说,香港公众对新闻自由的评分与业界有一定的差距,主要由公众是传媒报道的受众,他们感受不到前线记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加上近年官方不断压缩传媒的信息来源,包括控制传媒查册以减少调查报道等,公众接受的信息量近年不断减少,甚至变成“习惯失去”。

刘锐绍说:“一般市民他们已经是被官方那个政策,令到大家是慢慢‘习惯失去’,另外亦都慢慢‘习惯失忆’,这个不是市民自己本身想或者是他们的错,不是的,那是因为这个已经是慢慢形成了的一个惯性,而官方它是去不断推动的一些譬如好像‘喜庆冲喜’的活动,跟着官方有它自己本身掌控舆论那个的带动,慢慢就形成了这种情况,如果公众对自己的讯息要求不是那么大的时候,就变成随遇而安了,对于(新闻)前线工作者那个的辛劳是更加难理解的了。”

新闻自由恶化或影响营商环境

刘锐绍又表示,官方除了行政手段之外,也有其他方法令前线记者面对愈来愈大的工作压力,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传媒管理层。

刘锐绍说:“(前线记者面对)不单来自官方政策上的压力,还有来自传媒机构的管理层,或者是老板那一级的影响,这个是叫做‘木槌𢱕钉钉𢱕木’(用木追钉钉子、钉子钉木头) 的做法,就好比说记协主席郑嘉如,她当选之后受到她原本的雇主(《华尔街日报》)的压力解雇等等,这个形成了前线(新闻)工作者感受到的压力,而公众是感受不到的。”

刘锐绍分析,其实目前仍然留在香港的外资企业管理层,他们仍然很关心资讯是否仍然能够自由流通,如果香港新闻自由不断恶化,估计对营商环境都会造成影响。

刘锐绍说:“其实现在外商最关键,或者关心的就是资讯的流通,包括经济的资讯,现在《基本法》23条里面涉及的层面差不多是面面俱到的,那几时是出现危机呢﹖官方就说不用担心、不会的,有(检控)的都要有具体的证据,但是从商界、从普罗大众那个角度,就是任何事件都可能入罪、即使机会小都有可能涉及到被指控的罪状,这些情况完全是在官民认知差距里面反映出来的。”

94%新闻从业员指黎智英被控国安法损害大

调查亦显示,香港新闻从业员认为至少几宗事件对过去一年的新闻自由构成损害,包括有94%的受访新闻从业员认为,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被控违反国安法案件开审损害大;有90%从业员认为,政府拒绝3名曾来港采访反修例运动的外国记者入境损害大;有88%从业员认为《南华早报》记者前往北京采访后失踪损害大;以及85%从业员认为《明报》结束尊子的政治漫画专栏损害大。

回顾过去11年的新闻自由指数评分,新闻从业员及公众的评分都明显呈下跌趋势,新闻从业员的评分急跌17分,由2013年的42分下降至25分;公众评分则大跌7.2分,由49.4分下降至42.2分,两项新闻自由指数评分多年来都未达到总分一半的50分。



文章来源:VO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