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发展同比下滑0.6%,增幅降至4.7%。尽管中国官方表示,七月经济“总体稳定向好”,但种种迹象显示,实现北京给出的5%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难度将非常之大。
(德国之声中文网)《商报》发表了介绍中国经济形势的长篇报道。文章写道,收入在下降,家庭可支配的余钱越来越少。政府誓言要消除贫困,但收效却非常有限。这篇题为《气氛非常糟糕》的文章写道:历时数十年的中国经济腾飞陷入了停顿,但政府似乎尚未找到走出僵局的可行方案:
“多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一直能够以超过或接近10%的幅度高速增长,但这种持续增长的日子现在已暂时告一段落。更糟糕的是,今年下半年,整体氛围明显变差,第一季度时一度呈现的谨慎乐观态度已经不见了踪迹。房地产危机尚未找到应对方法,私人消费仍在下降,而一些地方政府则债台高筑,举步维艰。
政界也一直没有发出令人鼓舞的信号,今年七月,中共领导层在北京召开的三中全会上,虽然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承诺,但迄今为止一直未见成效。过去几个月以来,政府一直试图吸引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但外国对华投资仍在继续下降,今年头五个月,外国对华投资同比下降了28.2%。
除此之外,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方面的争端也在继续延烧,这种状况不断挤压着中国的活动空间。包括欧盟在内的更多地区不断推出特别关税,以应对中国强劲的出口攻势。而中国原本希望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内需不振带来的困境。有关国家推出的特别关税,可能是导致中国出口业务疲软的原因之一。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产能过剩的企业有可能会陷入产品积压的窘境。”
文章写道,房地产危机,失业率高企,但官方媒体里,经济不景气导致的社会问题却很少会被提及。
“这一切都暗藏着社会风险。民众中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但媒体中却鲜有报道。今年八月,江苏徐州的业主举行维权活动,抗议已经付款的房产不能完工。警方逮捕了多名示威者。类似的抗议活动还有很多,不受中国新闻审查部门管控的X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类视频。
至于这类视频是否能够真实反映中国的民间氛围,当然值得商榷。专门记录中国抗议活动的香港非政府组织‘劳工通讯’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共发生了719起抗议或罢工行动,比去年增加了3%。”
一段时间以来,德国政府一直在呼吁企业逐渐减少在华投资的额度,以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事与愿违,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德国企业对华投资,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柏林日报》就此写道:
“尤其是德国汽车厂家增加了在华投资,投资款项则大多来自其在华业务的盈利。大众等公司开始加强所谓‘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也就是说,很多企业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和供应链,加快本土化进程。德国工业联合会一名女发言人向柏林日报证实,确实有很多德国企业选择了这样的发展方向,他们决心通过地区重组或本地化来降低供应链中的所有风险。‘这种情况正在大规模发生,在中国尤为明显’。
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政策部负责人马蒂斯( Jürgen Matthes)认为,德国企业在中国推动本土化的战略只会损害德国的经济利益。马蒂斯对《柏林日报》表示,一旦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推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那么工作岗位就会在中国、而不是在德国产生。不过,他也表示,这种趋势并非新生事物,过去三年以来,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准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