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9日星期四

《立場》案裁決日 數十前員工到場、支持「最好老細」 新聞學生:仲有人肯入行

《立場》案裁決日 數十前員工到場、支持「最好老細」 新聞學生:仲有人肯入行

分享:

 
 

案件訂於下午開庭,開庭前,庭外中午約 12 時,區域法院內已有逾 70 人排隊,包括資深傳媒人區家麟、年屆 101 歲的「大黃伯」、社民連主席陳寶瑩,以及英、法、美、紐、瑞典、德、歐盟、愛爾蘭、澳、加等多國領事代表。

讀者:兩被告令我明白
「正確嘅事要堅持到最後」

排在公眾席第 3 位的 Kevin 於清晨 7 時已到場,他說今天特意請假,從新界西前來。Kevin 指自己由 2019 年起成為《立場新聞》讀者,主要留意當時的直播及法庭新聞,認為《立場新聞》的法庭新聞較其他媒體全面。他又指,案件開審後,他亦曾前來旁聽約 10 次,認為兩位被告令他明白「正確嘅事要堅持到最後,儘管有啲壓力令到你行唔到落去,都要堅持住」,冀兩位被告能「繼續堅持落去」。

不願露面的《立場》讀者陳先生則表示,今天是首次到場旁聽《立場》案,「覺得今日需要嚟」,「政府對《立場》好明顯係打壓,用咗所謂嘅法治去處理呢單嘢。法治係好重要嘅,但係最擔心係統治者用法律去統治、處理異見分子」。陳先生又指,自己於 2019 年起留意《立場新聞》,認為其直播「好 strict、好中肯,係啱就啱,錯就錯,擺個事實畀你去自己裁斷」。他寄語被告,「如果真係唔好彩入咗去,最緊要保重」。

前員工:冀了解法庭如何判斷新聞自由

讀者以外,今天亦有數十名前員工到庭旁聽,當中曾於《立場》擔任特約記者的獨立記者鄭思思指,審訊期間自己一直有報道案件,又認為正因新聞自由是兩位被告的信仰,他們「堅持喺好多風聲鶴唳下,都繼續營運《立場》,令到我哋仲可以做到好多唔同嘅報道。」對於案件本身,她說「我好想知道,法庭點樣去判斷新聞自由,到底喺佢哋眼中,新聞自由有冇罪。」

鄭思思回憶昔日在《立場》工作的日子,當林紹桐臨危受命,擔任署理總編輯時,林亦擔心須承擔法律責任,但當鄭完成製作「南丫海難」及「公民社會解散」的影片後,「Patrick 覺得幾滿意,話好開心《立場》仲繼續可以出到有質素嘅作品,所以佢覺得繼續做署理總編輯係好值得嘅」。

她寄語「無論法庭判決係點,佢哋為新聞自由所做、所堅持、所信仰嘅,都係有莫大嘅意義,希望好人一世平安」。

前員工:就算罪名不成立,
公司都唔會再出現返

另一名前《立場》員工劉仁顯指,與兩名被告共事至少 8 年,形容自己甚至與林紹桐相處約四分一的人生,「喺佢哋身上學到好多價值觀,甚至乎佢哋講嘅全部嘢,我都會覺得係啱,基於呢個相信之下,我先至會一路去做」,形容他們為其戰友。

劉續哽咽指,「如果唔係佢哋兩個嘅話,從來都冇諗過有機會去參與一個媒體,都冇諗過最後會變成咁樣,而做到嘅,都係從來冇諗過會做到嘅嘢,尤其是我嘅位置。我覺得《立場新聞》都幫我 achieve 咗好多,從來冇諗過會 achieve 到嘅嘢」。

惟劉慨嘆,「就算罪名不成立都好,我都唔會覺得呢間公司會再出現返,亦都唔會再做得返以前啲嘢」。

前員工:佢哋係我見過最好嘅老細

不願上鏡的前員工 D 小姐則於早上約 11 時抵達排隊,擔心無法進入正庭,惟「入唔到都冇辦法」。她稱曾於 2021 年旁聽提堂,現已有一段時間沒與鍾沛權、林紹桐見面。D 指,案發至今近 3 年,「想喺最關鍵嘅時刻,畀佢哋知道,我哋都喺度陪緊佢哋」。她哽咽稱,「希望佢哋保重,佢哋係我見過最好嘅老細」。

前《立場》博客作者 Pazu 薯伯伯則指,在很多年前已認識鍾沛權,他為《立場》撰文時,「覺得好難得嘅係,當我問阿權任何嘅嘢,佢都會幫我解決」,其後再感到鍾是個很正直的人,開審後,聽到更多鮮為人知的事情,如「佢一直收緊好低嘅人工」。Pazu 另透露,近期曾與鍾見面,認為對方「好清楚知道嚟緊會發生咩事情,好正面、好放開,好冇一個『我執』(佛學用語,大意指執著)嘅人」。

記協前主席:
若罪成香港新聞自由「雪上加霜」

記協前主席岑倚蘭亦有到庭,她說看到「同業受難受苦,作為一個前輩都要撐佢哋」,昨夜一直為兩位被告及香港新聞界祈禱,今早亦向兩人發信息「願你平安,盼望奇蹟」。岑認為,香港的新聞自由已大不如前,早在 23 條頒布後,新聞自由已受影響,若《立場》案被判罪成,「只會係雪上加霜」,「希望前線嘅記者可以捱過呢啲風霜,繼續努力」。

輪候公眾席的自由身記者 Carol 說,自己一直有旁聽案件,形容本案特殊,鍾沛權、林紹桐「純粹想做新聞」,卻要負上刑責,「呢個係令人好震驚、同埋好遺憾」。她說認識鍾沛權、林紹桐多年,今天「梗係想佢冇罪啦,但係都幾難」,亦認為兩人也「打定輸數」。她續指,控罪刑期最高是兩年,只希望兩人「盡快出返嚟」,「無論發生咩都好,都要平安。」

李予信:想知法庭點樣去劃一條線

在「47 人案」獲判無罪的李予信,認為《立場新聞》是很專業的媒體,「記者都係秉持住自己嘅專業守則,去做好多唔同嘅採訪,緊貼時事,令到大家可以知道第一手嘅真相,係值得敬佩嘅新聞工作者」。李又表示,《立場》案是「涉到新聞自由、好 landmark」的案件,亦是以串謀性入罪的案件,「想知道法庭喺一個控罪咁廣闊嘅 charge 底下,點樣去劃一條線,點樣 balance 新聞、表達自由嘅 fundamental right」,呼籲社會關注此案件。

新聞系學生稱
冀讓被告知道「仲有人肯入行」

前來輪候旁聽的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學生 Annie 表示,涉案 17 篇文章當中,有 4 篇為其老師區家麟撰寫,故希望親身到場,表達對老師的支持。Annie 稱自己於 2019 年起接觸《立場新聞》,當時會認為其報道手法是理所當然,惟在多個媒體消失後,才發現並非如此。Annie 形容,《立場新聞》是影響她成為新聞系學生的起點。

Annie 又提到,見近年越來越少人加入新聞行業,希望讓被告知道「仲有人肯入行」。她續指,即使被告被裁定罪成,亦不會影響她日後成為記者的決定,「只要報道事實就可以」。

部分排隊人士拒回應
旁聽哪宗案件

早上約 10 時許,有約 10 男女陸續到場輪候,他們大部分帶同摺櫈,坐在隊伍中低頭用手機。記者詢問其中數人今天來旁聽甚麼案件,他們均搖頭,沒有回答。其中一名戴口罩的女子,拿著印有「陳恒鑌議員辦事處」字樣的藍色環保袋;另有一名女子戴著印有「國家安全 人人有責」字眼的彩色口罩。

文章来源:法庭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