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日星期四

胡平:点评戴晴《邓小平在1989》(二)

评论|胡平:点评戴晴《邓小平在1989》(二)赵紫阳写到:“5月3日,我到了杨尚昆家里。杨告诉我,他已向王瑞林及邓的子女谈过,他们认为现在修改426社论有困难,可以淡化,不要再提它,慢慢转这个弯子“。图为1989年赵紫阳和温家宝在天安门广场会见学生。

编者按:最近,自由亚洲电台和美国之音都发表了对著名中国记者戴晴的专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议论。在专访中,戴晴主要讲述的是她在纽约的博登书屋出版的那本书《邓小平在1989》。胡平对这本书作出了系列评论。

按照戴晴的记叙,邓小平本来是有意实行某种政治改革的,可是八九民运一起来,邓的态度就变了。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离世。戴晴写到:“胡的死,实属意外。民间的动荡,势所难免。”我们知道,胡耀邦是在两年前被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几个老人在所谓生活会上逼下台的,因此,民间对胡的悼念,必然带出对那几个老人的不满。在中央党校和北京大学三角地出现了“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死了”的大字报。一场学潮随之而起。联想到1976年周恩来去世,民间自发悼念周恩来,表达对毛泽东的不满。邓小平难免不感到,这场以悼胡为名的学潮是对着自己来的。这多少可以解释,为什么本来打算为自由化开绿灯的邓小平,在八九民运一开始就站到了自由化的对立面。又由于赵紫阳和李鹏对学潮的态度不一样,邓也可能对赵有了不满。

4月22日,在官方悼念大会结束后,赵紫阳当着李鹏、杨尚昆等人的面,对邓小平提出了处理学潮的三条原则性建议,强调要疏导、要对话,无论如何要避免流血事件。邓认可,在场其他人也未表异议。但是到了第二天赵紫阳出访朝鲜之后,形势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李鹏先是召开常委会听北京市汇报,然后又向邓小平汇报,接着就是推出426社论,把学潮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

事后有不少人批评说赵紫阳当初就不该出国访问。如果赵一直在北京,就不会有426社论了。鲍彤在接受戴晴采访时说,赵先前是问过邓的:现在国内事情这么多,可不可以不去朝鲜访问?邓说要去,并许诺去了以后回来你当军委主席。邓还对赵许诺下届总书记还要你搞。鲍彤认为,邓向赵许诺当两届总书记、当军委主席,明显是用话稳住,让赵安心外访,以便自己在北京布局。戴晴不认为邓在搞阴谋布局。戴晴认为在那时邓还是真心想把军权交给赵的,是到了5月才变了主意。

接下来一个大问题是,赵紫阳5月4日在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发表讲话,说中国不会出现大的动乱,提出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赵紫阳这番话和426社论以及邓小平425讲话都大不相同。他这番话是在什么背景下讲出来的?事先和邓小平有无沟通,是否得到邓的首肯?根据赵紫阳的回忆,他在回国后第二天即5月1日就召开了常委碰头会。在会上他提出:不管原因何在,必须冷静地承认一个严峻的事实,那就是广大人民,尤其是学生、知识分子、民主党派同我们的认识(即426社论),有很远的距离。赵紫阳说,反党反社会主义搞动乱的只是极少数人,希望把426社论的调子降下来。

据1989年6月香港的《南华早报》和《明报》透露,赵紫阳4月30日从朝鲜回来后,在发表五四亚银讲话前曾经见到邓小平。邓对赵说:“你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稳定局面,...如果局势稳住了,你可以执行你的方案,如果它可行的话,不必管我曾说过的话。”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教授罗德明(Lowell Dittmer)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邹谠在他们的论文中都引用过这个信息。我也引用过。不过我后来查阅赵紫阳的回忆,赵自己并没有讲过。

按照戴晴的记叙,赵紫阳回到北京后就想见邓小平。但邓家大秘王瑞林说,邓最近身体很不好,很担心到时候见不了戈尔巴乔夫,那问题就大了。所以现在什么事都不要报给他,以免分心。戴晴写到:邓身体不好有旁证,邓朴方曾对人说此前邓大病了一场。谁都不提令邓小平“文吓”失败的427大游行。但医学界早已注意到:一个人精神极度沮丧,是会直接影响身体的。有毛泽东1971年林彪事件后和1976年四五运动后两场大病为证。

戴晴引用赵紫阳的《改革历程》。赵紫阳不能面见邓小平,他就把他的想法告诉阎明复,请他通过杨尚昆和邓周围的人转告邓。赵紫阳写到:“5月3日,我到了杨尚昆家里。杨告诉我,他已向王瑞林及邓的子女谈过,他们认为现在修改426社论有困难,可以淡化,不要再提它,慢慢转这个弯子。他们还说,如果现在找邓谈,邓再一次肯定,那就更难了。你们在前线,慢慢去转这个弯子。”“就在这一天,阎明复到我家告诉我说:王瑞林和邓的子女都表示,对学潮问题,由中央负责同志根据情况处理好了。如果现在找邓,万一邓不同意,反而更难办。”

赵紫阳是在得到王瑞林和邓家子女的信息后发表他的亚银讲话的。这看上去很奇怪。因为王瑞林和邓家子女传达的并不是邓小平本人的意思,甚至也不是他们揣摩出来的邓小平的意思,他们传达的只是他们自己的意思,那为什么赵紫阳就像得到邓小平本人首肯一般,放心的照自己的想法去说去做了呢?这就是宫廷政治的微妙,也反映出邓小平的困窘与尴尬。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