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星期五

胡平:安琪新著《天若有情天亦老》与巴黎“自由谈”沙龙


今年6月,旅法作家安琪女士出版了她的新著《天若有情天亦老》(台湾秀威出版社,2024)。30年前,安琪出版过一本《痛苦的民主》(香港艺苑出版社,1994)。这本《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作者《痛苦的民主》文集系列之一。

追溯缘起,安琪写到,她在1990年代初刚到法国不久,发现了法国著名思想家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年3月14日-1983年10月17日)的回忆录,深受启迪与激励,既解惑又共鸣,成为书写《痛苦的民主》的底气与定位。

在二十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中, 雷蒙·阿隆是相当特殊的一位人物。他是学术精英圈子的一员,在这个圈子里却又显得像个局外人。阿隆是公共知识分子的典范。他提出,知识分子在政治参与上应担当“介入的旁观者”(也有译作“入戏的观众”)的责任。

在中国流亡异议人士这个群体中,安琪就是一个“介入的旁观者”。正如《北京之春》杂志编辑亚衣所说:“多年记者生活造就的娴熟文字,投身民运又不是民运组织成员,勤奋笔耕但不以此谋生,充满六四悲壮情怀却对‘民主玩家’直言批评,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和对新闻自由的钟情,构成了安琪独特的个体。”

安琪生于兰州,1977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进入《兰州青年报》当编辑、记者,1984年参与创刊全国第一家《青年晚报》,1985年创办《西部晨报》,1986年调入《甘肃日报》,1988年进入《蛇口通讯报》。1989年参与民运被迫流亡法国。

说起安琪的流亡,还有这样一段“插曲”。六四后,《蛇口通讯报》被查封,深度介入民运的安琪面临巨大的压力,萌生了离国出走的念头,但并没下决心。就在这时,她接到兰州的朋友的电话,要她救助两位来自北京的逃亡者。于是安琪就以去香港采访的名义,毅然决然,只身赴港,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在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同道的协助下,最终使那两个来自北京的逃亡者平安抵达香港,其后和安琪乘坐同一架飞机去到法国巴黎。这两个北京的逃亡者,一个是学者张伦,另一个是诗人老木。安琪自己也由此而走上了流亡的不归路。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书最大的意义在于,不拘于某一个个人或组织,亦非评价黑白的纪录,而是写整个大历史背景下相关的、探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群体精神风貌和制度性思考,力图客观、真实、超越。这构成了本书的特色与张力。在书的扉页,作者写下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坚守真理承诺本分的人们!”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书收录的文章,时间跨度三十余年。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大背景下,这本书侧重人物专访与政论分析。作者访谈与述评的人物有:吴国光、赵紫阳、刘宾雁、蒋彦永、达赖喇嘛、高行健、章诒和、赵无极、司徒立、严家祺、罗孚、燕保罗、牧惠、刘达文、戈扬、钟文、程映湘、许良英、余英时等。人物之多,方面之广,身份与背景各异,反映了作者的广阔的视野与关切。

unnamed(1).jpg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书最大的意义在于,不拘于某一个个人或组织,亦非评价黑白的纪录,而是写整个大历史背景下相关的、探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群体精神风貌和制度性思考。(作者提供)

安琪写到第一代流亡人士程映湘女士,程映湘的父亲彭述之是中共元老。身为托派领袖,彭述之既不见容于国民党,也不见容于共产党,既不见容于中共,也不见容于苏共,被迫于50年代流亡法国。程映湘秉承父亲的理想主义与国际主义,坚持不党不派的独立立场,关心中国大陆的民主运动。六四后,她建立了法国政治学院中法人文科学研究会,为初来乍到的流亡者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与交流的空间。

安琪还写到中国流亡者最珍贵的法国友人燕保罗(Paul Jean-Ortiz,1957-2014)。燕保罗是流亡者之子,他的父亲是西班牙共和党人,在西班牙内战失败后流亡法国。燕保罗年轻时就学习中文,并为之着迷,毕业时他选择去北京大学完成语言学业,然后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六四后,在香港支联会策划的黄雀行动下,一批又一批民运人士逃到香港。法国政府挺身而出,张开双臂接纳了中国流亡者,三十出头的燕保罗深度参与了接纳安置工作,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并和中国流亡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在他接纳安置中国流亡者25周年之际,据说他就要出任法国驻中国大使了,燕保罗却身染重病,英年早逝。安琪这篇文章,表达了中国流亡者对燕保罗的由衷的感谢、敬意与深切的怀念,“正可谓:魂系自由路苍茫,天若有情天亦老”。

安琪这本书的正文之前有三篇文章。一篇是严家祺写的序《历史是不可磨灭的记忆——重返法兰西》,另外两篇是代序,一篇是作者自己的写的《逝者如斯夫——人的存在与生命流的的咏叹》,还有一篇是对吴国光教授在巴黎“自由谈”沙龙讲演活动的纪要与述评,标题是《我们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在那次讲演中,吴国光首次提出“亚流亡”概念。吴国光说,既然我们流亡在外,那么我们可能在海外建设一个精神的、有自由独立具普世价值的一个精神家园。今年9月12日在华盛顿新开张的季风书园举办的首次人文讲坛活动中,吴国光是主讲人,他表示,希望构建一个不同于"中华民族"的"海华民族"。这可以看作是他在巴黎讲演的主题的延伸。这个主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的兴趣。

巴黎“自由谈”沙龙是安琪在1996年4月和几个友人创立的,旨在为旅居巴黎的中国学人提供一个激活思路、自由讨论的公开场所,举办过很多次专题讲座,内容涉及香港回归、台湾政治转型、中国大陆改革现状与苏联改革的比较、中国当代艺术、电影、都市文化、官方作家写作、具有中国大陆特色的与主流文化并行的中国地下文学潜流、文化大革命和地下文学写作、独立工会和民主运动及其文化建设、反对派及大陆知识分子在体制内的角色困惑……主讲者包括国内外著名学者、艺术家、作家、记者和民运人士。这个沙龙曾因安琪同她的外交官的先生两次前往东南亚赴任而略有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巴黎“自由谈”沙龙已经成为欧洲存在时间最长、举办活动最多,富有思想含量和精神品味的海外华人流亡群体的公共平台。

安琪说,她准备在巴黎“自由谈”沙龙30周年之际出版纪念文集,收入30年来沙龙讲演活动的纪要与述评,作为《痛苦的民主》系列之一。我们期待这部文集的问世。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