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星期日

《何以鴉雀無聲》訴緬甸軍政府壓迫 為避審查需秘密拍攝 盼喚國際關注

【獨媒報導】早前在釜山國際電影節榮獲「新潮流獎」的《何以鴉雀無聲》(MA – Cry of Silence) 在香港亞洲電影節中上映。電影講述一班緬甸女工在軍政府的統治下受壓迫,並被工廠拖欠兩個月工資,為爭取權益而罷工抗爭。雖然勇敢,卻以失敗告終,落入即使反抗卻一再被打壓的循環之中。



電影中穿插著真實的手機錄像,展示村莊被燒毀和軍人襲擊街道的場景。近年緬甸政局不穩,導演帖莫奈(The Maw Naing)說,電影折射了自己和國民的真實處境——他們像被困在一個沒有出路的循環裏,無法突破,卻一直沒有放棄,仍然在努力嘗試。《何以鴉雀無聲》的結局異常沉重,展現出沒有希望的未來,導演卻自命樂觀,說電影團隊願意冒生命危險拍攝和製作,正是盼望透過此片喚起國際關注。

以真實故事作藍本 靈感源自堅強勇敢女工

《何以鴉雀無聲》的主角是一位年輕女生,因父母被捕而被迫離開自己居住的村莊,遠赴仰光的工廠區打工,卻被拖欠工資。角色雖是虛構,卻是眾多緬甸女工的寫照。導演帖莫奈的家位處仰光的工廠區附近,他每天看着來自全國各地的婦女大批大批的進出工廠,更親眼目睹2012年首次出現的罷工運動蔓延至其他工廠,因此產生好奇,開始經常申請進出女工宿舍及罷工陣營,聆聽她們的故事。

帖莫奈自2016年開始構思劇本,共花了兩年時間,訪問40名女工,再以她們的經歷作為藍本。他認為她們雖勢弱言輕,意志卻堅強且勇敢,令他大為動容,亦令他聯想起自己的祖母和母親。他一直希望製作一部電影向她們致敬,因此當他遇見這些身處弱勢仍為公義挺身而出的女性時,就決定要以她們為主角製作一齣電影。

帖莫奈更邀請了來自韓國,有心理學及電影製作背景的女性好友Oh Young-Jeong寫劇本,希望以女性的角度出發,能更真摯、誠懇的講述她們的故事。電影中有不少素人演員,主角Mi-thet是他在一次罷工運動中認識的運動參與者。她的真實經歷與故事中主角相似,即使沒有演藝相關的經驗,帖莫奈亦相信她能勝任角色。

導演曾親歷8888民主運動 嘆打壓和抗爭不斷循環 樂觀面對盼找到出路

故事中的「大奸角」——工廠主管和背後的大老闆一直被刻意隱藏樣貌。帖莫奈解釋,現實中所經歷的壓迫總有幕後黑手,很多時候卻沒人知道是誰在背後操控。在現實裏看不清楚的臉,在電影中亦刻意把他們隱藏。

1971年,帖莫奈出生於軍政府統治下的緬甸,曾以學生身份參與「8888民主運動」。當年政府推行貨幣改革,無預警地作廢多種面額紙幣並發行新紙幣,令不少人一夜間失去存款。學生首先被觸怒,開始罷課示威,而隨著抗議人數不斷增加,數以萬計學生走上街頭遊行,部分學生與警察產生衝突並遭槍擊,引致全國示威浪潮爆發,事情至後期越發激烈。軍政府為了重新掌握局勢,把軍隊開進各大主要城市,並對示威者進行無差別射擊。這場規模龐大的示威運動終在強硬鎮壓下結束,死亡人數估計有數百至數千人。

帖莫奈憶述,不少朋友都曾到鄰近地區接受軍事訓練,試圖與軍隊對抗,後來在事件中死去。背負過去的傷痛,他苦笑稱自己是「失敗的一代(lose generation)」,卻未有放棄繼續抗爭,多年來一直透過寫作詩詞、分享書藉等方式傳遞革命思想,把希望寄予新一代。


亦因如此,他在電影中加插了一個尤如導師的角色,當主角為應否繼續罷工而感迷惘之際,他向她分享自己的經歷和珍藏的書籍。主角從中領悟到歷史就是不斷重演,自己所經歷的打壓和抗爭會循環發生。即使知道最後未必成功,她卻因認清了甚麼是應該做的事而變得無比堅決,重新投入罷工之中。

電影的結局並不美滿。帖莫奈說,希望誠實地把現實呈現。現實就是很多抗爭都以失敗告終、有很多人正在死去。帖莫奈認為,生活在威權統治下的緬甸人,始終找不到方法逃離不斷被打壓的循環。但在電影的開始和結束都有一段詩句:「Like bitter pills forced down my throat, all I could taste was bitterness. I licked my chapped lips, event arrived at my door⋯⋯」帖莫奈以苦澀的藥丸比喻現實,即使不喜歡,也只能接受,把藥丸勉強吞下。而之所以願意投入看似永無盡頭又徒勞無功的抗爭,是因為他樂觀地相信,一年後就會有轉機,若一年後沒有,就再等一年,終有一天,他們可以突破這個循環。

團險冒險製作過程困難 仍身處國內者四處躲避追捕

由於國內政局不穩,電影製作過程困難重重。2019年,其中兩名團隊成員在制作前期階段中,於對抗軍隊的行動中被殺;2020年疫情爆發,他們被迫停工,延後拍攝日期。至2021年發生政變後,緬甸至今仍陷入內戰。為了讓國際社會更了解緬甸的實況,在四處轟炸聲、電力供應持續不穩的情況下,他們決定於2022年6月展開了為期兩個月的拍攝。拍攝期間要時刻保持警惕,每次有軍隊來到拍攝地點附近時,都要暫停拍攝及保持安靜;為避開官方審查,更需偽裝成拍攝愛情電影,多個場景都需要另外秘密拍攝。

完成拍攝後,帖莫奈隨即把成品帶到法國繼續剪輯工作。由於在國內拍攝需申請許可證,官方擁有他們全部成員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居住地址等,電影在電影節上映後,仍身處國內的拍攝團隊更需四處躲避追捕。帖莫奈坦言,若然被捕結果不堪設想,以往拍攝其他電影時,曾有拍攝團隊的成員被捕後,被折磨至死。

電影中有一段對話。女主角Mi-Thet問工運領袖,你不會害怕嗎?領袖回答說:「我怕,但我不會顯露出來讓他們知道,因為恐懼會把我擊潰。」記者向帖莫奈詢問同樣的問題,他表示工運領袖的回應,亦是他的心聲。他說,團隊中各人都清楚知道參與拍攝的風險,大家都只是普通人,並不是英雄,自然會感到害怕。然而大家沒有因此退縮,仍努力抗爭,尋求出路。

訪問結束,帖莫奈向《獨媒》展示他隨身攜帶的布袋,布袋上印有昂山素姬的語錄:「不要讓你的恐懼,阻止你做你知道是正確的事情(You should never let your fears prevent you from doing what you know is right)。 」

文:Iris Wong
攝:Dennis Lau,電影劇照由受訪者提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