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星期五

黎智英案第120日審訊 黎稱不知兩美國前高官為蔡英文諮詢有簽合約

實時更新|黎智英案第120日審訊 黎稱不知兩美國前高官為蔡英文諮詢有簽合約

分享:

 
 
 
16:30 休庭
15:53 江春男沒撰稿下每月獲《台蘋》20 萬台幣 黎稱屬誤會已著同事停付

控方再展示黎與 Mark Simon 的訊息,黎提到「Please note money to Jack is not a gift but to help him pay off the loan, if he won’t have money to pay me back in future. It’s fine (中譯:請注意,給 Jack 的錢不是饋贈,而是幫他償還貸款,如果他將來沒有錢還我的話,沒關係)」,但指對方如有能力應還款。

黎庭上指,不知道最終 Jack Keane 有否還款。

針對與江春男的關係,控方指江任職時任總統蔡英文的得力助手時,也是《台蘋》作者?黎指,江加入政府前是《台蘋》作者,先後受聘於《壹週刊》及《台蘋》。控方問,那麼江在《台蘋》的職銜是甚麼?黎稱,他沒有職銜,只是撰寫專欄。

控方問,江還有沒有其他事情與《台蘋》有關?黎稱,由《壹週刊》成立之始,江已開始撰寫一周一次的專欄。

控方展示一封於 2020 年 3 月 25 日發出的《台蘋》內部電郵,題為「江春男費用」:

早上與社長(陳裕鑫)詢問過 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a.2017年11月 黎先生交代堅哥(葉一堅),由台灣蘋果每月付 NT$209,606 給江春男先生,理由是江先生對黎先生或台灣有某些用處(什麼用處只有黎先生自己知道),用顧問費的名義出帳(見所附合約)與寫稿無關,堅哥就交待(代)社長處理此事,財務部就依社長指示辦理(編輯部請款/核准)依合約付款,(因黎先生交代的,Adam應該不會親自去問黎先生理由)

b.在2019年初,陳社長覺得已經付了一年多,江先生也沒有替我們寫稿,就親自去問黎先生,此付款是否應該繼續下去,黎先生回答繼續付款

c.昨日Cost saving會議,陳社長先報告CEO,得到他的同意後,在會議上提出cut此筆費用。

控方問,誰是葉一堅?黎指,是台灣壹傳媒主席。控方問,黎著葉一堅每月付 20 多萬元台幣予江?黎指,當中應該有誤會,因為當同事問他應否繼續向江付款時,他發現江沒再撰文,但《台蘋》仍向他支付,因此他說馬上停付,但同事認為江對黎有用,因此繼續支付。

控方展示名為「江春男 顧問費」的Excel 截圖,顯示《台蘋》向江支付的紀錄。法官李運騰問,即江於 2017 年 11 月至 2020 年 2 月 29 日在無原因下,獲得 580 萬元台幣報酬?黎同意,指當同事跟他說時,讓他感到驚訝。

15:32 小休
15:20 訊息顯示黎就兩美國前高官為蔡英文諮詢花費逾千萬元

控方展示黎與 Mark Simon 間於 2018 年 7 月 19 日有關開支的對話:

黎:
From Royston’s statement
1.Remittance to Canada for special projects in $14.9million
What’s that?

Mark Simon:
That’s Jack & Paul. All their payments go via Canada as per their concerns for security visibility of transfers
It’s US$750k per year each, plus we had gifted payment to Jack to complete, which was US$250K
So US$1.75m targeted there which is HKD$13.5m
And we also pay their reimbursements for trips & Rupert for the remaining HK$1.4M
Total $14.9M
Both Paul and Jack are very tax averse as such we pay them as requested via Canada
I would add that Paul has not given instructions yet on how to be paid so his is still sitting.
Mark

(中譯:
黎:來自周達權的帳目,向加拿大特別項目匯款1,490萬元。那是甚麼?

Mark Simon:那是 Jack 和 Paul,由於他們擔憂轉帳安全,二人的付款均透過加拿大進行。每人每年獲 75 萬美元,另外我們也贈送了 Jack 25 萬美元。因此總數為 175 萬美元,即 1,350 萬港元。餘下的 140 萬港元,我們還支付了他們的旅費及 Rupert 的費用,總數為 1,490 萬元。Jack 和 Paul 非常討厭納稅,因此我們按照要求透過加拿大向他們付款。另外 ,Paul 亦未指示如何付款。)

黎庭上指,Mark Simon 是向他報告所涉花費,而 Rupert 為台灣事務的專家。黎確認, Jack Keane 及 Paul Wolfowitz 每人一年獲 75 萬美金,合共 150 萬美元,而 Jack Keane 另獲 25 萬,連同 Rupert 的費用等,共涉 1,490 萬港元。

15:10 官問諮詢計劃是否黎主意 黎重申由蔡英文助手先提出

控方問,Jack Keane 及 Paul Wolfowitz 的合約是否局限於台灣?黎指他對合約並不知情。控方追問,二人不只到訪台灣?黎指他們只到訪台灣。法官杜麗冰問,黎與二人有口頭協定,讓二人到台灣提供諮詢?黎同意。控方再展示黎與 Mark Simon 間的訊息,Mark Simon 提到「 Paul thinks they can do Taiwan more good by also seeing Vietnam, Japan and other allies. (中譯:Paul 認為,若他們也到訪越南、日本和其他盟友,可為台灣帶來更多好處。)」

黎回覆:「Ok. If that’s what Paul thinks that’s to be right.(中譯:好的,如果 Paul 這麼認為那就是對的。)」黎指由對方作出提議,但最終沒有實行。

控方問,所以黎口頭同意,除了台灣外,二人亦到訪日本及越南等地?黎指對方提出此建議,但之後沒聽聞此事,亦沒有口頭協定。控方指,黎似乎同意此建議?黎指是好提議,如果他們想這樣做,便去做,但最後沒有提起此事。

控方再展示 Mark Simon 與黎的訊息:

Mark Simon:
So far 3 trips in 2018
May3-9 - Japan
July7-Aug8th - SGP/TPE
Nov3-10 - Viet/Taipei
So Jan will be 4th Trip
Then they did 3 trips in 2017 Feb-Feb

控方指,訊息提到二人曾到日本、新加坡及越南?黎指二人最終只去了台灣,不知道他們有否到日本、越南及新加坡。法官李運騰問,其中一次行程歷時達一個月,有否令黎想起任何事?黎指想不到為何二人會花這麼多時間在行程上。

黎與 Paul Wolfowitz 在 2018 年 2 月 3 日的對話另顯示,對方提到「I think your idea of launching this project has turned out to be truly inspiring. I am hopeful it is going to have an impact beyond what we had imagined. You really are a visionary. I hope that your vision for China can truly come to pass despite how remote it seems to be at present. (中譯:我認為你提出這計畫的想法確實令人鼓舞。我希望能產生超越我們想像的影響。你真是個有遠見的人。我希望你對中國的願景能真正實現,儘管目前看來還很遙遠。)」

法官杜麗冰指,台灣計劃是黎的主意?黎重申當時是蔡英文助手江春男先提及蔡想了解特朗普政府的想法,黎才作出安排。控方再問,黎在過程中支付了多少顧問費?黎指他不知道,由 Mark Simon 負責處理。

14:50 黎指安排美前官員與蔡英文會面 與他稱要「以台灣作為槓桿」無關

控方展示 2019 年 7 月 19 日的訊息,Mark Simon 提到「It was a two year contract with Paul and Jack. (中譯:這時 Paul 和 Jack 的兩年合約。)」黎指他有看到相關訊息,但最終合約沒有執行兩年,只執行了一年。

控方再展示黎與 Mark Simon 相關訊息:

黎:But they only came for one year four times. Why is it two-year contract?
Mark Simon: No, it was a two year contract from the start. 2017 & 2018 with their 4th trip for 2018 delayed to the past spring.
黎:So they came 8 times together?
Mark Simon: 4 times in 2017, 4 times in 2018/2019

(中譯:黎:但他們一年只來了四次。為甚麼是兩年合約?
Mark Simon: 不,從一開始就是兩年合約。2017 年和 2018 年,他們 2018 年的第四次行程延遲至去年春天。
黎:所以他們一共來了 8 次?
Mark Simon: 2017 年 4 次,2018/2019 年 4 次)

黎庭上確認與 Jack Keane 及 Paul Wolfowitz 訪台相關。法官李運騰問,訊息提到「 2017 年 4 次,2018/2019 年 4 次」,故二人似乎共 8 次訪台?黎指據其所知,二人只在 2017 年一年內去了 4 次。黎提及,二人每次訪台,黎均會到台灣與二人用膳,他亦在 2017 年去了 4 次台灣,2018 至 2019 年沒有與二人會面。

控方問,該 4 次黎所知道的會面中,是否涉及同一議題?黎指他不知道二人與蔡英文的面談內容,他從沒在場,但確認由他支付顧問費。而二人與蔡會面性質一直與特朗普政府對台的態度相關。控方提到,根據訊息,黎提到要以台灣作為槓桿應對中國。黎指訊息與此事無關。控方追問,完全無關?黎確認,訊息亦非傳予二人,是要傳給美國時任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

控方再展示 2017 年 8 月 28 日黎與蔡英文助手江春男的訊息,當中黎提到「A long-term energy contract, as Taiwan is back into the radar, is to put light in Washington’s eye. It prompts constant communication with Washington. Recruit retired American generals to upgrade military mentality as a base to upgrade military in general. The last is to hire a top-notch diplomat to reset constant contacts on the diplomatic floor in Washington. These are the points. I want to make to the boss for, Actually you can convey it clearly to her. I’ve no need to see her. But those are very good advice worth boss’ thought on them. (中譯:隨著台灣重新受到關注,一份長期能源合約將讓華盛頓眼前一亮。它促使與華盛頓保持溝通。招募美國退休將軍,提升軍事心態,作為提升軍隊整體素質的基礎。最後是聘請「頂尖外交官」來重置華盛頓外交層面的持續接觸。這些就是要點。我想跟老闆說,其實你可以跟她轉達清楚。我沒必要見她,但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建議,值得老闆思考。)」

控方提到,Jack Keane 及 Paul Wolfowitz 於 8 月 16 日與蔡會面,8 月 28 日黎向江發出上述訊息,希望江向蔡英文轉達上述訊息?黎確認,但強調與「以台灣作為槓桿」無關。

14:40 黎稱不知兩美國前高官為蔡英文諮詢有簽訂合約

控方續就黎介紹美國退休將軍兼前副參謀長 Jack Keane、前國防副部長 Paul Wolfowitz 予台灣時任總統蔡英文認識一事提問。控方問及 Jack Keane 及 Paul Wolfowitz 二人的諮詢合約,控方指,該合約獲當時美國總統特朗普支持?黎庭上澄清,並非合約獲特朗普支持,而是 Jack Keane 透過黎,向台灣時任總統蔡英文提供的諮詢獲支持。控方再問,該諮詢合約由誰簽署?黎指他並無涉及在內,他並不知道,亦沒有人告訴他。

控方指, Jack Keane 及 Paul Wolfowitz 二人的諮詢合約為期兩年?黎指不知道。法官李運騰指感到困惑,二人合約的另一方是誰?黎指,他從來不知道有此合約存在,他庭上才知道有此合約。李運騰再問,但黎知道二人提供諮詢服務,須從美國司法部取得許可。黎確認,但不知道有諮詢合約。

控方再展示黎與 Mark Simon 於 2017 年 6 月之間的訊息,當時 Mark Simon 提到「We have good news from DOJ. They approved the consulting contract approach with Paul and Jack.  (中譯:我們從美國司法部獲得好消息。他們批准了與 Paul 和 Jack 簽訂的諮詢合約。)」黎回覆「Wonderful」。

控方質疑,所以根據訊息,黎知道有諮詢合約?黎指他當時沒有留意,他只留意到許可獲批。法官杜麗冰指 Mark Simon 的訊息又提到「So will get started on final contract in DC this week. (中譯:本周將在華盛頓簽訂最終合約。)」黎指他沒有留意到,亦沒有簽相關合約。

14:34 開庭
HCCC51/2022
文章来源:法庭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