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星期三

人权组织吁调查曼城中领馆阻记者事件 中国新使馆争议现更多变数

中国驻曼城总领事馆人员日前阻挠本台记者采访,事件引来英国人权组织关注,促请英国政府介入调查。而英国政府将在2025年就中国驻英新使馆规划案作最后决定,有反对规划案的倡议人士指,曼城中领馆事件无疑为他们提供「弹药」,但同时亦令争议变得更加复杂。无国界记者周二(12月31日)则发声明,谴责北京政府在海外打压新闻自由。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日前有疑似职员阻挠本台记者采访,是2022年10月中国驻曼城总领事围殴香港示威者后,再有中领馆人员走出使馆、在英国领土妨碍公民活动。与此同时,中国正积极争取在伦敦塔村(London Borough of Tower of Hamlets )兴建新的中国驻英大使馆,英国政府将在2025年2月就此举行公听会,并由副首相韦雅兰(Angela Rayner)就规划申请作最终决定。

2.jpg
英国港侨协会董事Jason Chao形容,恐吓事件令伦敦塔村区居民,在阻止中国大使馆在皇家铸币厂重置的处境更加无助。(D. Delancey官网图片)

英国港侨协会董事Jason Chao近年一直与伦敦塔村居民反对使馆重置,他认为今次事件使中国新使馆的争议变得更加复杂,原因是领事馆人员的行为,已经超越城市规划范畴:「我想是会令到伦敦塔村区居民,可能会进一步感到更无助。因为你虽然看到中领馆那些人员现在走出来是更肆无忌惮,真的走出来影响居民的人权和自由,但是正式来说,申请者的背景是属于(规划决策)『非实质考虑因素』。」

倡议者:阻采访行为「神憎鬼厌」

他以「神憎鬼厌」形容中领馆人员的行为,并指今次事件或令反对方有更多「弹药」;但他同时承认,英国中央政府现已主动接手审批工作,将就规划案作最终决定,显然将优先考虑政治因素:「(英国)政府一定会收到这些消息,但它又要假装看不到……但是在话语上面,我们是多了一件事拿出来说的,但这件事会不会令到中央政府多一层顾忌呢?他们和中国那边的关系,似乎是更加优先的考虑。」

3 (1).jpg
Jason又认为,无论领事馆聘用甚么人进行甚么工作,派遣国必须对其人员的行为负责。(梁铭康摄)

Jason表示,每次在中国驻伦敦大使馆示威期间在门外站岗的保安,均是非华裔或本地人士;而两次曼城中领馆事件的参与者,均是华裔领事馆人员。他认为无论是华裔领事馆人员还是非华裔保安,北京都要为他们的行为负责:「我不知为何他们是有一些真是中国人的代表,走出来去打人、恐吓记者,完全没有常识的行为,是只在曼城才出现,但我觉得这个不是一个藉口。因为你是一个国家的领事馆,其实你从那里发出的指令、你做的事,其实都是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

中方人员以《维也纳公约》、肖像权威吓 倡议者:胡扯

事发当日,其中一名领事馆人员曾搬出《维也纳公约》的「外交特权」,指传媒拍摄必须获使馆批准,又声言自己有「肖像权」,阻止记者发布影片。Jason指说法纯属「胡扯」、以相关字眼威吓,质疑对方的法律知识。

翻查资料,英国并无「肖像权」的规定,而英国现行的《通用数据保障条例》(GDPR)也把新闻工作列在豁免范围。

5.jpg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执行董事裴伦德(Luke de Pulford)则指,中方未有在2022年10月驻曼城总领事带队围殴示威者,最后被调回中国一事,汲取到任何教训。(梁铭康摄/ 追新闻)

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创办人罗杰斯(Benedict Rogers)周二(12月31日)在X发帖文,形容曼城中领馆第二次发生类似事件「极使人愤慨」(Utterly outrageous ),并直指涉事者是「暴徒」(Thugs),要求英国外相林德伟(David Lammy)介入,将涉事者逐出英国,并强调「外交」与「暴行」是两回事。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执行董事裴伦德(Luke de Pulford)则形容领事馆未有汲取教训,促请内政部长翟伟绅(Dan Jarvis)及外交部政务次官卫倩婷(Catherine West)彻查事件。无国界记者同日发声明,谴责北京政府将对新闻自由的打压延伸至海外。

4.JPG
「香港监察」创办人罗杰斯(Benedict Rogers)批评涉事中方人员是「暴徒」。(罗杰斯X帖文截图)

大曼彻斯特警方发言人周二回覆传媒查询,表示正就记者采访被阻案件搜集资料。至于中国驻曼城总领事馆「被泼漆」事件,警方发言人表示,他们上周六(12月28日)下午近3时收到一宗刑事毁坏报案,正展开调查。

编辑:温晓平 网编:李家明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