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4日星期六

回顾与展望:习近平第三任进入下半场


自2022年习近平续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第三任以来,中国在多个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广泛影响。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内政外交方向不会转变。以下是对这些重大改变的详细探讨,并分析为何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不会发生转变。

习近平正式三连任 学者:中国已难调头
强势废除任期限制 习近平究竟能留下什么政治遗产?
习近平时代:润、躺平、无限制的任期

2012年11月,习近平成为中共中央总书后,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各个领域中的全面领导地位。他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通过反腐败运动和组织整顿,加强党中央对地方政府和各级官员的控制。这种集中化管理模式不仅巩固了中共的权威、建立了习近平的个人威信,也确保“习思想”和其政策能够更有效地贯彻执行。 旅居澳大利亚的评论作家袁红冰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上任不久采取的一系列部署,都是为后来实行他的基本国策做铺垫,包括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来说,从他接掌最高权力那天起,他就开始了成为绝对独裁的最高领袖,开始准备了。习近平的政治意志已经成为了共产党的权力意志,只要习近平个人独裁体制存在的话,他的内政和外交就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2013年,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中纪委)在当时纪委书记王岐山的领导下,开始进行大范围的反腐败运动。随后,这场运动逐渐升级,被称为“老虎苍蝇一起打”;王岐山在运动开始时,试图推动反腐制度化,寻求参考韩国、新加坡等其他国家的反贪经验,但最后因独立司法制度与共产党利益无法相容,半途而废。这场反腐行动导致众多高官落马,包括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等。舆论认为, 习近平发起的这场大规模、持续不中断的反腐败斗争,打击了党内贪污腐败势力,同时也清除了内部异己,巩固其权力基础。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公众对政府廉洁性的信心,还树立了习近平个人形象。

历来最大的反腐败运动

袁红冰还说:“至于有人不断猜测中共体制内的这种斗争,那种斗争等等,这种斗争确实存在,但是只要习近平的个人独裁地位仍然没有变化,那么内政外交的总趋势也就不会改变。” 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改 2018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系列宪法修正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取消国家主席和副主席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每届五年)的限制。此举为习近平长期执政铺平道路,使得他可以在2023年之后继续担任国家主席,从而保证其政策延续性及稳定性。 中国学者李女士对本台说,当年邓小平提出领导干部不搞终身制,不搞个人迷信,但在2018年,中共高层这项“自我约束”被废除:“邓小平提出国家领导人不搞个人迷信,但包括他(邓小平)自己,一直提出党只能有一个‘婆婆’,82年宪法就是为他自己量身定做的,这导致习近平轻易的给国家主席任期取消了限制,他想当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
习近平自2023年起连续三届任中国国家主席 (路透社图片)
再提深化改革与开放

尽管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改革开放仍然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手段之一,但相比之前更多地强调市场化改革,习近平更强调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并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过程中,国企逐渐取代民企,外资正在撤离中国。此外,他还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合作增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亚非拉国家的联系,以扩大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其推行的“战狼外交”政策也引发诸多国家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 李女士说,从目前形势看,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中国很难回到邓小平时代:“和西方搞好关系,暂时不可能。因为,现在美国两党对中共的认知,主要是对他(习)的路线是一致的,当然整个西方国家都会跟随。如果不是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导致中国政权动摇,他的路线是不会改变的。”

学术课题内容被强化控制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与统一思想,习近平在其任内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他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框架,并要求全社会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媒体、互联网以及教育系统的控制,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近期旅居日本的退休教授樊先生对本台说,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前十年,中国的学术界相对宽松,但是最近的十年情况大不相同。他说:“学术环境绝对变了,学术环境已经让国内政治态度导致很明显的变化。从中国社科项目立项的课题来看,都是政治性或者实用性占主要比例。真正的纯学术类的东西占比很少。而且我知道这个掌管立项的人就会变相的去向所谓官方的专家学者要题目,谁是题目的拟定者谁就是中标者,人们都见风使舵(迎合当局)。” 中国强调军事现代化与扩张军事方面,习近平推动解放军进行深度改革,提高作战能力,并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如南海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以及增加对外援助和军事合作项目。这些措施旨在提高中国军队整体实力,为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提供保障。 学者周先生对本台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军事和科技采取围堵政策,近期中国对美和对内部的压力有所缓和,但中国这首巨轮的方向已定,它无法调头:“他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他一定会继续沿着这条小路,一直到山穷水尽。因为,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已经很多很多。为什么现在国内弥漫着死气沉沉的气氛,大家都觉得已经没救了。全国的各行各业已经被完全破坏了。” 在法律与司法体系,习近平领导的最高领导层通过设立新的监察委员会并赋予其广泛权力,加强对公职人员监督;同时也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然而,这些措施通常伴随着严格的人身自由限制及言论管控,引发了一定程度上的争议。

习近平未来或微调政策

政治学冯先生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习近平有可能对他的政策做出微观的建设性调整,但总体方向不变,他对本台说:“只是微观的调整,但是他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他的批评,从而有利于维护他的统治,有利于继续割韭菜。作为他根本思想,首先就是维护中国的独裁统治,这条绝对不会变;第二就是维护他自己的终身统治地位。现在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不同的声音被扫得干干净净。” 自习近平执政以来,中国进行了多项重大改变变革,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到深化经济改革,再到推进军事现代化,每一步都显示出一种更加集中的权威体制。其中,针对香港,新疆和西藏地区的问题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例如实施《香港国家安全法》以及新疆再教育营问题,这些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修改宪法决定未来走向, 学者周先生说,2018年人大通过修宪草案是习近平政策出现重大改变的分水岭:“就是修宪,因为改革开放有两大政绩,或者叫做邓小平的历史功勋,这是被写进党史,写进决议的,一,改革开放,二,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而这两条都被否定。搞国进民退就是对改革的反动,因为改革就是要改国有经济体制。” 综上所述,中国未来基本國策不会发生根本转变的主因包括:一,现行制度已经为长期执政奠定基础,例如取消连任限制。 二.高层决策者、大型国企等关键利益相关群体普遍支持现行政策。 三,面对国际局势,大力扩大军事装备等。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将继续沿着当前既定的发展路径前行,而不太可能转向。

责编:李亚千 网编:洪伟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