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星期三

黎智英案第139日審訊 黎盤問下確認還押期間沒叫張劍虹停運《蘋果》

實時更新|黎智英案第139日審訊 控方第21日進行盤問

分享:

 
 
 
16:27 休庭
16:06 節目稱欲「擺脫獨裁」 黎否認指擺脫中共

針對黎在節目提到,「The dictatorship of taking away our freedom and rule of law…Xi Jinping is not eliminating his enemy but eliminating the Hong Kong people. We are not his enemy…We don’t want to build our own country, we have our own country. We just want to get rid of dictatorship and be a free people of a country that we love.」

(中譯:剝奪我們自由和法治的獨裁政權⋯習近平不是在消滅他的敵人,而是在消滅香港人民。我們不是他的敵人⋯我們不想建立自己的國家,我們有自己的國家。我們只是想擺脫獨裁,成為我們所愛國家的自由人民)

控方問,黎當時想抵抗中央及港府?黎指,是抵抗《國安法》。控方指,當時《國安法》已生效?黎指,當時抵抗會變成非法,重申在《國安法》生效前是合法,《國安法》生效後是非法。控方問,所以這段說甚麼?黎稱,是抵抗獨裁、打壓自由。

控方問,所以黎的說法由抵抗《國安法》變成抵抗獨裁?黎稱是抵抗《國安法》。控方質疑,當時《國安法》已生效,黎抵抗甚麼?黎指,「我們不能用非法行動來抵抗,但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情感,用我們的意志,用我們的行動抵抗」(we can’t resist with action which will be illegal. We can resist with our sentiment, with our will, with our action)。

控方問,像是甚麼?黎稱,「像是我們只是不喜歡它,我們抵抗打壓我們的事情」。控方問,是否包括呼籲支持?黎否認。控方重複指,當時《國安法》已生效?黎指,「透過我自己的精神或情緒抵抗」(By way of my own spiritual resistance or emotional resistance)。

控方問,黎會表達感受?黎稱「我不必表達出來,因為表達它可能會被認為是非法,但我可以用我的意志和情感來抵抗它」(I don’t have to express it by expressing it,  because I may be taken to be illegal but I can resist it within myself with what we have with my will, with my emotion)。

控方問,所以黎著每個人用自己的情感來抵抗?黎稱沒有。就文章提到「習近平消滅香港人民」,黎解釋是指消滅反對聲音,「像是令我們消失」。控方問,這是黎的猜測?黎指是他的意見。控方問,這是沒有依據?黎指「整個香港已經完蛋了,現在已經沒有聲音了」(whole hk has come to an end, has come down without voice now.)。

控方再指,這是完全沒有依據?黎否認,重申現在香港沒有反對聲音。控方指出,黎言論製造恐懼、讓聽眾討厭習近平、激使香港居民循非法手段改變現有合法制度、引起中央政府及香港的仇恨,以及煽動不守法?黎一概不同意。

審訊尾聲,杜麗冰關注,黎所指的「獨裁」是甚麼?黎指,只是說獨裁不好。控方問及黎是否想擺脫中共(get rid of CCP),黎稱不是,控方、杜麗冰、李運騰及黎其後就此爭論,對話如下:

控方:你想擺脫中共?
黎:不,我們不能擺脫中共
控方:但這裡(Live Chat)不是你說的嗎?
黎:我想擺脫獨裁。是的,中共是獨裁,但我們擺脫不到中共
控方:你的意圖是擺脫中共?
黎:我的意圖是擺脫獨裁
控方:不是(擺脫)中共?
黎:我們不能擺脫中共,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控方:不是你能不能,而是有沒有意圖
黎:我們是香港人
控方:但你會嘗試擺脫中共?
黎:不,我們是香港人,中國與我們無關
杜麗冰:這合理嗎?你所指的獨裁是中共?
黎:我的意思是中共是獨裁,我並不是說我這裡說的獨裁是中共
杜麗冰:你在節目提到「成為我們所愛國家的自由人民」,不是指中共嗎?
黎:但中共是中國的,與我們無關(But CCP is China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us)
杜麗冰:甚麼意思?
黎:只有中國人民才能擺脫中共,我們是香港人(Only Chinese people can get rid of CCP. We are Hong Kong people)
杜麗冰:我們是中國人
黎:我們是香港人,因為一國兩制
杜麗冰:你的皮膚是黃色的嗎?(Is your skin yellow? Mr. Lai?)
黎:就是因為我黃皮膚,就被認定為中國人?(Because I'm skin yellow, I'm identified as a Chinese?)
杜麗冰:你是中國人
黎:不,我是香港人
李運騰:但黎先生,你之前說過你不同意香港獨立?
黎:是,但我同意一國兩制
李運騰:我感到很混亂(I got totally confused)
黎:我同意一國兩制
李運騰:我認為我們不要深究下去
15:51 節目指須堅持一直在做的事 黎:指保護自由非游說制裁

控方繼續展示節目謄本,黎提到「the more dangerous I’m in, the more effective I can br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outside world’s people to Hong Kong.」(我越是身處危險的境地,就越能引起外界關注香港。)

控方問,這是黎的推測?黎同意。控方指,黎是灌輸恐懼?黎稱僅陳述事實。控方指,這就是黎繼續進行節目、受訪的原因?黎稱,與灌輸恐懼無關。控方問,黎想外國人留意他?黎稱不是他,而是香港。控方指,香港包括黎?黎稱不是。

控方問,黎不想外國勢力了解他的情況嗎?黎指可以透過國際媒體了解。控方再指,黎節目目的是製造恐懼?黎否認。

法官李素蘭問,為何黎說「我越是身處危險的境地,就越能引起外界關注香港」?黎指,如他被捕,就會有國際傳媒報道。控方問,國際傳媒對黎感興趣?黎否認,只是指會留意他被捕,從而了解更多。

控方展示黎另一段發言:「Although I know that I will get into big trouble by talking to you, by talking to a lot of people, because this is a collusion with foreigner, this is big crime here. But I must hold on and uphold what we have been doing because so many people are looking up to me.」

(中譯:雖然我知道和你(前以色列副總理)說話、和很多人說話,會惹上大麻煩,因為這等同與外國人勾結,在這裡是大罪。但我必須堅持,堅持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因為很多人都寄望於我。)

黎解釋,他是覺得有機會是罪行。法官李運騰追問,如果單純與外國人對談不屬勾結,為何黎指他會「惹上大麻煩」?黎指,為了政治上的權宜之計,可能會被視為勾結。控方另問,黎知道勾結是大罪,仍表示「我必須堅持,堅持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黎確認,但強調他當時只是單純與外國人對談。法官杜麗冰問,黎即使知勾結是「大罪」,仍表示要堅持一直在做的事情,因為有很多人寄望於他?黎確認,指他當時所做的事並非與外國人勾結。

控方續問,黎知道勾結是大罪,仍繼續行動?黎指,他是繼續與外國人對談。控方再指,黎指很多人寄望於他,包括誰?黎指,主要包括香港人及部分外國人。控方再問,是否包括陳梓華?黎指不是。控方追問,有哪些外國人?黎指美國和英國都有。控方質疑,陳梓華也是香港人?黎向控方指,「你也是香港人,你也寄望於我嗎?(but you are hk ppl, you look up to me?)」法官杜麗冰打斷指,問題是問是否包括陳梓華?黎指他不知道陳是否寄望他。

法官李運騰問及,黎指很多人寄望他,黎心中一定有想過,這些人想黎怎樣做?黎指是的,這些人是同一陣營。李運騰指是「黃」一方的陣營?黎確認。控方再問,陳梓華也屬同一陣營,因為黎著他平息勇武派的暴力?黎指他不知道。

控方再提到,陳與黎最後一次會面時,提到黎會「以身作則,會繼續喺唔同嘅媒體上面呼籲制裁,同埋關注」。黎指,這是陳虛構的對話。控方再問,黎所指的外國人是否包括 Mary Kissel?黎指,Mary Kissel 是他的朋友。控方再問,那麼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呢?黎指,他不會與對方交談,因為會在《國安法》後被視為勾結。控方再問,黎想對抗政府的運動持續?黎指,他不想人們失去希望,但沒表示想運動繼續,強調想人抱持希望。

控方再問,黎提到要「堅持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黎當時在做甚麼事?黎指是保護自由。控方質疑,包括游說國際支持?黎指,沒游說國際支持,因為在《國安法》後,游說國際支持已是勾結罪。控方指出,黎意圖進行國際游說,要求針對港府及中央政府進行制裁及採取敵對行動?黎不同意,指他沒有意圖犯案。

法官杜麗冰追問,聽眾會知道黎一直所做的事,他們會知道黎過去曾要求制裁及反抗政府?黎指,但他們亦知道在《國安法》下,這些行為變得違法,法律會改變人的行為。杜追問,黎指繼續做過去的事,黎想傳遞甚麼訊息?黎指是合法的行為。杜再引述黎指「Once you back down, you willl have to continue back down until you collapse (中譯:一旦退縮,就得繼續退縮,直到崩潰)」,黎想表達甚麼?黎指他會繼續在可行的情況下保護自由。

控方追問,黎會繼續,即使他認為自己會違反《國安法》?黎指不是,指他在《國安法》實施前所做的事,在實施後已變得非法,他不會這樣做。

15:29 小休
15:18 控方指《國安法》有條文保障人權 黎稱知悉但不相信

就黎在節目提到「A lot of people now still stand up and go on our business and keep going and keep fighting. I think this is the way to let the Hong Kong people’s worry alleviated and I think this is our job to go on」(中譯:現在很多人仍然站起來面對,以及繼續我們的業務,繼續前進,繼續奮鬥。我覺得這樣才能緩解香港人憂慮,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繼續做的)

控方問,黎想他本人及《蘋果》如常繼續?黎同意。控方問,黎是否鼓勵人們站出來繼續對抗中央和香港政府?黎否認,只是減輕人們對當前局勢的擔憂,沒著人們站出來。控方指,黎煽動居民不循合法途徑促致改變在香港依法制定的事項、不守法?黎否認。

控方另展示 2020 年 11 月 20 日的「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謄本,嘉賓為 Mark Clifford、前以色列副總理 Natan Sharansky。黎當中提到「People had hope and still hoping but the hope is dashed or whatever hope we have will be dashed, because under such a high pressure persecution and clamp down on our freedom and rule of law. It’s inevitable that our hope will be dashed and the more we dash our hope, the weaker we got.」

(中譯:人們曾經有希望,仍有希望,但希望破滅了,或者我們所擁有的任何希望都會破滅,因為面對高壓下的迫害,打壓我們的自由和法治。我們的希望無可避免地會破滅,而我們的希望越破滅,我們就越軟弱。)

控方問,黎發言中提到「被迫害(persecution)」是指誰?黎指是香港人,遭受中共迫害。至於發言提到「打壓我們的自由和法治,我們的希望無可避免地會破滅」,黎解釋是因為《國安法》。控方指出,《國安法》有條文保障人權?黎指,但他所見到的行動,與條文聲稱的不一樣。

控方再追問,黎知道《國安法》有條文保障人權?黎指他知道,但他不相信。控方質疑,黎從沒有在「Live Chat」節目中向聽眾提及此條文?黎指因為他不相信。控方再指,黎是否知道《國安法》明文保障法治?黎指他知悉有此條文,但不相信。

控方指,黎透過「Live Chat」,煽動他人不滿中央政府及港府;以及煽動觀眾對中共的厭惡?黎不同意。

15:08 控方指黎節目中倡聯合改變中國 黎否認

控方遂引述黎在節目指,中國從未侵略任何國家,但中國正在利用其價值、「一種任意的價值」處理國際事務,「實際上與俄羅斯這樣的小國入侵烏克蘭一樣甚至更可怕」。

控方問,黎有何依據將中國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比較?黎指,這是他的意見,認為這種價值觀將破壞國際社會,後果會很可怕。控方問,甚麼是「一種任意的價值」?黎指,是中國獨有的價值,有關他們交易的方式。控方問甚麼交易?黎指是所有交易。

控方問,黎不能給予例子?黎稱,他只是陳述中國與國際社會交涉的方式,中國擁有一種非與世界共享的價值觀。控方問,如黎之前所指的「價值觀之戰」?黎同意,但這裡沒說「價值觀之戰」,又指「價值觀之戰」是冷戰。控方問,但黎同意中國與自由世界擁有不同價值觀?黎同意。

控方問,這就是為甚麼黎希望自由世界聯合起來遏制中國?黎稱是避免玷污價值觀(To avoid this contamination of value)。控方問,其中一種遏制中國的方式是實施懲罰措施?黎稱沒有這樣說。

控方指出,黎的言論沒有依據;黎指,「我根據我所知道的,中國有很多麻煩」。控方指,黎的言論引起市民對中央及港府不滿、向國際社會之間製造威脅,使其對中國進行敵對活動、希望國際繼續對中國施加威脅;黎一概不同意。控方問,黎當時是否希望國際社會繼續針對中國實施制裁或採取敵對活動?黎否認。

針對黎提到「This is the biggest question the world has to face now, if we can’t change China, China is so big, are going to change us」(中譯:這是世界現在必須面對的最大問題,如果我們不能改變中國,中國如此強大,將會改變我們。)

黎另稱「And this is what the world is facing as the crucial print and that’s why countries like Germany, Australia and Canada all that initially they did not join the American’s policy towards China. It was like America was fighting China alone within the two superpowers, trade, whatever but once they realize what China is and the inability to leverage against such a big China, they are slowly coming to align with US.」

(中譯:這就是世界面臨的關鍵問題,這就是為甚麼德國、澳洲和加拿大等國家,最初沒有加入美國的對華政策。就好像美國單獨與中國作戰,兩個超級大國作戰,無論是貿易還是其他,但當他們意識到,他們無法對抗如此強大的中國,就會慢慢與美國結盟。)

控方問,黎是否提倡其觀眾聯合起來改變中國?黎否認。

14:55 控方指黎被捕與中共無關 黎:我相信因政治原因

控方另針對「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提問,展示 2020 年 8 月 18 日節目謄本,黎提到「I was not intimidated, or insulted by the handcuff. I thought this is actually great to know, for people don’t know that, I’m in handcuff. Just to know that this is what a regime we are dealing with.」

(中譯:我沒有被手銬嚇倒或侮辱。我認為這其實是好事,讓那些不知道的人了解,我被戴上了手銬。讓大家知道,我們正在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政權。)

控方問,「政權」是指甚麼?黎指是中共。控方問,黎為何將被捕與中共連繫?黎稱「因為我被捕」。控方問,為何是指中共?黎稱是「政治原因」。控方問,黎被捕時,警方沒有告訴黎他因何被捕?黎稱「無論他告訴我甚麼,我都相信是政治原因」。

控方問,這是黎的推測?黎稱是「在我良知的聲音下」(under my voice of my conscience)。控方指,警方拘捕黎時,沒有提到與中共有關,黎同意沒提到中共,但他相信與政治有關。控方指,這是黎的猜測?黎重申是「我良知的聲音」。

控方問,黎為何覺得要讓別人知道「這就是我們正在面對的政權」很好?黎指,當時他被捕,大眾會知道原因。控方指,警方在合理懷疑下拘捕黎,指他涉嫌勾結及煽動,與中共無關?黎稱「對,他們是這樣說」。控方問,所以黎沒根據稱他被捕與中共有關?黎稱,「正如我所說,是我良知的聲音」。

控方指出,黎所言是煽動觀眾的恐懼?黎否認,指他戴手銬是事實。控方指,黎故意將戴手銬與中共連結起來?黎稱,「是的,因我認為我是政治原因而被捕」(Yes, because I thought I was under arrest because of political reason)。控方問,黎是煽動恐懼?黎否認。

14:39 控方指陳沛敏撰文提「以言入罪」沒依據 黎:僅閱讀文章沒想同意與否

控方展示 2020 年 9 月 12 日刊出、《蘋果》副社長陳沛敏專欄「堆填生活」文章〈這星期給香港人的通識題〉,當中提到:

以下哪一樣事件,會引起你憎恨、藐視香港特區政府?

A. 路過一個街站,聽到一名叫譚得志又名「快必」的男子,呼喊「反抗」、「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解散警隊,刻不容緩」、「721 唔見人,831 打死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黑警死全家」、「打倒共產黨」等等語句。

B. 多名防暴警察在旺角鬧市圍捕一名 12 歲女童,把她撲倒地上,以膝頭壓在女童身上予以制服。女童的哥哥在旁扯着女童衣服,也遭制止。家住旺角的女童媽媽說,當時子女想到油麻地文具店買上學用的顏料,女兒遇到持棍警察呼喝驚慌跑開,未料卻遭追捕膝壓,事後更被控違反限聚令。

C. 有人遊行,大批防暴站出馬路截查。正駕駛 970 號新巴的車長為避警察、人群,多次響號示意,警方指車長「無故響號」,挑釁,嚴重影響現場警務人員工作,更指巴士「快速行駛」貼近警員,以危險駕駛罪將車長即場拘捕。事後又以車長持有士巴拿,指他藏有攻擊性武器。

《蘋果》大部份黃絲讀者當然會答 B and C;他們憎恨、藐視特區政府,但絕對不是因為聽了快必喊那些口號,而是導致這些口號出現的事件、制度、人物。

控方問,文章提到《蘋果》讀者憎恨、藐視特區政府?黎指,文章是說「黃絲讀者」。控方問「也包括你?」黎反問「為何包括我?」。控方問,黎是其中一個《蘋果》讀者?黎同意。控方問,黎是否憎恨、藐視特區政府?黎稱不是。

文章另提到:

政權以言入罪,大興文字獄,無所不用其極。國安法下,「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是罪;幾百萬香港人喊了超過一年的「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呢?國安法不適用,就用陳年惡法殺無赦吧。「721 唔見人」39 分鐘也好 18 分鐘也罷,好歹是事實陳述,但政權殺快必儆香港人,紅線不斷收龍門不斷搬,反正誰大誰惡誰就可以指鹿為馬。

控方稱,這段指「快必」叫口號一事是「以言入罪」,但沒有描述「快必」如何及為何叫口號?黎指,當時很多人都叫口號。控方問,文章沒有描述情況?黎同意。控方續指,文章沒有說明這是否單一事件?黎指,就是如文章描述。

控方指,黎閱讀文章後,會否留意到文章所描述的情況,不是完整事件?黎稱不知道,文章不是他所撰寫。控方指,如讀者僅閱讀文章,不會了解完整事件?黎指,他沒想讀者怎樣想。

針對文章提到「831 打死人」,問黎是否同意這句是虛假指控?黎同意。文章提到「政權以言入罪,大興文字獄,無所不用其極」,控方指這句都沒有依據?黎稱,當時他只是閱讀文章,沒有想同意與否。控方問,黎閱讀文章後,有否問陳沛敏為何這樣寫?黎稱沒有。

控方指,文章引起市民對中央及港府不滿、激起特區不同階層居民間產生或有傾向產生憎恨或敵意;黎一概不同意。控方問,黎沒有著陳不要再撰寫此類文章?黎稱沒有,指陳沛敏是副社長,有權撰寫她所想。

12:42 午膳
12:38 黎確認還押期間曾向張劍虹指毋須害怕繼續營運

控方問及張劍虹到收押所探訪黎的情況,控方展示 2020 年 12 月 5 日的《蘋果》報道,題為〈黎智英:無畏無懼 繼續戰鬥 子送《蘋果》懲教退回〉,內文提及:

黎智英涉嫌違反將軍澳工業邨地契條款,史無前例被控串謀欺詐,不尋常地不獲准保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形容是港府對黎智英作出政治迫害,亦有讀者寫信打氣,形容他是香港英雄。身陷牢獄的黎智英沒被嚇倒,他昨日透過親友及律師向《蘋果》同事及讀者說:「No fear, we have to fight on.(無畏無懼,我們要繼續戰鬥)」

控方指出,報道於 12 月 5 日刊登,意味著前一天有人探訪黎,而黎透過對方向《蘋果》員工及讀者表示「No fear, we have to fight on.(無畏無懼,我們要繼續戰鬥)」?黎確認。控方再指,張劍虹於 12 月 7 日便探訪黎,黎有否向張指,不要害怕,繼續營運?黎確認。

12:19 控方指顏純鈎文章要求制裁中國 黎:僅分析拜登政策

控方展示 2021 年 2 月 25 日刊出、由顏純鈎(筆名方圓)撰寫的「蘋論」〈陰乾中共?摸一摸拜登對華政策的脈搏(之一)〉,問這是否代表《蘋果》立場?黎同意。

文章提到:「其一,拜登認為與中國的競爭是長期的,兩種制度兩種價值觀的對峙不可能在短期內分出勝負。基於此,在戰略上要立足於國力的提升,要打掃自己的家園,要佔有高科技和網絡空間的主動權,要掌握制訂規則、合作發展的領先優勢。

其二,盟國之間要加強合作,不能單打獨鬥,要統一行動,不能各行其是。惟有合作,才能造成對中共長期有效的圍堵,才能避免中共的意識形態在全世界的擴張,才能阻止中國模式的輸出。」

控方問,文章與黎主張自由世界聯盟,遏制中共的好戰行為相同?黎稱是《國安法》生效前。控方指,黎在《國安法》生效後的「Live Chat」亦有相同言論?黎稱「OK」。

文章提到「其三,與中共的競爭不能導致對抗,更不應滑入冷戰。美國要戰勝中共,不必以戰爭的形式最終解決,而應該以長期的競爭來削弱中共的力量,可能的話,迫使中共就範,遵從國際規則,不能的話,就陰乾中共,讓它自行枯萎。」

控方問,此部分與黎認為與中共交涉的方式相同?黎稱不同意,指沒有說「陰乾中共,讓它自行枯萎」。控方問,黎同意應該遏制「中共的好戰」?黎同意。

文章提到「簡言之,拜登的『山人自有妙計』,便是孤立中共,靠盟國團結的力量,形成軍事和高科技的優勢,以長期的圍堵,陰乾中共的國力,削弱中共的生存技能,推動中國內部的改變」,控方問這是黎的主張?黎不同意。

控方質疑,「但這不是你的想法嗎,認為要遏制中共勢力?」黎指,黎稱他沒說過「陰乾中共的國力,削弱中共的生存技能,推動中國內部的改變」。控方指,黎提過禁運?黎稱,這是美國已在做的事,他僅陳述事實。控方問,黎想美國繼續?黎稱沒有這樣說。

控方問,黎是否想美國向中國實施技術禁運?黎稱,他沒有這樣說。杜問,黎是否想美國向中國實施技術禁運?黎稱,「我沒有說過又怎能想?」杜著黎回答問題,黎遂稱「我不想,因為我沒有這樣說」。

控方問,黎知悉這篇文章要求針對中國實施制裁及採取敵對行動?黎指,文章只是對拜登政策的分析( It was just an analysis of Biden’s policy here),控方著黎回答同意與否。黎遂指,「如果這也算是制裁和敵對活動,就算文章是說 Hello Kitty,你也可以問同樣問題」(If this can be sanctioned and hostile activity, even Hello Kitty you can ask the same question)。

杜再次提醒黎,像李法官這樣說,如他繼續就樣回答問題,下年也會繼續在這裡。黎遂稱「OK,不(知悉文章針對中國實施制裁及採取敵對行動)」。杜又指,控方只是指出案情,若黎只回答同意與否,會加快進度。黎稱「OK」。

控方指出,文章煽動針對香港及中央政府的仇恨、激使香港居民循非法手段改變現有合法制度、煽動不守法;黎一概不同意。

11:25 小休
11:10 控方問黎還押後有否著張劍虹停運《蘋果》 黎指沒有

控方續問及黎被還押後的情況,控方指張劍虹於 2020 年 12 月到收押所探望黎,黎當時著對方繼續營運公司?黎指,他著張繼續營運公司,編採上繼續,但要小心,而編採包括新聞、文章等,均屬業務範疇。黎又指,因為員工曾安排律師講座,又曾在「飯盒會」 WhatsApp 群組中表達對《國安法》的關注,相信他們會很小心。控方及法官多次追問黎所提到的WhatsApp 群組,指 WhatsApp 群組「國安法應變委員會 」中,黎並非群組成員,問黎所指的是工作平台 Slack 抑或 WhatsApp 群組。黎指他不記得,可能是 Slack 而非 WhatsApp,重申當時員工曾對編採方面表達關注,又指當時眾人都在討論《國安法》,所以知道員工小心。

法官杜麗冰問,黎有否著張劍虹小心?黎指張本人已很小心,所以可能只叫他繼續營運,因為已預設對方小心謹慎。控方再指,張於 2021 年 2 月 10 日再與 IT 同事 Connie Chan 到收押所探黎,控方問,黎當時有否叫張停運《蘋果》?黎指沒有。

控方展示翌日《蘋果》社論〈拜登政府的外交難題〉,由顏純鈎(方圓)撰寫。控方問,《蘋果》社論代表《蘋果》的立場?黎指也代表作者的意見,同意文章代表《蘋果》。

控方展示文章內容:

特朗普已經把反擊中共的事情做足做絕,成效顯著,中共幾乎有折戟沉沙之痛,拜登要再加碼,便等於接受特朗普的「最大威脅」;反之,不加碼而開倒車,其結果必自損「競爭力」,也有違對中共「最嚴峻競爭對手」的概括,對國會和國民不好交代。
⋯⋯
美軍三大航母戰鬥群全調到亞太地區,雖是對中共的戰略威懾,但航母能來也能去,如不能扼止中共侵擾台灣,也只是耍耍花槍;緬甸軍事政變,美國僅有口頭譴責,無法扭轉局勢;圭亞那允許台灣設辦事處,僅一天又反悔,證明美國連家門口一個小國家都搞唔掂;華為是否列入制裁名單,新政府官員顧左右而言他,顯示底氣不足的窘態。凡此種種,都不是好迹象,說明拜登外交政策舉步維艱。

競爭就是一種威脅,威脅也是一種競爭,競爭去到「最嚴峻」的地步還不構成威脅,那競爭就不是競爭了,不如大家坐下來飲杯茶食個包,拍張照握個手,從此好來好去。拜登外交荊棘滿途,起步不順,並沒有那麼樂觀。

控方指,文章立場是提倡針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措施?黎認為,作者只是描繪拜登身為美國總統所面臨的困境。控方指,作者希望拜登採取有如特朗普一樣嚴厲的措施?黎指,作者沒有表示「希望」,只是形容拜登的困境。控方再指,這是《蘋果》的意見?黎指,可能不是《蘋果》的意見,但一定是作者的意見。控方再指,希望透過文章向《蘋果》讀者傳遞此想法?黎認為不是。控方再形容,文章與黎的立場一致?黎指,他沒說過關於拜登的事。

控方質疑,黎曾表示希望拜登如特朗普一樣強硬?黎指,這是《國安法》前的事。控方引述黎與 Jack Keane 的「Live Chat」對話,指黎曾表示希望拜登如特朗普一樣強硬,所以黎與作者的想法一致?黎否認,強調作者只是描繪拜登的困境。控方再指,黎知悉文章要求針對中國實施制裁及採取敵對行動?黎不同意,反問文章哪裡提及制裁?控方再指,黎知道文章煽動針對中國的仇恨;激使香港居民企圖不循合法途徑促致改變其他在香港的依法制定的事項;煽動他人不守法?黎一概不同意,質疑文章談論拜登,又如何煽動他人不守法?

11:00 控方:黎指示找海外作者因能自由撰寫制裁議題 黎否認

控方指,早前已展示一些文章,顯示作者確實提及制裁,即如何游說外國針對中港官員,實施懲罰措施。黎指,即使是提到制裁的文章,當時制裁已實施,作者只是問英國和其他國家為何不這樣做。控方問,黎不能解釋一下?黎稱不能,因文章不是他寫。

控方問,但黎是老闆?黎指,不代表他知道所有《蘋果》事情。控方問,所有人跟隨黎的指示?例如在「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黎指,當下屬不同意他做一些事,他就沒有堅持,他只是堅持過一次,即堅持推出「一人一信救香港」。

控方指,高層會按照黎的指示,按照他的想法發布文章;黎不同意。控方指,黎要求尋找海外作者,因他們可以自由地撰寫有關針對香港的制裁、敵對議題,而不必擔心被捕?黎不同意,是因為《國安法》生效後,香港沒人撰文。

李素蘭關注,當時沒有人撰寫任何東西?黎指「幾乎是任何東西,很多作家在《國安法》生效之後,就停止寫作」。控方問,即使與《國安法》無關?黎同意,因作者不知道紅線在哪。

控方展示 2020 年 11 月 12 日的「Live Chat」節目,黎在節目中提到「也許他們必須這樣做,他們必須保留壹傳媒或《蘋果》作為展示,以證明言論自由仍然存在,直到他們有機會壓制我們」。李運騰問誰是「他們」?黎指是香港政府。

控方問,為何港府要保留壹傳媒或《蘋果》作為展示?黎指,因為當時他們還未被打壓,又指這是他的推測。杜問是黎的意見?黎同意。控方問,黎於 2020 年 11 月已因勾結及煽動罪被捕?黎指,但當時《蘋果》仍營運。

10:40 黎指甚少閱讀英文版評論文章 官質疑如何知悉寫手符英文版目的

李運騰問黎,英文版由黎創立、安排人手和資源,而英文版亦有一些特定目的,黎亦提過英文版沒有足夠新聞,「看來英文新聞其實是你的寶貝」(It seems to be the case that the English news was actually your baby)。

黎聞言指,自己不是出版人,他不認識英文版作者,又指自己在英文版成立初期有關注文章,但後來有一些「樣本」出現後,他就不再關注。

控方問,甚麼是「樣本」?黎指,英文版主管馮偉光予他閱讀一些擬在英文版發布的文章,問他應否發布,但他不知道下屬最終有否發布了那些文章。控方問,英文版在 2020 年 5 月下旬推出,初期是指甚麼時候?黎指,就是指推出之前。

控方問,英文版推出後,黎有否閱讀英文新聞文章?黎稱沒有。控方問,直至 2021 年 6 月 24 日《蘋果》停運期間,黎都沒有閱讀英文新聞文章?黎稱沒有。杜麗冰問,馮偉光予黎「樣本」文章?黎同意,馮待他考慮應否發布,以尋找相應寫手。李素蘭問,馮從黎那裡取得方向?黎同意。

李運騰指,根據之前一些 WhatsApp 紀錄,黎好像不喜歡部分馮刊出的文章,因與中國無關?黎同意,又指馮最終刊出了。李指,那麼黎一定是有留意英文版新聞?黎指,他只留意標題,例如關於拜登兒子的醜聞,他不同意刊出。

杜問,但黎說他當時沒有看英文新聞?黎稱,他只看標題,沒有看內文。控方問,黎只看英文文章標題?黎稱不是,解釋他在英文版推出前,會閱讀「樣本」文章,後來英文版推出後只檢查標題。李運騰問,他所看的英文文章是否包括新聞?黎稱幾乎包括新聞,因要檢查文章數量。

杜問,所以黎是檢查英文報道及文章?黎指,他甚少檢查評論文章,控方問,黎供稱在《國安法》生效後變得謹慎,但他不看《蘋果》內容?黎指,他假設馮偉光也是謹慎。控方問,但黎沒有提醒馮?黎稱不需要,當時每人都變得謹慎。控方問,黎怎麼知道?黎稱「我當然知道」。控方問,是否因高層都遵循他的編採指示,所以黎不需要就每篇文章給予具體指示?黎稱,他們都擔心實施《國安法》。

10:20 官關注控方問題不夠精確

控方展示 2021 年 4 月 3 日刊出、另一海外作者 Joseph Long 撰寫的文章〈A growing threat〉,提到「This blatant attempt on the part of Peking to stifle the free and open debate that sits at the heart of our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should be met with suitable retaliatory measures – while the British government, along with other Western allies continue to sanction individual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alleged genocide in Xinjiang and the destruction of democracy in Hong Kong, the free world must work together is a joint effort to keep China’s increasing assertiveness at bay.」

(中譯:北京公然扼殺作為我們議會民主核心的自由和公開辯論的行為,應該受到適當的報復措施——儘管英國政府和其他西方盟友,繼續制裁那些應對所謂的新疆種族滅絕,和破壞香港民主的人士,但自由世界必須共同努力,共同遏制中國日益增強的自信。)

控方問,文章關注中國對抗自由世界的價值觀,這不是黎所主張的嗎?黎指,他不認識這作者、沒閱讀這文章,也沒發布這文章。控方問,不是問黎有否閱讀過文章,而是說作者在文章提出的立場?黎指,「現在是《國安法》後,我沒有答案」。

控方問,但這不就是當時英文版所宣揚的理念嗎?黎指,英文版是讓世界社會知道香港發生甚麼事。杜麗冰關注,這是《蘋果》發布的文章?黎同意,但指自己不是出版人,因不知道已發布此文章。

控方問,文章內容不是黎一直所主張的嗎?黎不是要說「打價值戰」嗎?黎重申,「現在是《國安法》後,我沒有答案」。控方問,甚麼是「沒有答案」?黎沒有回應。控方問,黎一直呼籲制裁?黎稱不是一直,至少在《國安法》生效後,沒再呼籲制裁。

控方指,文章提到自由世界要做好準備,以應對好戰的中國「交戰」,又指中國有可能從根本上,威脅人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指黎在《國安法》生效後,曾說過相似言論?黎指,雖然文章使用相同字眼,但不代表他要認同對方觀點,大家各有意見。

控方指,文章提到「霸凌」(bully),與黎在「Live Chat」節目提到,「if the world or the Western, doesn’t mean really come to aid of the party of each single country being bully, that alliance doesn’t seem to be together」(如果世界或西方,並未真正援助各個受霸凌的國家,那個聯盟似乎並不團結)。

控方指,文章與黎的言論持相同看法?黎稱是不同看法和語境。控方指出,兩者是同一看法和語境,黎不同意。控方指,當時該文章呼籲對中國實施制裁或採取敵對行動?黎不同意,反指「我怎能知道?」。

李運騰關注,控方所指的「當時」,是指黎在發布文章之前就知道,還是指他在文章發布後才知道?控方指,其主張一直是黎與高層意圖協議出版。李運騰指,「所以我問你,你是說黎先生是同意撰寫某些東西,還是在文章發布之後,他才知道並同意當中內容」。

控方指,其立場是指黎同意與共謀者發布這些文章,他明知這些文章有煽動意圖而同意發布,故他在文章發布之前,就知道文章內容。

杜則嘗試𨤳清控方意思,即控方認為,共謀者同意發布英文新聞,以關注某些訊息、發送予外界,所以共謀者會選擇要發布的文章,惟不是每個共謀者都會閱讀文章,「但整個串謀的框架,就是發布反映某種觀點的文章」(but that the whole framework of the conspiracy is to publish the articles that reflect a certain point of view)。

控方同意杜的理解,指這篇文章只是共謀者協議的外顯行為(overt act)。李運騰質疑控方問題不聚焦,因控方問了很多有關黎當時是否同意文章,指一些《蘋果》或英文版讀者,可能會同意這篇文章內容,「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完全是共謀者,所以我擔心你的問題不夠精確」(Some readers of Apple Daily or English News may agree with the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 that doesn’t make them full conspirators yet. So I’m afraid your question is not precise enough.)。

控方指,黎說沒看過相關文章,而控方只是逐步確立文章的立場,與《蘋果》立場一致,而在結案陳詞,控方會指出文章是按照協議發布。黎則指「這裡沒有協議,哪裡有協議?」杜指,「黎先生,我們沒有問你問題」。李運騰再次提醒控方問題要精確。杜指,黎說沒看過相關文章,相信控方想向黎說,這篇文章反映了黎的觀點。

10:08 黎否認《蘋果》英文版為游說國際制裁中國

控方展示由社運人士鄺頌晴撰寫、2021 年 1 月 28 日於《蘋果》英文版刊出的〈Why people reckon upon Germany speaking up against human right violations〉。黎表示不認識鄺頌晴,也沒有看過其文章。法官李素蘭問,黎是否知悉所有作者?黎稱不是,尤不知悉英文版作者。

控方展示由作者 Michael Cox 撰寫、於 2020 年 12 月 15 日刊出的〈Time for UK to bring HSBC to heel〉,指文章提到在某種程度上,主張要求英國實施如美國一樣的懲罰措施,「你們不也認為,外國政府應該對中國和香港官員懲罰採取措施嗎?」黎指,他不認識這作者、沒閱讀這文章,也沒發布這文章,「所以我沒有答案」。

控方問,喚起國際社會的支持,以懲罰中港官員,這不正是《蘋果》英文版的目的嗎?黎重申,他不認識這作者、沒閱讀這文章,也沒發布這文章。控方再問,英文版的目的不也是為​​了游說國際針對香港和中國官員侵犯人權,採取懲罰措施?黎稱不是。

控方再問,「這不是英文版一直以來的目的嗎?」黎指,英文版是為了讓國際社會知道甚麼事,又指作為出版者,不能游說尋求支持。控方指,但黎供稱英文版是尋求政治支持?黎稱是尋求對香港支持,不是制裁。控方問,政治支持包括呼籲採取懲罰措施?黎稱不是。

控方指出,英文版的目的之一是呼籲國際支持,包括制裁中港官員;黎稱不同意。

10:04 官要求懲教提供黎獲發報紙完整紀錄 

甫開庭,辯方大律師關文渭指,他明日下午有一宗關於國安的案件,同樣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處理,希望午膳後押至 2 時 45 分開始,待他處理另一案件,獲法官杜麗冰批准。關文渭又指,知悉明日需於 4 時 15 分休庭。

翻查資料,該案為 57 歲社民連前成員周劍豪被指 2024 年 3 月至 11 月期間,在 Facebook、Instagram 及 Threads 發布煽動訊息,被控《維護國安條例》下的「明知而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刊物」罪,上次提訊提到,正等候終院「快必煽動案」結果。

另外,針對昨日提到,黎在還押期間能否閱讀《蘋果日報》,黎供稱不記得還押後何時才獲提供報紙。控方指正與懲教署聯絡,尋回相關紀錄。辯方指,紀錄涉及不同時段,包括由荔枝角收押所轉往赤柱監獄。黎亦指,他記得還押大部分時間都獲提供報紙。

杜麗冰指,若取得完整懲教署提供報紙的紀錄會更好。李運騰亦指,懲教署提供報紙日期很重要,以顯示黎真的閱讀過,還是只是他相信自己閱讀過。

10:03 開庭
HCCC51/2022
文章来源:法庭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