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晚报周六刊登了一位布鲁塞尔汉学家介绍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如何直接干预她的学术自由的文章,比利时晚报是比利时最大的法文报纸之一,该报每周刊登一篇由 比利时积极参与时事的研究机构Carta Academica成员撰写的时事评论文章,周六刊登的是该机构东亚研究部门负责人弗朗格维尔(Vanessa Frangville)撰写的文章,标题是学术自由,北京的黑手。
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干涉学术自由,干涉出版自由,对学者以及大学生施加压力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即使在欧洲以及比利时也不例外。不过,欧洲的普通民众对此或许并不了解。作者因此认为有必要向读者介绍她自己的亲身经历。
2016年年初,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当着大学领导的面批评她不应该邀请一些恐怖分子参与学术讨论会,并且特别强调她所在的大学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中国大使所指的恐怖分子是她举办新疆学术讨论会时邀请的一个声援伊利哈姆 土赫题的组织。由于当时是在法国巴塔克郎恐怖攻击事件刚刚发生之后不久,人们对伊斯兰恐怖分子是谈虎色变。之后,中国使馆的两名文化参赞邀请她吃饭,并且明确地告诉她,中国使馆可以帮助她介绍一些能够“客观地介绍中国情况”的专家。之后,她还继续被邀请喝茶,不过,都被她一概拒绝。她说,类似的邀请其实十分普遍,许多汉学家以及记者都有切身体会.
不过,中国使馆的干预并不仅仅停留在邀请喝茶的层面,当喝茶邀请遭到拒绝之后,使馆会直接派遣官员会见大学领导,软硬皆施地要求学校撤销一些他们所不喜欢的文章。此外,中国使馆还经常与学校负责国际事务的机构相联系,要求获得在校的中国学生的名单,尤其是来自新疆与西藏的学生的名单。如果校方拒绝合作,使馆就会与学生直接联系,多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学生表示收到来自中国使馆要求收集情报的要求。他们中有许多人因为依靠中国政府的奖学金,所以认为不得不与使馆合作,这就使大学的学者面临一个两难处境:如何在保护中国国内的学者以及大学生的前提下继续进行严肃认真的学术研究?
文章进一步介绍说,中国使馆甚至不惜用重金收买欧洲的大学生,要求参与由他们组织的反游行,要求他们向使馆汇报有关他们的藏族,维族,以及香港的同学的行踪。这些在重金诱惑之下的学生往往并不知道他们正在作什么。正如加拿大声援孟晚舟的中国人以为自己是被找来拍摄电影一样,参与反游行的欧洲学生也往往被蒙在鼓里。但是,他们会因此而收到丰厚的报酬,他们往往是在网络被招聘,聘金来自一个与使馆有关的十分可疑的协会。
这就是北京的所谓“锐实力”,其目的是要打压所有与北京不同的声音,这并不仅仅发生在中美之间,在欧洲也同样如此,而欧洲的学院对此似乎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文章在结尾时引用一段法国欧洲议会议员娜塔丽 卢瓦素(nathalie Loiseau)女士对中国驻法大使的讲话,她说,在法国的大学,并没有中国的敌人,而是一些严谨的学者,他们要求在不遭受任何恐吓,不对他们的中国同事以及学生的生活受到威胁的前提下进行自己的研究,他们拒绝接受中国政府的官方宣传。
当中国衰老时,世界将为之而颤抖
另外,法国的观点周刊网站刊登了一篇由法国经济学者Patrick Artus 撰写的有关中国宏观经济的文章,标题是:当中国衰老时,世界将会为之而颤抖,文章指出,中国人口日益衰老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随之而引发的必然后果是中国的劳动人口将在今后的十年内每年减少1%,必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对中国进出口,中国的储蓄率等等一系列问题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的人口衰老所造成的经济冲击波必将波及全世界:首先中国进出口金额的下降必将影响其他国家的对外贸易,其次,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中国储蓄率将下降,贸易退化意味着中国将对外抛售金融资产,未来美元以及欧元的比值与利率将受到冲击。最后,中国经济下行将减低国际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原材料价格将逐渐走低。当然,中国人口衰老所导致的经济上的弱势必将影响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文章来源:RF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