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新冠疫苗接种正在陆续展开,各国均将医护群体列为优先接种对象。但近期中国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浙江省的医护群体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相对较低。持迟疑态度的还有受访的女性和高学历群体,其主要顾虑为疫苗副作用。
新冠疫苗的极速研发和问世为恢复正常生活带来希望。根据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等领域专家预测,要实现群体免疫,需要为70%—90%的人口接种疫苗。
如果民众疫苗接种意愿过低,则无法实现群体免疫,直接影响政府决策:即是否放宽抗疫措施和恢复经济活动等。
特定群体背后的考量是什么?他们的忧虑将怎样影响群体免疫?
接种意愿低的人群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2月18日发表《浙江省医疗卫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意愿和影响因素调查》,文章指出女性、高学历者和医疗人员的接种意愿低,担心疫苗副作用为主要顾虑。
调查指出,在756名医疗卫生人员中,对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和上市后使用的接种意愿分别为42.46%和27.65%,明显低于普通人群中新冠疫苗约90%的接种意愿。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作为作者之一位列名其中。中国浙江省于2020年10月宣布启动疫苗的紧急接种工作,是中国最早开始实施疫苗紧急接种的省份之一。彼时疫苗紧急使用招致争议。
截至1月28日,有约5850万人口的浙江已组织重点人群疫苗紧急接种101.8万人。
该调查指出,在新冠疫苗紧急使用中,女性、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和医疗人员的接种意愿低。作者分析认为,接种意愿与高学历人士接受的社交网络信息更多、对疫苗有效性和副作用顾虑更多有关。
在不愿意接种的人群中,以“担心新冠疫苗的副作用”为主要顾虑,佔57.69%,其余依次为“怀疑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当地已无新冠病例,不需接种疫苗”、“新冠疫苗需收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种疫苗不方便”。
疫苗副作用
中国国内民众接种的疫苗主要来自中国国药集团。中国媒体少有关于该疫苗副作用的报道。
中国国药集团的新冠疫苗说明书中将其副作用分为“常见”、“偶见”、“罕见”、“十分罕见”等程度,列明在接种部位和全身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
中国国药集团此前发布的三期临床数据显示,其新冠疫苗保护效力为79.34%,有效性低于莫德纳(Moderna)和辉瑞/BioNTech疫苗95%的保护率,但高于世卫对新冠疫苗有效性50%的门槛。
2021年1月初,上海疾病预防中心工作人员陶黎纳在微博发文称,“(国药疫苗)一举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疫苗”,并进一步称,“我数了一下‘不良反应’栏,一共有73种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骑绝尘”。
陶黎纳的评论一度引发争议,随后该评论被删除。BBC中文记者尝试联系陶黎納,对方称暂不受访。
中国国药集团党委书记刘敬桢于2021年1月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称,未接到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目前,我们监测到的新冠疫苗接种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主要是接种部位疼痛。全身反应主要包括头痛、肌痛和发热等。”
此前有专家曾质疑中国国药集团对不良反应的划分等级模糊。
截至2月9日24时,中国全国累计报告接种4052万剂次,该数据包含接种第一针和完成两针注射人群的数据,具体接种总人数未知。
中国国家卫健委对于新冠疫苗副作用和致死率的信息披露停留在2020年12月31日,称过敏反应等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邵一鸣近期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没有正面回答记者关于“中国要达到70%~80%接种率目标,大概多久可以完成”的问题。
中国也未曾为此划下时间线。
经济学人智库(EIU)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年底完成新冠疫苗的广泛接种。截止2月19日在接种总数最高的国家中,以色列每百人接种数量达81.8剂;中国每百人接种数量目前为2.8剂。
中国国内接种率不高的背景下,中国外交部2月23日表示,中国目前正向53个有需求的国家提供疫苗无偿援助,同时也正向27个国家出口疫苗。据香港《南华早报》在2月中旬的统计,中国累计已向海外提供4600万剂疫苗,该数据高于中国国内疫苗接种剂次总数4052万。
香港或需几年达成群体免疫
与中国紧密相连的香港,因抗疫措施拖泥带水和漏洞频出导致疫情一波接一波。对于封关一年多的香港,近期抵港的疫苗为疫情防控和解封似乎带来好消息。
香港现已订购2250万剂新冠疫苗,分别来自中国科兴生物、中国复星医药/辉瑞和阿斯利康。目前科兴生物的100万剂疫苗已抵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和司局长已经率先接种该疫苗,希望鼓励市民主动自愿接种疫苗,建立保护屏障。
但2021年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公布的调查发现,约1200名受访者中,仅37.3%受访者愿意接种新冠疫苗,这个比例远低于其他地区约60%—80%的疫苗接受率。
受访民众的担忧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52.2%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大规模疫苗生产经验的制造商所生产的疫苗会影响他们的接种意愿。此外,采用mRNA等新技术平台制造的疫苗、疫苗产地,和临床测试少于5万人均会影响对疫苗的接受程度。
在这座700多万人的城市,已有7万人在未来两周预约接种疫苗。更多人还在观望中。
香港新冠疫苗临床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要达致7成的群体免疫并不容易,可能需时几年,因为要视乎疫苗保护率、接种者体质及病毒变种等因素,估计市民未来几年在室内或高危地方仍要维持佩戴口罩。
文章来源: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