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0日星期三

巾帼不让须眉 香港抗争者中的“花木兰”

2019年,香港经历了自主权移交以来最大的示威浪潮,随后更演变成警民冲突、政治打压。而在这场抗争中不乏巾帼英雄身影,她们不但表现出香港女性特有的无畏和顽强,还打破了外界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我对未知的未来,包括即将的判决会有很多不安,但有很多比我们牺牲更多的手足正面对更加困难的处境……希望大家继续声援、关注不同的手足。”

这是前香港众志成员周庭入狱前接受的最后一次采访。她与前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主席林朗彦因“反送中”运动期间包围香港警察总部,而被控煽惑非法集结等罪名。案件去年1123日开审。由于3人当庭认罪,法院裁定罪名成立,即时还押等待宣判。一周后,周庭、黄之锋和林朗彦分别获判10个月、7个月及13.5个月。

前香港众志成员周庭(脸书截图)
前香港众志成员周庭(脸书截图)

周庭:蜕变

有着“花木兰”、“民主女神”称号的周庭15岁起便活跃于政治领域,曾参与2012年的香港“反国教”运动、2014年的雨伞运动。她在众多访问中形容自己是个“宅女”,性格也不像外界认为那样坚强,而是一个颇为胆小的人。

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政治学者许田波(Victoria Hui)在谈到香港年轻一代公民意识的觉醒时几度哽咽。她强调,对于香港的年轻人来说,问题的核心不在“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是“为什么不这样做”。

“为什么不挺身而出?为什么要分男生女生?周庭也好,黄之锋也好,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未来,自己被逼到墙角了,不走出来为自己争取的话是没有人会站出来为你争取的。”

八年的社会运动经历让周庭从一个懵懂的女孩,变得自信,应对起国际媒体也显得游刃有余。精通日语的她一直积极打“国际线”,向日本人解说香港民主运动,分享她在香港争取自由的经验。也正亦为此,她在日本的知名度很高,也颇受日本年轻人的喜爱。



何桂蓝:弃笔从政

除了像周庭这样的“老牌”民主活动人士外,2019年开始的“反政府”示威还催生出不少新的女中豪杰。其中就有毅然脱下记者证、从政参选的前《立场新闻》记者何桂蓝。

何桂蓝201971在直播抗议者冲击立法会,采访一名少女示威者时,听到对方表示要与留守的手足齐上齐落后落泪;还有7·21元朗“白衣人恐袭”当天,遭到身份不明人员殴打。她因为这而为观众熟知。香港市民更亲切地称呼她为“立场姐姐”。

曾与何桂蓝共事的《立场新闻》资深记者陈朗升告诉本台,何桂蓝个性爽朗,属于“有什么事情就往前冲”的人,对于她弃笔从政不感意外。

“她明显不想再做旁观者,觉得要转变角色。大时代之下,每个人都尝试寻找自己的位置。何桂蓝也明白这是一条不归路,不可能再由政治人物变回记者。这点是很值得敬佩的。”

2020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何桂蓝与黄之锋、张崑阳、岑敖晖等组成选举联盟,出战民主派举办的初选,成为新界东第一高票候选人,成功出线。不过,选举主任质疑包括何桂蓝在内的12名民主派候选人是否拥护香港《基本法》和保证效忠中国香港特区以及是否反对香港《国安法》,最终决定取消他们9月香港立法会选举的参选资格。

今年31日,何桂蓝等47名民主派人士因去年的立法会初选遭到“秋后算账”,被警方起诉,控以“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

陈朗升感叹,虽然何桂蓝一直受政治打压,但当局这次以初选为由进行大抓捕实属无理。

“这种筛选一直存在,像建制派在西环也做。为什么民主派做协调不行,建制派就可以?官办初选就可以,民间办就不可以?”

在短短几年里,香港政治环境产生巨变,白色恐怖弥漫,官方对异见声音压制广泛,连演艺界也不例外。

香港歌手何韵诗(记者薛小山摄影)
香港歌手何韵诗(记者薛小山摄影)

何韵诗:抗命歌手

说起香港民主运动历程中曝光度最高的艺人,非香港歌手何韵诗莫属。

2014年年底,历时75天的占中行动迎来警方清场。当天留守在占领区的何韵诗平静地喊著“公民抗命、无畏无惧,我要真普选”口号,直到最后被两位女警带走,成为首位因政治理念抗争而被捕的香港演艺人员。

支持民主的言行让何韵诗被中国当局点名封杀,列入“港毒艺人”名单,从此绝迹内地市场。

然而,关心人权、民主和自由的何韵诗没有停止发声。她依旧“我行我素”勇敢表态;多次出现在“反送中”示威前线,并将香港议题带到联合国和美国国会。

她曾接受英国广播电台采访说,艺人的责任“不只是提供娱乐”,“人生还有很多东西很重要,不止是名利”。

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与当代语言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叶耀元认为,何韵诗为其他演艺人员起到了示范作用。他以同样会因政治观点而遭封杀的台湾艺人为例说:“良心与金钱一直是一个人最大的纠结,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艺人愿意跟中国妥协。如果(一个人)不认为需要委屈自己去中国市场发展,并了解中国对台湾的迫害,在理性与情感层面理解香港困境的台湾人往往会去声援被封杀的香港艺人。”

公义不分性别

在传统东方文化中,女性的社会角色一般围绕家庭,从政机会并不多。在香港发生的一场场公民抗争活动不但展示了香港女性的另一番面貌,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社会对女性参政的偏见,意识到女性一样可以走得很前面,无畏无惧地追求民主。

“反送中”期间经常奔走前线进行采访的香港媒体人汤小姐因安全考虑不愿透露全名。她提到,过去大众一直认为勇武抗争者以男性居多,但其实看似弱不禁风的年轻女孩并不在少数。

“她们可能迫切地感到社会公义无分性别。‘反送中’首位逝者梁凌杰堕楼那天的凌晨,我看到很多女生在现场为他折纸花。我觉得女性的同理心,还有警方对示威者的无差别攻击,激发她们走到前线。”

 “和理非”派示威者三爪也表示,受现代文明思想熏陶的香港女性鲜少以性别来定义自身。

“大家不会觉得你是女性就不能做什么。其实香港大部分人都不是革命者性格,要抛头颅洒热血。但香港人是非常讲究一件事情的对错,觉得不对、生气,就会说出来。大家抗争是因为看不见政府为香港(民众),而是越发成为一个殖民政府。”

从“港女”到民主斗士

无论是周庭、何桂蓝、何韵诗;还是实名指控香港警方性暴力的香港中大女学生吴傲雪;在警民冲突中被击中右眼的“爆眼少女”;亦或年过六旬、经常挥舞英国国旗在街头抗议的“王婆婆”王凤瑶;甚至是“离奇”自杀、成为“反送中”运动象徵的15岁少女陈彦霖,她们都是香港庞大巾帼英雄的一份子。

为了争取普世价值、对抗极权,她们义无反顾,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的锒铛入狱,失去自由;有的事业受影响;有的身体、内心创伤伴随一生;更有人失去宝贵的生命。

曾经顶着“港女”(娇柔纤弱、任性势利、政治冷感)刻板印象的香港女性在这场政治动荡中,摇身一变成为催泪烟与橡胶子弹下无所畏惧的“花木兰”。

香港硝烟未散,她们勇气不灭。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