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三令五申遏止房地产市场炒风。民营地产商目前已纷纷因融资困难而退出市场,但国企却乘虚而入,在全国圈地屯地,令很多大城市房价依然在高位运行。
近期,中指研究院发布了2021年前三月国内房企拿地面积和拿地金额一百家企业排行榜,显示买地金额前十强企业中,仅融创和滨江两家房企是纯民营房企;而拿地面积前十强的房企中,有万达、融创、碧桂园、新城控股这四家,占比也不到一半,买地能力强的均为国资房企。
上海一位房地产市场业内人士张扬本周五(5月7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政府认为民营企业资产的负债率过高,于是严格审核民企贷款申请,限制了民企地产商买地:
“所有的房企都要求其负债率在一定范围内,所以现在民企都在忙于想方设法降低负债率。我认识的几个民企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他们被(政府)看守得非常紧。他如果不能(向银行)贷款,那就无钱买地。”
国企资产丰厚 融资条件比民企优胜
微信公众号“拓展老狗”发文称,不久前,重庆、广州拍卖土地,也是国企抢地占大头。土地储备将是直接决定房企发展潜力的因素。
文章称,虽然眼下国内房企销售排行榜的前10榜单还是以民营房企为主,但是按照眼下拿地规模判断,未来排行榜上的格局必然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融资和调控政策下,央企的核心优势在于资金实力,体现在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上的长处,其他类型房企无人能及。
张扬说,国企受到政府保护,银行也对国企开发商贷款大开方便之门:
“国企是‘亲儿子’,民企没人帮你。民企要你的负债率达标作为头等目标,国企没有看到要求负债率达标。习近平不是说过要把国企做大做强,现在主要是把国企做大做强。”
今年前三个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有关拿地金额与面积前100名统计显示,排名第一的是国有控股企业绿地中国,拿地金额达人民币328亿元,其次是国企保利发展269亿元,排名第三的是厦门市政府的建发房产,买地金额达239亿元,第四是蛇口招商,买地金额也超过200亿元。
民企前景黯淡 资本家寻求套现出国
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向政府持股企业倾斜的情况下,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的确难以和国企竞争。
“拓展老狗”的文章写道,大型央企的融资成本,一般能比普通上市民营房企做到低2-3个点,甚至更多。即使是央企的一些新成立的项目公司,在机构评级里面也能做到A以上,民企50强的母公司很多都达不到A级,这背后的巨大差距,是央企背后强大的国家资产作为信用背书。
张扬说,目前民企老板感觉到经营困难,有人把资产转移到国外,但相当多的人被拦在国门内,无法出国:
“所以一些大的民营房企老板人人自危,我看到的都没有逃出去,大部分都还在国内,所以他们蛮紧张的,不会随便去抢地。
北京声称支持民企却说一套做一套
中共“十八大”之后,当局多次强调要提升私营经济的地位:“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但是事实并非如官方文件所言。湖北网络作家刘文涛对本台说,中共所有文件或法规,面对权力时,简直不堪一击:
“如果这两年不把目前这种情况扭转,对私营企业及民营企业搞打压,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会非常深远。未来十年会很糟糕,你看吧,这两年要出事”。
鉴于目前的政治形势,中国不少民营企业不得不与国企合作,谋求继续生存。舆论认为,选择与国企合作的生存方式,民企规模只会继续萎缩,最后沦为国企。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