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武力犯台的可能威胁,台湾志愿役兵力现况如何?舆论热议,是否恢复以征兵为主,那么当初推动募兵的考量为何?随著国际局势升温,台湾兵役问题备受检视,再次面临到了国防改革的十字路口?
(德国之声中文网)俄乌战争延烧之际,台海局势受到高度关注。假若中国武力犯台,台湾是否有足够国防实力抗御?台湾兵役制度也成为被检视的热议话题。
3月中旬,“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和“台湾国际研究学会”公布民调,超过7成台湾民众表示若中国犯台,愿意挺枪上阵;近7成民众支持延长役期。
台湾从2018年开始以募兵制为主,至今已过3年。回头检视,台湾志愿役兵力现况如何?当初为何转型募兵制?专家认为,台湾是否需要恢复征兵为主的兵役制度呢?
台湾现行以募兵为主的兵役制度,于2018年上路后,常被称作进入了“全面募兵制”时代。但根据2018年底国防部的一份声明,基于《宪法》及《兵役法》,成年男性皆有服兵役的义务,且4个月的军事训练亦属征兵制义务役,因此台湾并未进入全面募兵。台湾现行兵役制度
根据国防部说法,台湾当前其实并未走入“全面募兵制”。台湾《联合报》报导,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3月初时表示,台湾并未废除征兵制,目前是“征募并行”,重点放在募兵。
台湾现行以募兵为主的兵役制度,于2018年上路后,常被称作进入了“全面募兵制”时代。但根据2018年底国防部的一份声明,基于《宪法》及《兵役法》,成年男性皆有服兵役的义务,且4个月的军事训练亦属征兵制义务役,因此台湾并未进入全面募兵。
募兵部分,以最基层的志愿士兵为例,凡年满18岁至32岁、高中职以上学校毕业(或具教育部认可的同等学力),且体格符合標准的男女性,皆可以报名从军,最少须服役4年。
征兵部分,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役男,即使不愿意投入志愿役,仍须接受4个月的军事训练,结训合格后纳入后备列管。有特殊情况者(比如体位不符、拥有专长资格...等),符合资格可申请替代役;1993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役男,则全面转服1年替代役。
志愿役够用吗?
根据国防部资料,目前台湾国防编制的总员额为21万5千人,常备部队正式军职编制员额为18万8千。截至110年8月底,台湾志愿役现役人数共有16万2千多人。
对此,《国防部主管111年度单位预算评估报告》曾指出,“志愿役人力虽已达16万余人,然仍与‘募兵制’计画目标人数有部分差距”。根据“募兵制”计画,志愿役现役人数的计画目标为16万9千人。
该报告还指出志愿役现况的三大隐忧:一是志愿役总体人数成长有限、甚至下滑。2018至2019年度,志愿役增幅都在4~5%左右,但2020年度增幅却大幅降至约1%,2021年度前8个月甚至出现负成长,减幅达1%左右。
二是部分战斗部队军官、士官或士兵的编现比(实际现职人数/编列员额人数)不及8成。这显示了更专业、菁英的战斗部队,可能面临兵源不足问题;三是虽然志愿士兵招获人数,每年都达预期,但同时也有平均近2成的不适服士兵提前离营,造成部队浪费有限的训练资源、耗费人力处理后续的赔偿及追偿。
台湾国防预算支出,人员维持占了最大比例。2022年台湾国防部年度预算约3,726亿元,为历年最高。但根据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台湾国防支出占GDP比例于2000年就跌破了3%,2002起始终在2%上下,徘徊至今。而国防支出预算,大部分都花费在人员维持上,以2019年度为例就占了约46%。
从征兵制转型募兵制
台湾从征兵制到募兵制为主的改革,是一段漫长且充满辩驳的路程。在2018年转向募兵制为主前,先是历经了军队缩编、役期缩短的两大变革。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在台实行征兵制。台湾在冷战期间因“反攻大陆”的历史背景,长年维持庞大的军事编制,军队人数据报达50至60万之谱。当时一般陆军役期为2年,海军、空军则是3年。
然而随著国际时局转变,台湾对中国的策略有所转向,加上军队精简化、现代化改革、财政支出、社会舆论等考量,1990年代末期开始,台湾军队陆续展开三次裁军——即精实案、精进案、精粹案——目前,台湾的军队总员额维持在21万5千人。
军队缩编、总员额变少,同时也造成军队无法消化人力,形成役男入伍大塞车的情况。于是,缩短役期、扩大替代役成为解决“供大于需”问题的方案选项。与此同时,台湾社会也在相对承平的社会氛围下,频繁讨论是否转型募兵制。
进入千禧年后台湾政党两次轮替,民进党、国民党皆曾在执政期间高呼并推动募兵制。综合当时的新闻报导,两党称推动募兵制的基本主张是要以质量取代数量,追求现代战争更需要的高科技及专业军事人才。
2000年陈水扁上任后,首度开始了替代役制度,同时也责成国防部成立专案小组,针对志愿士兵招募展开评估规划。2003年,立法院通过《志愿士兵服役条例》修正案,正式确立以志愿役士兵为主、义务役士兵为辅的制度;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亦逐步推动他在竞选时“全面落实募兵制”的政见,并在2012年由行政院核定“募兵制实施计画”。但期间因招募情况不理想,导致募兵制上路时程推迟。
2018年,台湾以募兵为主的兵役制度,在民进党籍的蔡英文总统任内正式上路。此前,监察院曾在募兵制上路前夕提出五大疑虑,包含:招募兵源不易、养兵代价过高、动员作战能力降低、兵员素质堪虑、不易建立全民防卫国家责任观念;当时国防部以五大优点回应,包含:已有素质提升、专才专用、兵源稳定、长留久用、战力增强。募兵征兵的优劣,始终是各界难有定论的辩论话题。
征兵制 VS 募兵制
台湾转型募兵制在过去20年一直备受争议,并被部分意见认为是为了讨好选票的政治考量。美国方面则是自台湾转型募兵制过程中,多次提出质疑,认为台湾在面临中国威胁的情况下,不应走向募兵制。
日前,美国的台湾问题专家葛来仪(Bonnie S. Glaser)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亦表示:“虽然从征兵制转向募兵制是台湾的政治决定,但是似乎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葛来仪提到,与她谈论相关话题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鉴于台湾面临的威胁,不应该放弃征兵制,“我和许多在韩国和新加坡服过兵役的人谈过,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征兵制度对塑造民族团结和爱国意识来说非常重要。”
但对于台湾现行的志愿役现况,根据《中央广播电台》报导,国防部长邱国正在3月4日时称,一般民众认为“军事训练役服役4个月没有战力”,但事实上现在台湾有近9成的兵源是透过募兵。邱国正还表示,“募兵跟征兵最大的差别,他最起码服役4年,是很有战力。”
至于是否延长4个月的军事训练?邱国正称目前没有定案,但已有专案小组在研判。这是一个可讨论的议题。
台湾国防专家:兵役延长对台有利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军事战略暨产业所长苏紫云告诉《德国之声》,他认为台湾有两个选项:延长义务役的时长,或者维持4个月的军事训练,但搭配政府机构的配合支持。
苏紫云称,他个人认为“至少维持9个月至1年的义务役是一个理想的平衡点。”他解释,美国的新兵训练是10周,瑞士的基本训练是18周,并认为“台湾目前所行的4个月基本训练是足够的。”
在4个月的军事训练之外,“如果有2个月进入部队进行实习,那这样这些义务役的士兵会熟悉所有的技巧以及组合的训练,接著他若有3个月至半年在部队里的服役,他就是一个成熟的公民军人(citizen soldier),这对台湾的民主防卫是非常重要的。”苏紫云表示:“在台湾这种面对威胁的情况,我觉得我们更需要citizen soldier,就是每个公民都有战斗的能力。”
另一个选项则是维持现行的四个月军事训练,但苏紫云认为,这样的话就得要有不同政府部门间的配合。他解释,“这边指的是政府间不同部门的配合。不只是国防部、教育部或财政部,要把大学改造,让18岁高中毕业就去接受基本训练,然后后面的寒暑假有时间去接受第二阶段的训练。”
国民党国际部主任、淡大战略所副教授黄介正则指出,从国防全盘考量来看,兵役变动需要考虑的问题实际是牵一发动全身。黄介正表示,若以国防部长的角度来看,任何役期的变动,首先“立刻想到的是我这个改变会不会影响到我现有战力?若我想增加役期让我在十年后变很强,但会让我在未来两、三年内万一有状况时,我没办法应付。这是我第一个要考虑的。”
“第二个要考虑的是有多少人跟地方去吸纳延长役期的问题。”黄介正称,比如从4个月变11个月的话,多出来的人该放哪里?也是需要规划的。他还补充,“现在的野战部队,募兵一个月拿3、4万,征兵一个月可能(拿)不到1万,那部队管教就(会)有问题。”
至于从学者的角度来看,黄介正表示,征兵延长的好处之一是建立并加强情感连结。比如,“妈妈会担心自己的小孩,这对台湾来说是有利的”,因为能让民众与军人的关系拉近。另一个是,“会让更多年轻人觉得社会与军队的连接情感会增加。因为大家都得去,变成全台湾认为每个家庭都跟军队有关联,对国防事务会关心,对国防的支持度会提高。”
黄介正表示,“募兵永远是偏乡或穷人家的小孩去,有钱可以出国的,会觉得国防跟我没关系,穿军服的人去打仗就好。这次乌克兰让很多年轻世代都有自觉,但这些自觉只是关心跟担心,但没有到达要牺牲自己的程度,这需要教育跟沟通,而不是立法院几个党团谈完就这样干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