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下、对人权的侵犯早已受各方关切。多位美国专家呼吁,在中国不可能轻易放弃“清零”政策下,美国应利用拜习会重启美中两国在抗击疫情上的对话。以下是本台记者经纬的报道。
美国国会暨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ongressional 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 CECC)将于11月16日发布《中国人权状况和法治发展年度报告》。这份年度报告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试图以控制公民的方式、主宰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严苛的“动态清零”政策主导下。
《报告》还概述了中国政府在过去一年对少数民族和宗教群体、中国异议人士和人权倡导者实施的审查与酷刑,详细说明中共当局扩张跨国镇压规模,加强对侨民社区的控制和监视,并迫使目标人物回到中国。同时,今年还会着重关注妇女权益的侵犯问题。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周二就在美国国会暨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中国减缓新冠病毒传播,是在损害人权和公民自由的情况下实现的,“动态清零”政策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封控下的心理健康危机
“尤其是那些封锁措施,阻碍了其他人获得食品、医疗保健和其他基本必需品。研究表明,在中国政府对西安、吉林、上海和乌鲁木齐实施封城措施后,医疗保健服务的使用率显著下降。”黄严忠说:“很明显,长期和严格的学校停课和居家令,加剧了国民的心理健康危机。”
今年5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提到了新冠疫情“次生灾害”对中国社会的冲击。他说:“疫情造成的次生灾害,排在第一位的是糖尿病,第二位是自杀,次生灾害造成的伤害超过疫情本身。”
黄严忠认为,远离“动态清零”政策是解决这些人权困境的唯一明智方法。
人权组织“自由之家”中港台研究主任库克(Sarah Cook)分析,中国官员竭尽全力限制中国公众和国际社会获得有关封锁地区情况的信息,包括大范围删除求助帖,操控微博上的搜索词和话题,拘留公开发贴反对清零政策的公民等。在“动态清零”政策下,中国的言论和新闻自由在急速恶化。
本台此前报道,今年10月,“自由之家”发布《全球网络自由年度报告》,中国连续第8年被列为网络最不自由国家。报告指出,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的网络审查力道加大。中国政府持续加强对科技行业的管控,要求平台使用其演算系统宣传中共意识形态。
封控何时到尽头?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助理教授特鲁克斯(Rory Truex)认为,“动态清零政策”应该被理解为一场政治运动。他分析,放弃“动态清零”政策将影响该政策制定者——习近平在中共党内的统治地位。中共二十大后形成的新政治格局,预示了严苛的防疫政策将持续下去。
特鲁克斯说:“中共二十大上,忠实执行‘动态清零’政策的官员被提拔为新一届的政治局常委,即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和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这意味着新的政治局常委在某种意义上受到了‘动态清零’政策的污染。‘动态清零’政策是解释扩大政治控制的幌子,并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强的获取中国人口信息的能力,及扩大国家监控范围的理由。”
黄严忠建议美国应与中方接触并对话,重新开放民间交流。特鲁克斯同样认为,拜习会将是推进美中重新开放交流的重要机遇。
特鲁克斯表示,虽然中国政府在上周五推出了放松防疫管控的“二十条”新规,但不代表中国彻底放弃了“动态清零”政策。他认为,舆论过度解读了“二十条”,未来五到十年内,在习近平的绝对统治下,中国的情况不容乐观。
11月11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对现行防疫政策略有放宽。14日,河北石家庄率先关闭所有市内免费核酸检测网点。在舆论普遍担忧朝令夕改时,15日,石家庄全市核酸检测点再次恢复运作。同日,中共官媒《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要“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记者:经纬 责编:郑崇生 网编:何足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