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有個最讓人捉摸不定的問題,那就是,中國政府什麼時候會放棄「新冠清零」政策?
企業和製造商們都在為利潤擔心,同時,不確定性也在向金融市場擴散。考慮到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核心作用,世界其他地方的領導人和政策制定者正在把中國政府的舉動作為他們國家經濟增長考量的一部分。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一個人,即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上個月中旬召開的中共二十大上,習近平打破常規獲得了最高領導人第三個任期後,他的話變得更加神聖不容質疑。他在二十大上把自己的親信安排進最高領導層,並制定議程,動搖了全球關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何去何從的假設。
由於對習近平的想法缺乏了解,全世界都在左猜右想,哪怕是最小的信號,是否也能表明政府正在微調「新冠清零」政策,以減少對經濟的傷害。二十大閉幕後,出於對習近平強權政治的擔憂,中國金融市場出現暴跌。此後不久,有關放鬆新冠限制措施的猜測曾推動股價飆升。
金融市場似乎每天都有迥然不同的新數據需要消化。低級別衛生官員呼籲降低現行措施的誇張執行力度,高級別官員則重申把清零堅持到底。
當局正面臨著一個兩難選擇。全國範圍內,日新增確診病例達到六個月來的新高,每天通報的新增感染已超過8100例。按照清零策略的要求,官員們正在訴諸於更長時間的封控和耗資巨大的大規模核酸檢測,試圖阻止病毒傳播。
除非習近平停止宣揚「新冠清零」,或明確表示國家正在改變方向,否則一切都將無法確定。
在一個被烏克蘭戰爭、飆升的通貨膨脹以及日益加劇的全球經濟衰退威脅困擾的世界,中國本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第一年,當大多數國家都出現了感染病例激增和大規模死亡時,中國依靠及時封控和集中隔離等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病毒傳播,與世界其他地方相比,中國的經濟也恢復得更快。
隨著新變異株被證明比較溫和,新冠疫苗的接種範圍越來越廣,世界其他地方已不再實行嚴格的疾控政策。中國卻一直堅持使用同樣的高壓手法,它擔心如果改變政策,可能會帶來大量死亡,並且不願進口效力更強的外國疫苗。
隨著每輪新疫情的暴發,以及更具感染性的新變異株的出現,讓習近平會不會取消、何時取消他的大流行疾控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
「中國有一隻踩在經濟活動喉嚨上的靴子,這隻靴子合乎情理的時間早已過去,」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白明(Jude Blanchette)說。「問題是,最權威的聲音繼續重申不會改變做法。」
放鬆防疫政策對經濟影響重大。人們待在家裡,因為擔心出門可能會接觸感染者,導致自己被送進戒備森嚴的集中隔離設施,接受長時間隔離。中國不僅繼續隔離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也繼續隔離與感染者有過接觸的人。許多商店和餐館已經關閉。
位於鄭州全球最大的iPhone製造園區曾在10月中旬實行封控,本月再次進入封控狀態。該園區有20萬名工人,其中一些已逃離工廠,網上大量流傳著園區食品短缺的說法。蘋果本週警告,受這些嚴格措施的影響,公司的銷售額將低於預期。
按照一名分析師的說法,蘋果的警告以及中國最近的疫情形勢是對這家公司在最重要的節日季節到來前的「致命一擊」。的「致命一擊」。
中國的金融市場有時似乎與現實脫節。希望政府改變政策的投資者抓住所有的信息(通常是謠言或消息來源不可靠的報導)做交易,這讓股市坐上了過山車。
華爾街銀行的樂觀報告只提中國開放後的賺錢機會,也助長了股市的增勢。高盛在本週的一份報告裡預測,中國股市可能會在大流行後「重新開放時(和之前)」上漲20%。
通常情況下,投資者會抓住官方信號的機會,即使中國政府實際上並不透露多少信息。例如,衛健委高級官員上週六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他們將堅持新冠清零政策「不動搖」,但政策執行要在合理範圍內。
雖然中國大部分地區仍在堅持新冠清零的做法,但有跡象表明,這種做法正在達到極限。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它們已沒錢支付大規模核酸檢測等新冠防控措施的費用。新冠清零的社會成本也在不斷放大,由於越來越多的人遭受長時間的封控,中國的互聯網審查已無法抑制他們的憤怒、沮喪和不滿。
當局已悄悄地對一些過度做法進行了回應,包括對使用暴力執行限制措施的社區保安進行處罰。週二,山東一個社區的警方宣布,七名保安因毆打和拖拽他人被拘留。這份聲明迅速在中國互聯網上瘋傳,而且沒被審查。
官員們也在做出微小的暗示,如果醫學上的進展能緩解中國醫療體系壓力的話,他們可能會考慮採取新的做法。
上海最近開始提供一種由中國製藥集團康西諾生物研發的新型吸入式新冠疫苗。官員們說,這種疫苗可以顯著提高免疫力,並對一部分仍在接種疫苗上猶豫的人群有吸引力。預計不久將有十多個城市會提供這種疫苗。
兩家中國製藥公司的mRNA疫苗已接近獲得批准,這種技術是美國率先研發、批准的。中國還在與外國製藥公司起草分銷協議,以及研發和收購新冠疾病治療方面取得進展,其中包括一種國產抗病毒藥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上週以上述進展為例,對投資者說,中國開放和放鬆疾控政策的條件正在改善。曾光是在花旗集團舉辦的私人投資者活動上說這番話的。他的話很快在網上迅速傳播,引發金融市場上漲。花旗的發言人拒絕對此置評。
香港Port Shelter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理查德·哈利斯(Richard Harris)表示,對投資者來說,很難判斷這些小信號是否會轉化為更大範圍的放鬆。
「他們正試圖在不放棄核心政策的同時採取不同做法,核心政策仍是新冠清零,」他說。
許多投資者都在觀望,等待更多具體證據的出現。
寰球資本的投資組合經理溫斯頓·馮說,他正在關注廣州有關部門最近幾天如何處理感染病例突然激增的問題。去年,官員們在只出現了相對較少確診病例後採取的應對做法是,嚴格限制人們的行動,用自動駕駛的卡車將食品送進被封控的社區。馮先生說,這次,雖然官員們宣布了大規模核酸檢測的要求,但迄今為止尚未採取全市範圍的封控措施。
「這裡的細微差別在於,正在進行多少這種試驗,」馮先生說道。他預計,中國將在重新開放上採取小步驟,但如果需要,也會實施新的限制措施,以控制地方層面的疫情。
「有的時候人們會有一種向前走了兩步,又退了一步的感覺,」他說。
艾莎(Alexandra Stevenson)是時報上海分社社長。歡迎在Twitter和Facebook上關注她。
Keith Bradsher是《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曾任上海分社社長、香港分社社長、底特律分社社長。他此前曾駐華盛頓報導國際貿易新聞。2013年,他所在的團隊憑藉對蘋果的報導獲得了普立茲獎。1998年,他憑藉對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存在危險的報導入圍普立茲獎。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他:@KeithBradsher。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