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的專欄文章一直在預測中國的衰落。本週,衰落已是毋庸置疑。下坡路不會是平坦的——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我們。
消息稱:中國的死亡率60多年來首次超過出生率。上次發生這樣的情況是由於毛澤東的經濟政策造成的饑荒,估計有3600萬人死於飢餓。現在則是因為,中國的年輕夫婦和許多發達國家的同齡人一樣,不想要孩子。
到目前為止,人口下降幅度很小——根據中國政府的統計數據,去年有956萬人出生,而死亡人數為1041萬人。總人口有14億。這個國家的人口不會很快耗盡。
但長期趨勢對北京來說似乎很糟糕。1978年,鄧小平啟動經濟改革時,中國的中位年齡為20.1歲。2021年為37.9,超過美國。中國的生育率為1.18。而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替代率是2.1。截至2018年,估計中國男性比女性多3400萬——這是獨生子女政策的結果,該政策導致夫婦人工流掉女孩的比例高於男孩。中國的勞動適齡人口多年來一直在減少;一位政府發言人估計,到本世紀中葉,這一數字將降至7億。
如果你認為世界人口已太多,那麼這一切聽起來可能是個好消息。但並非如此。中國越來越有可能未富先老,使數億中國人過上貧困且往往非常孤獨的晚年。摩根士丹利前新興市場負責人魯奇爾·夏爾馬表示,人口下降通常與經濟衰退相關——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就會下降約一個百分點。而中國作為出口樞紐和巨大的市場,四十年來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它的疲軟將波及整個世界經濟。
但中國衰落最可怕的影響是在地緣政治方面。當民主國家遇到經濟問題時,它們往往會變得關注內部和規避風險。當獨裁政權遇到經濟問題時,它們往往會專注於外部並傾向冒險。不能或不會通過政治和經濟改革解決國內不滿的政權,通常會嘗試通過海外冒險來解決問題。
何況北京還報告了近40年來最慢的經濟增長率,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經濟增長緩慢的直接原因是習近平對新冠危機的災難性處理不當——苛刻的封鎖、拒絕外國疫苗、突然放開、持續撒謊。
但中國經濟在大流行之前就已經陷入困境:房地產泡沫即將破滅,資本外逃創歷史新高,香港不再是一個相對自由的城市,華為等中國公司因間諜活動和知識產權盜竊問題在西方國家越來越不受歡迎。
一個務實的政府或許能夠應對這些挑戰。但習近平史無前例地第三次擔任最高領導人,任命了一批應聲蟲進入政治局。如果經濟狀況惡化——也可以說正在惡化,他們更有可能通過侵略而不是改革來解決問題。想一想在入侵福克蘭群島前夕通貨膨脹的阿根廷,或者在入侵科威特之前破產的伊拉克。
美國該怎麼辦?三件事。
第一,威懾力。基輔在軍事對抗莫斯科方面做得越好,北京就會越深刻地吸取教訓——拿下台北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容易。台灣越早獲得大量易於使用、難以被鎖定目標的武器,如毒刺導彈和標槍導彈,中國的軍事規劃人員就越不會輕易踩雷。美國越是幫助日本、澳洲等盟國加強軍事力量,對中國的地區野心的威懾作用就越大。
政府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它需要做得更多、更快。
二是貿易緩和。試圖通過川普的關稅來懲罰北京,這只會令雙方關係更加緊張,同時在經濟上損害雙方。我們應該提出撤銷這些關稅,以換取中國保證會結束對美國機構的駭客攻擊活動。
如果中國弄虛作假,可以重新徵收關稅並加倍。
最後是人權。國務院應該抓住每一個機會,為中國的持不同政見者大聲疾呼。黎智英和秦永民等名字,對於美國人來說,應該和1970年代的安德烈·薩哈羅夫和納坦·夏蘭斯基一樣耳熟能詳。在與中國官員的每次雙邊會談中都應該提到他們的名字,這不僅是出於對他們生命安全的關注,也是為了提醒我們,我們與北京的根本分歧不是戰略性的。而是道義上的。
從長遠來看,我們對中國最大的希望是其人民。在未來幾十年的動盪中,我們能做的最大投資就是對他們保持信心。
Bret Stephens自2017年4月起擔任《紐約時報》觀點與評論版面的專欄作家。他於2013年在《華爾街日報》工作時獲普立茲評論獎,此前還曾擔任《耶路撒冷郵報》主編。歡迎在Facebook上關注他。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