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星期三

英报告建议为港高危记者提供紧急签证 港自媒体有多大生存空间?

英国国会跨党派香港小组(APPGHK)最近发表报告,指香港新闻自由持续迅速恶化,其中提出支援香港或转战海外的粤语自媒体或独立记者。刚于台湾创立《光传媒》的独立记者梁嘉丽,和《ReNews》一人媒体记者林彦邦,分别接受本台访问时称,由《苹果日报》和《立场新闻》被迫解散后转型1年,营运仅勉强糊口,要获实际支援亦都「相当困难」,因恐稍一不慎就会触及「国安红线」。

英报告指港新闻环境恶化 建议支援港或转战海外的独立记者

英国国会跨党派香港小组周一(24日)发表题为「Inquiry into Media freedom in Hong Kong: the case of Jimmy Lai and Apple Daily」报告,指香港新闻环境愈趋恶化,自2020年《港区国安法》生效后,至少28名新闻从业员被起诉,当中逾半数仍被拘禁;另至少8家独立的新闻机构为保护员工而决定停运,包括《众新闻》、《传真社》等,以及2间因被控违《国安法》而被迫关闭,包括《苹果日报》和《立场新闻》,导致近1000名新闻从业员失业,当中逾200人离港。

翻查资料,这股港媒倒闭潮在2021年6月《苹果日报》停刊后出现,迄今近2年。同时,这批失业大军仍有不少人转型为独立记者或自组自媒体,坚持粤语媒体专业。当中不少于过去1年相继在香港成立,包括《大城志》、《集志社》、《Channel C》、《法庭线》、《ReNews》;另有海外的《绿豆》、《追新闻》和《棱角媒体》,其主要以各大社交平台或订阅网站,发布即时和专题新闻,各均有2至6万订阅。

而APPGHK今次报告向英国政府建议,包括为不符合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签证申请计划,而又面对风险的香港记者提供紧急签证;以及为被迫离开或流散到英国的香港记者,提供资金以重返新闻专业和粤语媒体等。这些措施对香港自媒体或独立记者的帮助有多大?

港自媒体:实际支援是「相当困难」

前《立场新闻》采访主任林彦邦以一人之力营运《ReNews》迄今约1年,他向本台称,其媒体主力报道政治犯相关的新闻,以填补被主流媒体忽视的空白。目前经营主要靠订阅收入,但要吸引更多读者「课金」订阅困难重重,每月仅勉强糊口,形容月薪较以往少30至40%,指「即使有一定规模的《独立媒体》,目前仍处于年年亏损的状况」。

林彦邦称,外界任何对新闻业的支持「当然是欢迎」,但实际支援却是「相当困难」。

林彦邦说:仍在香港的小型传媒或独立的媒体,很难与外国政府、组织有联系,更何况是直接的资助,这是可能牵涉到勾结外国势力。当然我不认同,但问题是以往有NGO与海外有任何资金往来都成为罪证。

林彦邦又指,港府重新将《基本法》23条立法放入立法会议程,以及拟立法规管众筹,变相令独立记者或媒体有更大法律风险,更难筹集足够资金继续营运。

最大考虑并非资金 而是法律风险

至于1年多前转职独立记者的前《苹果》港闻专题组记者梁嘉丽,上月赴台湾与一群香港记者创建《光传媒》,希望以独立思考、求真的精神,为港人争取一个专业粤语新闻空间。《光传媒》现成立了两星期,获逾1万人追踪。

梁嘉丽向本台总结经验时,指自己亦是「勉强生存」,更透露不少同行要靠兼职或散工帮补,如送外卖、翻译或撰稿员等。

她同样「密切留意」众筹法和「23条」的发展,认为香港独立记者不论身处本地或海外,最大考虑并非资金,而是法律风险、及能否重获以往的新闻和言论自由。她坦言,现在要离港后才能拥有自由。

梁嘉丽说:在香港的气压低下,那种「白色恐怖」,令我觉得要自由地报道是很困难,或将被访者的内容全面报道,坦白说我有自我审查。离开香港后,可以发挥的新闻和言论自由度大些,我们都在摸这条路要怎么走。

冀同行互助 扩大当地不同专业人脉网络

梁嘉丽指,《光传媒》与大部转战海的独立媒体一样,都是「摸著石头过河」。过去疫情下公众习惯了网上直播、视像访问,变相让地域空间限制减少,较易处理香港官方记者会和活动新闻,但深入在地采访则较为困难,难有第一手资料。至于找受访者方面,她指受累政治风险和社运创伤而「变得愈来愈难」,只能依赖海外人士,故「同行互助、建立和扩大当地和各国政界、学术等不同专业人脉网络,适应新的媒体生态和时差等,都是大家很需要的」。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毕子默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