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调查报告《第一代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出生于80、90年代随着城市发展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为中国现代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但已接近退休的这一代农民工,迎来的不是清闲的晚年,而是病痛缠身,无钱养老的窘境。那么,第一代农民工无法颐养天年究竟是谁的过错?本期节目将就这份报告引发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参加讨论的嘉宾是美国马里兰州战略与信息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第一代农民工如蝼蚁般地工作生活
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仇凤仙根据第一代农民工做了一项研究,她发了2500份问卷,访谈了200人,调查发现这些人并非不努力,努力并不能改善他们的处境。仇凤仙用社会脆弱性来描述他们的处境,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他们的命运深受社会排斥性政策的影响,远超过个人可控范围。
所谓第一代农民工指的是,生于70年代前,在八、九十年代进城打工,大约有8000多万人口,许多人务工超过30年。他们最能挣钱的青壮年时期,恰好是城市发展最快的三十年。但时代的红利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他们打工半辈子,还是没能存下钱。
在这三十年间,他们经历了城市清退农民工、城市下岗潮等限制。城市需要他们,就吸纳他们,不需要了,就清退他们。他们一直没有稳定持续的工作,一直在城乡之间来回摇摆。
第一代农民工大多做的都是本地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建筑业和人力装卸。这些活很多都是黑工,欠薪等权益侵害事件屡屡发生。
据仇凤仙介绍,第一代农民工外出,使命是为了子代和家庭,而非自我发展。虽然他们在城市打工大半生,但是家庭子代实现代际跨越的比例并不高,只有不到百分之20的农民工子弟上了大学,在城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百分之63.5%的子女一样也成了农民工。
第一代农民工大多数年龄在50多岁,也有6、70岁的,尽管他们有养老意识,但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个年龄,家庭处于最需要用钱的阶段,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婚姻,他们耗光了所有的积蓄,到头来一无所有。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22年,中国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约有8632.1万人。再过十年,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将迈入60岁,他们的养老问题将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
新农合报销低 农民工有病不敢就医
第一代农民工大多从事高强度、高风险、高污染、低收入的“三高一低”工作。30多年的流转,城市给他们带了一身伤病外,可能没有更多的记忆。
仇凤仙教授的调查显示,将近65%的第一代农民工表示,他们从来没有参加过体检。63%从来没有在务工所在地看过一次病,没有及时获得医疗待遇。
他们最多就是忍一忍,自己买药处理。这个比例占到了58.5%。如果受了伤,去正规大医院看病的不到12%。
第一代农民工基本上伤痛都不回家,回家怕耽误挣钱,怕失业,怕花车钱,怕进医院花大钱,所以他们都是能忍则忍。
八、九十年代,农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直到2010年新农合基本覆盖全中国,但不能异地携带。农民工打工时生病,必须先回户籍所在地的医院,确认不能诊治,办转诊手续,再回到工地看病才能报销,前提是自己要先垫钱。
另外,在乡镇看病,报销比例可以达到95%,但到了省外,报销比例减至50%左右,而且很多药品和医疗服务不在医保范围内,所以实际报销比例更低。
所以,新农合的属地化报销制度,原则上限制了第一代农民工在外流动过程中及时获取医疗服务。
新农保给付杯水车薪
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退休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在问卷调查中,百分之60的人选择,“干到干不动为止”,还有76%的人说60岁不回家休息。
在养老规划方面,他们在外务工存了多少钱? 够不够养老?结果令人震惊。有百分之55的人存款在5万元以下。还有15%的人没有存款。他们一辈子挣钱都用在家庭,儿女教育和结婚,还有买房上,无暇顾及自己养老问题。
那么农村实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可以提供一些保障?仇凤仙教授的调查发现,参加新农保的有65%,没参加的占26%,参加职工养老和个人购买的商业保险的不到10%。
据介绍,一些地方新农保缴纳档次,由各地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制定。调查发现,将近7成农民工缴纳比例集中在最低的几个档次。
根据中国国内媒体的报道,2022年新农保缴费200元档次比5000元更受欢迎。主要原因有三:一、按照低档次缴费是人们的通病。很多人不了解多缴多得的概念。二、很多人觉得低档次的缴费性价比更高。这主要是因为低档次的补贴比率反而比高档次的要高。第三是民众不看好未来养老金待遇,担心出现贬值。
以上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f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
撰稿、主持、制作:饶怡明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