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星期二

哈馬斯襲擊與以色列的「永恆困境」

一支被普遍認為由各種武裝分子混雜而成的哈馬斯武裝對以色列領土發起了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侵略,給後者帶來極大的心理衝擊,以至於令人對其國家根基產生質疑,也就是它的軍隊、情報機構、政府,以及它管控數百萬生活於其中的巴勒斯坦人的能力。

這場因哈馬斯的襲擊而起的戰爭已經導致700名以色列人喪生,但與1948年因色列建國引發的戰爭或1973年贖罪日戰爭不同,它並非是一場關乎以色列國家存亡的鬥爭。然而,在那兩場戰爭已經分別過去75年和半個世紀後,村莊再一次被踐踏、人質被劫持、平民百姓在絕望中被巴勒斯坦武裝人員殺死,這一切都喚醒了一種原始的恐懼感。

「以色列的震驚是刻骨銘心的,」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國際法教授尤瓦爾·沙尼說。「這其中有對哈馬斯的憤怒,也有對讓這一切得以發生的政治和軍事領導層的憤怒。這麼強勢的一個政府理應防止這種事情發生,然而建國75年後的今天,政府沒能履行其首要職責:保護國民的生命。」

和贖罪日戰爭爆發時一樣,如此重大的情報失敗令人在憤怒中還夾雜著難以置信。

1973年時,人們認為在1967年以色列以迅雷之勢取得六日戰爭勝利後,敘利亞和埃及已經是強弩之末。在今天,人們漸漸開始相信哈馬斯對大規模的暴力已經失去興趣,甚至可以利用它去削弱約旦河西岸相對溫和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從而打消巴勒斯坦建國的可能性。

「我們是在容許巴勒斯坦最極端的勢力發展壯大,這一點被忽視了,現在大家都看到以色列毫無準備,無論戰略還是操作,」耶路撒冷政治學家什洛莫·阿維內裡說。

週日在斯德洛特,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正對加薩發射的火箭進行攔截,一個穿著牛仔褲和馬球衫的人趴在自己的車旁。
週日在斯德洛特,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正對加薩發射的火箭進行攔截,一個穿著牛仔褲和馬球衫的人趴在自己的車旁。 TAMIR KALIF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無論這場剛剛開始的戰爭將會如何收場,書都翻到了新的一頁。到頭來,以色列還是沒能擺脫自1948年建立現代國家以來一直糾纏著它的衝突:兩個群體——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對地中海和約旦河之間的同一個狹長地帶持有領土主張。

它的富有、繁榮的創業公司文化和日益為中東地區所接納並不能永遠掩蓋以色列從根本上的不穩定性。如今它的形象受到了嚴重破壞,在最初同仇敵愾的情緒過後,以色列在社會和政治層面應該會面臨一場深刻的動盪。

人們曾經忘乎所以地談論著在拜登政府的斡旋下,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會如何達成劃時代的關係正常化協議,如今由於哈馬斯的襲擊,這無疑顯得過於樂觀了。

遭受這一打擊之際,以色列內部正深陷不安。作為國家安全核心而備受敬仰的以色列國防軍居然讓巴勒斯坦實現這樣一場多面夾擊的進攻——後來又表現得反應遲緩,人們對此感到失望,並普遍認為納坦尼雅胡政府注意力嚴重分散。

廣告

它正在全力推進一場引發劇烈爭議的司法改革,最終會削弱司法的獨立性,從而破壞民主的權力制衡,這似乎讓加薩的局勢成了不那麼重要的事。

以色列人對政府這一計劃的抗議之強烈導致軍方要面對超過10000名預備役軍人威脅拒絕服役的狀況,這極大地分散了軍方的注意力。哈馬斯的襲擊發生後,這樣的威脅不存在了。同樣在分散注意力的還有強硬派政府部長們支持的那些瘋狂的西岸定居點計劃。

「政府把心思都放在一個跟國家安全無關的計劃上,」沙尼說。「這和以色列糟糕的表現是有明確關聯的。這對納坦尼雅胡的形象沒什麼好處。」

1973年10月8日,贖罪日戰爭的第二天,敘利亞戰機對戈蘭高地的以色列部隊發動攻擊。
1973年10月8日,贖罪日戰爭的第二天,敘利亞戰機對戈蘭高地的以色列部隊發動攻擊。 ZE'EV SPECTOR/GPO, VIA GETTY IMAGES

贖罪日戰爭給以色列造成了同樣的心理休克,但沒有在第一時間導致國家政治的轉向。然而在四年後的1977年,自建國以來一直領導國家的工黨敗選,右翼的利庫德政府以一邊倒的優勢上台,此後的近50年裡,工黨始終沒能真正恢復過來。

納坦尼雅胡的右翼政府無疑正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他們需要做出痛苦的抉擇——以色列在加薩的報復行動究竟應該進行到什麼程度。在被美國認定為恐怖主義組織的哈馬斯掌控下,擁擠的加薩常年處於貧困和怨恨中,被以色列封鎖了16年。

多年來,以色列內部漸漸開始認為,巴勒斯坦問題已經不構成問題,隨著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定居點不斷擴張,戰術性拖延政策可以確保巴勒斯坦國永遠不能成為現實。

廣告

衝突變成了「狀況」,用這樣一個平淡的詞來表達一種會爆發的現狀。納坦尼雅胡成了拖延方案的倡導者,兩國方案已經名存實亡。以色列與多個較小的阿拉伯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巴勒斯坦問題幾乎已經從全球議題中消失。人們開始談論一個全新的中東。

然而這一切都無法掩蓋房間裡那隻大象:被欺辱和邊緣化的巴勒斯坦人的憤怒與日俱增,今年已經出現暴力事件增加的跡象。

現狀從來就不是那樣。以色列穩步擴大對西岸佔領區逾260萬巴勒斯坦人的控制,並遏制被包圍的加薩——那裡生活著另外210萬巴勒斯坦人,這一切的常態化,是在醞釀流血。

哈馬斯軍事機構領導人穆罕默德·德伊夫通過預先錄製的影片表示,此次「行動」的目標是確保「敵人能明白,他們肆意橫行的日子已經過去」。這段聲明顯然是希望在加薩和西岸的巴勒斯坦人站起來,不要甘於任人宰割。

但雙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阿維內裡說,這場行動向世界表明,「對哈馬斯來說,每一個以色列猶太人都是合理的擊殺目標。」這無助於讓西方政府接受巴勒斯坦人在更廣泛層面上的訴求。

納坦尼雅胡承諾一場「漫長而艱難的戰爭」現在已經進入「進攻階段」,不會有任何的約束和暫緩,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已經有超過35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

用一場壓倒性的進攻讓哈馬斯再也不能發起類似的行動顯然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目標。可以借鑒2006年在黎巴嫩南部的大規模進攻;那裡的邊境地區此後一直相對平靜,不過本週日真主黨對雙方爭奪中的舍巴農場的三個以色列哨所進行了火炮打擊。

然而在加薩,哈馬斯可能掌握著數十名以色列人質,這將是一個令情況變得非常棘手的因素。以色列是不會放下自己人不管的。如果以色列的進攻導致對方處決人質,在國內政壇就會成為一個爆炸性的問題。在最初看起來相當蹩腳的表現之後,納坦尼雅胡要面對的是他生涯中最為複雜的一場挑戰。

「不成比例的、附帶性的損害會促使人們提起國際法問題,」沙尼在提及以色列即將開展的進攻時,談了使用軍事力量的法律限制。「但是政治上沒有多少理由去限制。這對以色列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週六早上6:30,從加薩城發射的火箭向以色列飛去。
週六早上6:30,從加薩城發射的火箭向以色列飛去。 SAMAR ABU ELOUF FOR THE NEW YORK TIMES

Roger Cohen是《紐約時報》巴黎分社社長。他已經在時報工作了33年,曾擔任駐外記者、國際新聞編輯和觀點版面專欄作家。2023年,他作為報導烏克蘭戰爭的時報團隊成員獲得了普立茲獎和喬治波爾克獎。點擊查看更多關於他的信息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點擊查看本文英文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