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星期日

中國人哀悼李克強,也哀悼一個希望尚存的時代

人們在社群媒體上發布他承諾中國將繼續向世界開放的影片。他們分享他站在沒過腳踝的泥濘中探望洪水災民的照片。他們甚至提到他擔任總理第一年時的經濟增長目標:7.5%。

週五,68歲的李克強去世,引起了網民的自發哀悼。李克強擔任總理長達十年,是中國的「二把手」,直至今年3月。

在許多中國人當中,李克強的去世激起了對他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的懷念:那是一個經濟前景更好、對私營企業更開明的時代。這樣的反應顯得極為刺目,表明了中國國內對習近平領導的不滿。去年,這位強硬派領導人在設法廢除了長期以來的兩屆任期限制後,史無前例地獲得了第三個任期。

社群媒體上一條又一條的發言中,人們更多讚揚的是李克強的主張和言論,而不是他在習近平領導下做出的政績。在李克強任總理期間,推動經濟政策制定的人是習近平。

2011年,李克強在德國慕尼黑參觀寶馬車廠。
2011年,李克強在德國慕尼黑參觀寶馬車廠。 TOBIAS HASE/DPA,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李克強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權力最小的總理。他的逝世所引發的悲痛反映了公眾對一個已被拋棄的改革與增長時代的失落情緒,以及生活在毛澤東以來作風最專制的領導人習近平治下的中國,人們所感受到的深切無力。

在多家社群媒體網站上廣泛流傳的一篇文章稱,許多中國人在李克強身上看到了自己——「十年間苦苦支撐卻節節敗退」。

被分享最多的內容是李克強承諾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將繼續敞開的短片:「黃河長江不會倒流。」在中國的審查機器開動後,部分影片隨後被刪除或無法轉發。

在社群媒體平台微博上,許多對他的突然離世表示震驚的帖子都遭到審查。稱他為「人民的好總理」和「偉人」的評論也不能倖免。被允許發表的評論基本都是「安息吧」。

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李克強的去世讓他們得以釋放壓抑已久的沮喪、憤怒和焦慮,這樣的情緒源於他們認為習近平對經濟處理不當。習近平打擊私營部門,破壞了中國部分最成功企業的發展。他疏遠了中國一些最大的貿易夥伴,並和俄羅斯等國家走得更近,同時還用忠於他的人換下了具有改革意識的領導人。習近平將政府重心更多轉向意識型態而非經濟。

對這些中國人來說,擁有法律和經濟學學位的李克強代表了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帶領國家走出貧困的務實派技術官僚。他們複述了李克強2013年上任總理後,在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的開場白。

「我們將忠誠於憲法,忠實於人民,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李克強這樣說。

人們在感慨他的死訊時表示,他們不敢相信當時國家的經濟增長目標是7.5%。2022年,中國未能實現5.5%的經濟增長目標;今年的目標沒那麼高,但許多專家也認為不太可能達成。

人們還列出了李克強最著名的發言:「有權不可任性」和「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

李克強一向大力倡導創業和創新,許多企業主和投資人都曬出了李克強在參觀他們企業時留下的合影。他們懷念政府鼓勵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的情景,稱那是創業的黃金時代。「他就這樣突然離開了我們,」一位丁姓互聯網商人寫道。「順道帶走的還有那黃金十年。」

2018年,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左)與李克強在北京會面。
2018年,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左)與李克強在北京會面。 POOL PHOTO BY MARK SCHIEFELBEIN, VIA GETTY IMAGES

他們貼出了他在2020年1月新冠病毒肆虐武漢之時訪問這座城市的照片。直到近兩個月後最初的疫情已得到遏制,習近平才姍姍來遲。他們貼出了李克強探望洪水和地震災民的照片。習近平遠離受災現場的作風眾所皆知。

他們還轉發了李克強與其他政府領導人親切交談的一系列照片,這與習近平同下屬一起亮相時頤指氣使的肢體語言形成鮮明對比。

有人感謝李克強的坦誠,他曾在2020年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中國雖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還有6億人的月收入不到1000元。這番表態被認為戳穿了對習近平關於全面脫貧的宣言。

「沒有完美的人,沒有完美的政治家,」一位名叫嚴曉雲(音)的前記者寫道。「但人們不應忘記他捅破真相的勇氣。」

公眾在週五的反應是自去年11月的「白紙運動」以來最為激烈的情緒宣洩,當時許多城市裡數以千計的中國人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嚴厲的「清零」政策,還有更多的人加入了網路抗議。

2020年,李克強在武漢。社群媒體上的哀悼者發布了他在新冠病毒肆虐時訪問這座城市的照片。
2020年,李克強在武漢。社群媒體上的哀悼者發布了他在新冠病毒肆虐時訪問這座城市的照片。 LI TAO/XINHUA, VIA ASSOCIATED PRESS

高層領導人的去世一直都是中國政壇的敏感事件。有記者和評論人士猜測,李克強的去世,是否會像1989年失勢的前中共領導人胡耀邦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後那樣,引發抗議活動。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不會,因為習近平對互聯網的管控非常嚴格。人們推測李克強的葬禮應該不會像胡耀邦那樣高調。

與公眾的悲痛相反,中國官方媒體起初淡化了李克強的死訊。各大新聞網站只把不到百字的公告放在了第三或第四大新聞的位置,排在習近平會見加州州長加文·紐森,或習近平推出指導民政工作的新書之後。

這樣的低調處理引發了網民熱議,因為它反應了他們眼中習近平對李克強一貫的羞辱和蔑視,哪怕在他去世後也是如此。

「活得鬱悶,死得憋屈,」一位中國記者告訴我。「我們不都這樣嗎?」


袁莉為《紐約時報》撰寫「新新世界」專欄,專注中國及亞洲科技、商業和政治交叉議題。點擊查看更多關於她的信息。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點擊查看本文英文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