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星期二

港府首划一延投票1.5小时 评论:自取其辱反映「失败的选举」

香港新选制下首个「爱国者」区议会「选举」,创史上民间直选最低投票率27.54%,惟背后港府的付出相当大,除了大洒数以亿计公帑宣传及「义载」长者投票,更为晚上7时半「突然」爆出的电脑系统故障,而改为人手点票,并首次临门划一加时1.5小时投票,惹来「造票」疑云。有分析质疑,今次官方加时做法明显不公,令人更加质疑香港改制后的选举公正性、公信力,更指出事实证明即使港府招数用尽,都无法谷票,更自取其辱地突显一场「失败的选举」,「在不正常制度下的选举,任何不正常的东西都可以是正常」。

电子选民登记册系统「死机」 加时1.5小时投票

重整选制后首场区议会「选举」,在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早上8时半展开。港府高调总动员筹备,催谷地区直选投票率,表明「不容有失」,惟偏偏电子选民登记册系统在当晚7时半左右「死机」。特首李家超周一(11日)凌晨与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席陆启康一同见记者交代事件。陆启康就故障致歉,哽咽称愧对同事和无法投票的市民,但暂未能评估有多少人因故障无法投票,强调加时1.5小时投票措施「合理、合适」。

陆启康说:「昨天问我们是否『谷投票率』,我想若要用这个方法都真的很失败,不停地说不容有失,但就是有失,这件事我们除了无奈之外,我都不知可以说甚么,但我们要有负责任的做法,调查完知道了结果,到时觉得若有人要问责,我无所谓。」

李家超称,系统故障令选举与预期有落差,已要求选管会成立专责调查小组,3个月内提交报告,但形容是「突发事件」,强调选举整体是公平、公正:「当然整个选举都很成功,我觉得整体是成功的,我们亦不应该因为一个系统的故障而抹煞了整个选举。」

以往的「选举」甚少出现投票加时,即使有,亦都均按票站特殊情况而决定时长。(粤语组制图)
以往的「选举」甚少出现投票加时,即使有,亦都均按票站特殊情况而决定时长。(粤语组制图)
选管会晚上10时13分,即原定投票时间结束前约只有17分钟宣布,决定将所有投票站顺延开放至午夜12时,即加时1.5小时。(粤语组制图)
选管会晚上10时13分,即原定投票时间结束前约只有17分钟宣布,决定将所有投票站顺延开放至午夜12时,即加时1.5小时。(粤语组制图)

「异常加时」对影响投票公正性引起争议

究竟今次选举「异常加时」有否造成不公?据港府资料,系统当晚7时42分发生故障,及后晚上8时21分决定改用人手按印刷版登记册派票。当晚截至10时,全港逾600个地区直选投票站中,大部分票站轮候时间均少于30分钟,只有不足3%部分票站要轮候30至60分钟,约1%票站要轮候多于90分钟,包括湾仔选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书院票站、康湾选区港岛东体育馆票站、黄大仙东选区凤德社区中心票站、中区选区英华女学校票站等。选管会晚上10时13分,即原定投票时间结束前约只有17分钟宣布,决定将所有投票站顺延开放至午夜12时,即加时1.5小时;每小时投票率由晚上7时半至午夜12时更出现「真空」 。

不过,鉴于「选举」投票时间的长短,对影响投票公正性引起不少争议,港府亦「高度重视」。以往的「选举」甚少出现投票加时(见下表),即使有,亦都均按票站特殊情况而决定时长,或因应等候投票人数众多而以「截龙」方式,让原定结束时间前已到达票站的市民完成投票;当中加时最长不超过22分钟,大部分均预先在投票结束前数小时通知。

值得留意是,2021年12月的立法会「选举」已开始使用电子选民登记册,惟亦曾出现系统或电力故障而要加时,不过只是有11个票站因而延长2至22分钟投票时间。

区议员:30%建制「铁票」都守不了

沙田区议会主席麦润培,曾参选2019年在内等多届区选,今届不寻求连任。他认为,「截龙」是较为合理做法,认为选管会今次「临门加时」安排并不公道。

麦润培说:「本来表明了投票结束时间,而选管会已有机制就电脑系统问题作危机处理,即改用人手处理。其实并不需要延长时间,延长时间只会令人觉得是否还有票未倒出来?是否因为未达标?因为28%以下的投票率,是一个很核突(粤语,意指难看)的选举结果。在不正常制度下的区选会选举,任何不正常的东西都可以是正常。」

另一值得注意是,今次区选不同时间的投票率,仅稍低于改制后首个「爱国者」立法会「选举」。而当晚7时30分至12时的投票率,只是增长3.01%。本台当时在观塘和大埔区多个票站实地视察,除了饭后时后稍见少量选民排队投票,在9时半后只有零星市民出入票站,至10时半后更不见人影,未见如官方所言「有人未及时投票」,或「急赶」投票的人潮。

麦润培认为,以往经验而言,上午多为建制支持者投票,以中年、长者为主;晚上7时半后均是催票黄金时段,亦多数是非建制支持者投票,以年轻家庭、青年人为主,而今次结果反映港府出尽全力仍未能吸引非建制选民之馀,30%建制「铁票」都守不了。

麦润培说:「即是有一堆建制派的票,经过政府强烈推动、大费周章的宣传,都取不足28%(投票率),真得很难看。」

学者:新选制「选举」公信力难令人信服

据资料,2017年港府建议缩减投票时间,《传真社》当时曾分析两届立法会选举票站调查数据,发现约6成在最后2小时及最后1小时的受访选民支持非建制派,比例均属全日最高。

资深香港选举研究学者、前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锺剑华,向本台分析认为,改选后首个立法及区会「选举」,以清一色「爱国者」主导,将泛民拒之门外,大削民间直选比例下,反映港府动员能力不足、新选制的选举公信力都令人难以信服,反对港府的「成功论」。

锺剑华说:「对政府有意见的人都不出来投票,而两次投票率近乎一致,只有2成多至3成之间。今次已用尽奶力谷票,即过去2年,政府不但没有增加支持政府『改革』的人,反而出来投票的人更少了,即使两个选举性质不一,这是完全没有公信力的『假选举』。当然应该愈多人投票,令政治授权愈清楚,才叫作成功。只有2成人投票是政治授权很脆弱,如何叫成功?只是证明了,改革选制不被大部分港人同意及接受,故冷处理。」 

今次「区选」加时下最终投票率仅达27.54%,继改制后的立法会「选举」后,再创史上最低,远低改制前2019年区选的逾7成、2015年区选的逾47%。

记者:李若如 编辑:温晓平 网编:江复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