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星期五

楊健興:最艱難時刻最需要記者 記錄變遷香港有價值

【獨媒報導】《港區國安法》實施後,《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和《眾新聞》相繼停運。記協前主席兼前《眾》主筆楊健興出席民主黨網台節目談及新聞行業價值,他指其實最艱難的時候,最需要記者,也是對新聞工作者要求最高的時候,「要頂得住外邊風大雨大、有形無形嘅壓力」。他感嘆有心做記者的年輕人苦無「舞台」,找不到地方做新聞,並指社會出現太多令人氣餒的事,繼續從事新聞工作「的確需要更大嘅勇氣同信念,去走呢條路」。他又寄語香港新聞工作者「把火唔好熄」,正因香港經歷空前變化,更有理解、記錄、報道和分析的價值。

記協前主席兼前《眾新聞》主筆楊健興出席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劉慧卿的網台節目「ChatDP with Emily Lau」,節目完結後他被記者問到對《基本法》23條立法有何關注,楊健興表示關鍵在於最終內容,是否對新聞工作者有足夠保障。他指過去做新聞認為「事實就是最好的抗辯」,但現在「會有所懷疑,所謂可以保障得到你嘅最後防線『事實』,係咪仲可以保護得到你?」


頂住風大雨大 滿足感或更高

有記者問到從事新聞工作既然多了限制,還有甚麼意義?楊健興表示改變的是香港的客觀環境,新聞的價值或重要性從來沒有改變,不應因一些法例的出現、引用、檢控,而改變對新聞重要性的看法。他說,新聞依然是新聞,新聞工作者仍然是第四權和一名監察者,忠於「客觀基於事實」,並提供空間讓人發表不同的意見。他強調新聞價值的吸引力沒有減少,只是客觀環境導致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的價值產生懷疑,甚至不再相信。

楊健興感嘆,其實最艱難的時候,是最需要記者,亦對記者的要求更加高:「我反而會掉返轉去睇,啲人可能會認為阿Q(精神)都唔定,其實最艱難嘅時候,係最需要記者,最需要記者去做返記者應該做嘅嘢,如果咁樣去睇嘅話,新聞價值係更加之高、重要,當然亦都會對新聞工作者嘅要求更加之高,就係要頂得住外邊風大雨大、有形無形嘅壓力。頂得住嘅話,個滿足感、獲得感會更加之高。」

媒體自我審查令公眾「仇視政府言論」

《獨媒》問到對香港未來新聞環境的看法時,楊健興說,香港新聞機構的自我審查情況越趨嚴重,一些媒體一旦觸及到他們認為或會令到公眾仇視政府的言論時,自然會出現緊張:「宜家媒體獨立地專業去判斷、處理新聞嘅空間係越嚟越窄,呢個其實唔係主流社會所希望見到。」

楊健興以港鐵月台候車位置的「黃線」比喻,指「黃線」清晰可見,乘客亦可知道列車駛入車站,但現在香港的「紅線」是看不見的,而且會移動:「列車嚟到嘅時候已經係太遲,係一種咁樣嘅情況。」他希望,未來香港新聞行業或媒體可變得多元,有不同大大小小的媒體,且社會可提供空間給「有心做」的媒體營運,沒有不必要的限制或恐懼,而公眾亦會認同有這樣的需要,並身體力行去支持不同的聲音。

難鼓勵人入行 充斥很多令人氣餒事

楊健興現時在香港樹仁大學擔任兼職講師,教授新聞與傳播學系學生。他相信,現時做新聞的環境非常惡劣,眼見到很多有志做記者的年輕人苦無「舞台」,「十八般武藝,想大展拳腳,但搵唔到地方做新聞。」他又說,新聞環境惡劣是客觀現實,寄語香港的新聞工作者「嗰把火唔好熄」,要相信對新聞價值的認同,不要開始懷疑一些基本的東西。他更苦笑說:「宜家已經好難鼓勵啲人入行,因為實際上行入面,有好多好容易會令人氣餒嘅嘢,的確需要更大嘅勇氣同信念,去走呢條路。」

記錄香港空前變化 亦是一大吸引力

楊健興最後提到,香港實質的變化會陸續出現,惟在新聞工作者的角度來看,是很有吸引力:「太多嘢你過往估計唔到嘅,其實都會出現,你(係)完全想像唔到。點樣去理解、記錄、報道、分析呢啲變化,對新聞工作者嚟講其實都係一個好大嘅吸引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