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9日星期一

俄乌战争两周年之际 乌克兰如何看待北京立场?

当地时间2024年2月24日,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两周年纪念日。久拖不决的俄乌战争引发各方关于“乌克兰疲劳症”的担忧。

2024年2月1日,欧盟克服内部阻力决定追加500亿欧元支援乌克兰。近期美国向乌克兰增援610亿美元的法案在国会受到部分议员阻挠,2024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为特朗普如若再次当选的情境中美国和北约是否继续挺乌增添不确定性。

2023年2月24日,即俄乌战争一周年的时候,中国外交部曾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虽然表示反对使用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但是该文件既没有明确俄乌战争中的侵略方,也没有呼吁俄罗斯撤军。

乌克兰民众对北京立场观感负面

正在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马杰伊·贝尔大学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的乌克兰青年尤里·鲁萨纽克(Yurii Rusaniuk)向美国之音表示,虽然北京声称“劝和促谈”,但明显偏向俄罗斯一边。“乌克兰民众对中国人民普遍友好,但对中国政府支持莫斯科的立场观感负面,”他说。

他认为,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两年之久,何时结束将取决于西方盟国何时向乌克兰提供能够战胜俄罗斯的军事装备和物资,乌克兰必须恢复其在1991年取得国际认可的疆界(即“91边界”),而西方盟国一直担心局势进一步升级而对此犹豫不决。

鲁萨纽克打算在斯洛伐克完成学业后归国,为乌克兰反攻和重建尽己所能贡献才干,提供志愿和专业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乌克兰于1992年建交,承认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的主权和包括克里米亚半岛在内的领土范围,是最早与乌克兰建交的国家之一。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后,北京对此既未予以承认,也未予以谴责。

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中国驻欧使节释放矛盾信号。对于乌克兰政府关于恢复1991年国界的主张,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曾于2023年表示:“我不认为有什么不行”;而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则称,克里米亚是否属于乌克兰“取决于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引发外交风波和舆论海啸。事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声明称卢沙野争议言论仅为其“个人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傅聪这番不反对乌克兰“91边界”主张的表态是在欧盟中国商会“中欧商业高峰论坛”之后发表的。此前,欧盟高级官员曾多次表示希望中国在劝阻俄罗斯撤军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位来自靠近哈尔科夫地区的乌克兰青年向美国之音表示,乌克兰民众对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未能利用其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要求俄罗斯撤军感到失望,中国“中立”立场旨在通过俄罗斯削弱美国和西方;大多数乌克兰人仍然支持恢复包括克里米亚半岛在内的“91边界”,但他认为这在未来三五年内难以实现。

北京调停俄乌战争未现实质进展

2023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随后,北京派出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赴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和俄罗斯访问。此后,中国与乌克兰之间在俄乌战争调停问题上没有取得明显成果。

布拉格国际事务协会(Asociace pro mezinárodní otázky)中国问题研究员菲利普·舍博克(Filip Šebok)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尽管北京表示支持和平谈判,但到目前为止并未对此投入任何重要的政治资本,中国试图避免进一步卷入俄乌战争。一方面,北京没有向俄罗斯提供直接的军事支持,并且由于担心受到西方的二级制裁,中国也谨慎地避免自身利益受损,包括限制银行对俄金融业务。另一方面,中国试图利用这场战争来削弱美国的地位,在国际舆论中呼应莫斯科关于战争的虚假叙事。”

舍博克预计,中国和乌克兰之间可能会继续展开对话,这是中国塑造自身国际形象的一项面子工程,但不太可能出现任何实质性的外交突破。

近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再次呼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并称北约应当“从武力神话中醒来”。有报道称,欧盟正在酝酿针对协助俄罗斯的三家中国大陆公司和一家香港公司实施制裁,这项计划还需得到欧盟成员国同意。2023年4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面中,警告如果中国向俄罗斯直接或间接提供军事装备,将严重损害欧中关系。

2024年1月29日,乌克兰驻华大使帕夫洛·里亚比金会见了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发布的新闻稿称“双方互相确认支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仅提及双方就乌克兰危机“交换意见”。

关于基辅和北京之间是否有意在2024年举行高层会晤,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间进行会晤的安排,还没有进一步消息。美国之音向乌克兰外交部提出上述置评请求,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应。


文章来源:vo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