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重大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但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五(4月26日)在相对温和的气氛中结束了对中国的三天访问,这是自2022年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访问台湾以及去年初美国击落中国间谍气球以来,彼此关系趋于稳定的最新迹象。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布林肯此行也突出地显示出,尽管两国关系已经似乎稳定下来,但并非意味着分歧不再扩大和深化。相反,两国关系有走向稳步恶化的趋势。
“很明显,双方在实质性问题上几乎没有共同点。”康奈尔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艾伦·卡尔森(Allen Carlson)说。
从台湾、南中国海紧张局势、到美国科技管制、贸易争端及乌俄战争,美中两国目前正面临一系列重大分歧,而且似乎有越来越扩大之势,布林肯在这次近一年来的第二次访问也没有带来任何明显突破。
中国外交部星期五(4月26日)说,双方在布林肯访问期间达成了五点共识,除了加强沟通、努力稳定发展关系等原则性的重申立场外,具体成果仅包括了确定举行人工智能对话首次会议,以及下个月举办旅游高层对话等。
中国调门趋于缓和
在星期五的会晤中,习近平仍如去年六月布林肯首次访华时一样,威坐在中央,两旁是两国外交高级官员,但其所发出的信息似已相对温和。
“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习近平说,双方应该“以和为贵、以稳为重”。
布林肯此行期间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会面,双方都形容此次会面“具有实质性和建设性”。上次布林肯中国之行正逢美国击落中国可疑的间谍气球之后不久,王毅当时曾抨击说,两国关系陷入低谷,根源在于美方,“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国威胁论”。
此后不久在雅加达的另一次会晤中,王毅继续要求说,美方不得“肆意”干涉中国内政,取消对华非法“无理”制裁,要美国“深刻反思”。
《纽约时报》当时曾报道说,王毅在钓鱼台国宾馆长达三小时的会议上言辞激烈,直接将紧张局势归咎于华盛顿。习近平本人也向布林肯暗示了中国的不满,他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始终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诚的基础上。”
在本星期的布林肯中国之行中,中方虽也提出了以往会晤中常常涉及的台湾、经济制裁等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但调门似已明显趋于缓和。在中国官方对习近平和王毅的报道中,已看不到诸如“肆意”、“严正”等立场强硬的语言,取而代之是称两国关系已呈现出“企稳”之势,希望双方能“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不要“重蹈螺旋下滑的覆辙”。
《纽约时报》星期五说,中国官员上周五表现出比布林肯上次访问时更为温和的态度,显示了近几个月来两国关系已经稳定的迹象。
从急剧下滑到稳步恶化
然而,在这似乎“企稳”和缓和的气氛的另一面,是两国核心分歧越来越大、深层关系更趋恶化。在关系并非暴跌的同时,美国正在加大反制中国的力度。
就在布林肯访华前夕,美国国会通过包括对台湾的援助法案等多个涉华法案,而《华尔街日报》最近引述知情人士称,美国正在拟定制裁草案,威胁切断部分中国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其力度堪称前所未有。
美国上星期还表示,可能推出多项针对中国的贸易措施,包括提高中国钢铁、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的进口关税。
在美中之间已经似乎堆积成山的争议议题之上,最近又增添了中国的产能问题。在布林肯启程前,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再次示,拜登政府不会排除任何应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选择。
就在布林肯星期三抵达中国前几个小时,拜登总统还签署了一项跨党派法案,其中包括对台湾提供新的军事援助,以及让美国版抖音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出售在中国的业务,否则面临禁用。
《纽约时报》星期五的一篇报道说,虽然布林肯访华基调友好,两国关系似乎变得更加稳定,但拜登政府仍在寻求更加严厉的对华经济关系,其中包括对半导体技术的管制,拜登政府一直在考虑进一步的出口管制。
在中国援助俄罗斯的问题上,布林肯清楚地表明,美国严重关切对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包括机床、微电子等产品,并警告说,如果中国不改弦更张,美国及其盟友准备采取行动,“我们已经对100多个中国实体实施了制裁和出口管制等。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采取行动,采取更多的措施,”布林肯星期五在记者会上说。“如果中国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的。”
伦敦国王学院学者奇诺·莱奥尼(Zeno Leoni)说,布林肯之行不太可能产生任何实际成果。这位地缘政治学者在最近的一篇论文(The Return of Geopolitical Blocs)中指出,世界秩序正在重蹈回归地缘政治集团的老路。
他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担心的是,欧洲和中东的冲突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并拖累美中俄三个国家,布林肯此行正值东欧和中东局势紧张之际,这就是布林肯批评中国支持俄罗斯的原因。
然而,有迹象显示,中俄关系很可能还会继续加强。就在布林肯批评中国援助之际,普京星期四宣布计划在下个月访问中国。
俄罗斯塔斯社星期四援引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 Sergey Ryabkov)的话报道说,俄中最近在很多领域加强合作令美国“气愤至极”,而“我认为北京完全明白这一点,不会假装愿意与美国人就损害俄罗斯利益的问题达成任何协议。”
路透社的一篇报道说,美中之间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分歧并没有迹象显示已经得到缓解或解决,连在中国如何解决产能过剩和避免廉价物品出口这样的问题都难以形成共识。报道指出,双方比较容易取得进展的可能只是人文交流这样务实而又具体的议题。
康奈尔大学的卡尔森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邮件中说,双方都不想发生公开冲突,但与此同时,利益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中国可能自认为现已足够强大,不需要再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屈服于美国,“因此,双方都在谈论合作关系,但北京和华盛顿似乎都不愿意(或无法)做出让步,从而真正让两国关系更加稳固。”
文章来源:VO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