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星期六

21个港人组织发起联署 促英国审视与香港「外交关系」

21个海外港人组织发起联署,要求英国政府重新审视与香港的「外交关系」。联署发起人之一、前湾仔区议员张嘉莉透露,因为《基本法》23条及其他原因,今次在英港人及组织似乎对联署仍抱观望态度。她明白港人对「白色恐怖」的担忧,呼吁港人即使无法亲自参与联署,仍然可以在社区内向本地人解释及游说他们参与,成为「公众教育」的一部份。

香港监察、英国港侨协会以及苏格兰香港人等合共21个在英公民组织发起联署,要求英国政府重新审视与香港的「外交关系」,联署新闻稿质疑,在「一国两制」瓦解的情况下,香港驻伦敦经贸办作为港府在伦敦的代表,为何仍然享有独立豁免税收及官员外交豁免权等外交特权。

2.JPG
今次联署组织当中,可见部份较具规模的港人组织未有参与,张嘉莉相信与23条以及英国政府对社区公益公司(CIC)参与政治活动的限制有关。(新闻稿截图)

联署发起人之一、港人组织Re-Water CIC创办人张嘉莉表示,本来希望在23条通过前后的集会上推广联署,但英国当局要求修改联署字眼,因而错失时机,所以现时参与联署的人数未及预期。她估计目前有数个原因令港人对联署却步。

张嘉莉说:「早前有一个用假名『Ying Kwok Yan (英国人)』就BN(O)平权发起的联署,引起了不少讨论。另外23条立法后,白色恐怖令海外及(香港)境内的港人打散了更多,可能联署、特别是针对香港外交关系的联署,会引起部份港人担心。第三就是港人都不肯定这个联署是否可信,所以打算让其他人先签,之后我再回应这样。」

有组织忧虑经贸办关闭影响港生 张嘉莉:经贸办似孔子学院

有香港学生向张嘉莉表达忧虑,指假如港府驻伦敦经贸办关闭,可能会令在英香港学生组织失去港府资助;又担心申请「良民证」等服务会受影响,因此拒绝签与联署。不过有正在英国读大学的香港学生以文字回覆本台,表示「依他认知,经贸办一向较少、甚至没有支援在英国的香港学生组织。例如英国各大学的『香港会(Hong Kong Society)』,即使以香港文化之名起家,但往往要会员自掏腰包筹办活动,所以没有经贸办,对香港学生不会有太大影响。」

张嘉莉认为经贸办的问题在于港府诚信,又指近年经贸办的工作已明显改变。

她说:「经贸办就很狡猾,好像孔子学院那种,用很狡猾的方法,表面上就不是为中共政府说话,但原来近五至十年改变了,表面上就是处理香港事务,但实际上转为替中共洗白。所以问题是(港府)不够诚信、扭转了名目,这才是问题。我们没理由容许一个机构这样欺骗人,不然你就直接称自己是『大湾区经贸办』,不要再说自己是『香港』。」

1.JPG
联署截至周五(3日)晚上10时,只得609人参与联署。(网站截图)

23条难令港人放下戒心 不联署仍可做更多

但张嘉莉承认,在23条的魔爪下,的确难以说服海外港人放下戒心,但她分析,联署所使用的电邮地址其实是保密、不会在联署网站上公开,参与联署同时被港府辨识到身份的机会很低。但即使他们认为联署危险所以不参与,但仍然有更多可以做。

张嘉莉说:「联署期还有五个月时间,我认为如果香港人有不同国会联署推出,于是我们在公众活动时可以给一个机会让本地人去做些事… 本地人不时说『很同情你们、知道香港现在很差,我们也不认同中共,哪我们可以怎样?』,我觉得只是讲解香港情况并不够,希望大家即使自己不签,也去游说邻居、或者摆街站时派传单鼓励本地人参与。」

联署截止日为10月12日,若有一万人签与联署,英国政府就必须作出回应;假如有十万人联署,将有机会交由英国国会辩论。截至香港时间周五(3日)晚上10时,暂时只有609人参与联署。

记者:梁铭康(曼彻斯特) 编辑:温晓平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