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

【反送中五周年】从「国粹红」到反共 白发婆婆二次移民的漂泊人生

反送中五周年,不论在港或在海外的港人都经历经了许多。72岁的杨宝熙,3年多以来却经历了两次移民,反送中后独自一人先从香港移民台湾,最终再移民英国。虽然仍没成功寻「家」,但她却不觉得自己漂泊,因为对她而言,有朋友的地方便是家。本来深信共产主义的她,从年轻时的国粹派,到后来成为「反国教、反送中」一员。抗争运动已五年了,她虽说身心俱疲,但到埗英国一个月,出席了至少6场相关活动,只因放不下香港。

宝熙说:「我近年都送了很多朋友离开(台湾),那时一群人好热闹送机。到我自己时,为何好像只有一个朋友送机,好像有点冷清。」

202455日,在桃园国际机场,满头白发、身型瘦削的杨宝熙拖著沉重的行李,准备再踏上移民之路,从台湾移民到英国。今次其实是她第二次移民,三年多前因《港区国安法》实施,她不想被限制自己言论自由而决心离开香港,移居台湾。

有别于一般港人住在台北或高雄,宝熙选择到宜兰居住,回归自然,开设一间健康食品店「慢慢走自在生活」。但后来遇上疫情及不符市场口味,她只好转营做书店。一开始她对台湾充满期待,最终她续工作签证失败不能留台,加上年纪老迈仍要工作太辛苦等多种原因,所以踏上二次移民之路。

宝熙说:「 我记得我当时还和朋友说,台海开战我也不会走的了,我可以在后方种菜、煮饭。但这个想法甚么时候开始变?九合一选举有些失望,最主要是明明好多候选人被说贪污 ,又有证据,他还可以出来选。不单止,而且他还当选,台湾选民到底怎样想?开始怀疑及去思考,台湾作为我们心中的民主社会 ,台湾人如何看及实行民主呢?」

2.jpg
闲时宝熙会在店前种植物。(淳音摄)

老年只想找舒服安乐地方

但走过大半世还要四处漂泊、无以为家,不会太辛苦吗?宝熙说:「近期我也在想,可能我过去的人生都是这样,我不喜欢就走。我只是找一个可能我会住得安乐,舒服一些的地方。如果到我身体真的不行时才离开,不就很辛苦?」

宝熙觉得,有朋友的地方便是「家」,但即使她再豁达,还是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情感:「我都预计了我妈妈过身时我回不去(香港),因为我离开时妈妈已经约99岁。对于我不能亲身出席丧礼,我是没甚么内疚感,虽然现在说起来是有点想哭。不知道怎样说,可能因为我对于灵界的认识,或许我觉得没有距离。」

临近出发的日子,宝熙仍在店内默默收拾。喜欢收藏的她,看到当初自己接受报章访问及中大学生会的相时,也会心一笑。一般人对宝熙的认识,可能是反送中时举行银发族游行、在反国教时期绝食、推动共同购买等。但其实宝熙年轻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粹派」,参加过「盲人运动」、「保钓运动」;毛泽东逝世时更以学联会长身分致悼辞。宝熙说:「合理化很多今天我看上来共产党,错的或血腥的事,会觉得如果你要走社会主义,就要共产党领导。」

1.jpg
宝熙觉得有朋友的地方便是「家」。(淳音摄)

四人帮下台令信念破碎

直到四人帮下台,她一直坚持的信念破碎。她一度选择逃避,远离政治,专注家庭照顾小朋友。但她仍心存一丝幻想,觉得只是个别派系问题,甚至到八九六四,她仍未觉得中共很坏。但「反国教」出现, 一切都改变了。宝熙说:「有一个建制派的人说了一句,类似说『国民教育一定要行』。用我们当时的说话就是,『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当时一听到就撩拨了我,这不就是我们以前70年代相信的说话。当时我们就是这样出来,后来被四人帮骗,如果今天仍是这样就不行,这句说话很刺激我要走出来去反对。」

4.jpg
她喜欢收藏报纸,觉得既是回忆亦是香港历史纪录。(程皓楠摄)

于是宝熙又重回社运,不过不再站在中共一方。加上中国发生毒奶粉事件、豆腐渣工程等,申冤的人竟然会被当局追究,更令她对中共的情感划上句号。那么她有后悔曾经支持共产党吗?宝熙说:「不能后悔,唯一后悔是为何自己这么无知、幼稚。如果让我重来一次,我唯一后悔是当时应该看多一点书,看多一点不同的报道。如果你要我现在说,我觉得可以用邪恶去形容共产党。」

从国粹派到反共,2019年宝熙更是「银发族游行」发起人之一。不经不觉「反送中」已经五周年,宝熙也说近年身心俱疲,移英后希望先照顾自己身体,才能走更远的路。对于仍然在港的香港人,她有一番赞叹:「留在香港的人好勇敢,在这个环境下他们仍留在此。我不同意离开香港的人就是放弃了香港,因为有些事情真的是离开了香港才做到,即是各自发挥自己能力所及及专长的事。

3.jpeg
宝熙(前)是70年代中大学生会首个女会长。 (受访者提供图片)

叮嘱台湾人汲取香港反送中的经验教训

离开台湾前一刻,她再次叮嘱台湾人要认清中共意图。宝熙说:「不要浪费了反送中那个运动经验,我们没有可能,至少现在看到不可能再来一次,真的是很好的经验教训,希望台湾人可以汲取。」

6.jpg
到埗英国一个月,宝熙不忘出席反送中集会。(梁铭康摄)

移英后,宝熙又踏上寻「家」之路,起初并不如意,最大难题是不太听懂英语导致租屋有沟通困难。她不敢说会否重蹈台湾的覆辙,觉得不习惯又想走,但至少她觉得在英国做到想做的事。虽说要先休养身体,但转头她就去了至少6场反送中相关活动。宝熙说:「你在香港做不到的事情,你离开后可做到。那么你有机会一定会去,有些是责任觉得一定要去。」

记者:淳音(台北)、梁铭康(英国)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