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4日星期一

中共更改新疆村名、推销观光 人权团体:旨在抹除维吾尔族文化

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的议题近期再受瞩目,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最新报告表示,当地政府系统性更改新疆各地的村名,用爱国词汇替代伊斯兰文化。与此同时,中国官方正通过热播电视剧《我的阿尔泰》积极推广新疆旅游。人权人士批评,这一系列动作恐将让慕名而去的外国观光客沦为中共传声筒,因为在高压统治之下,当地人就算真的面对游客,也不敢说出真相。 

连日来,新疆阿尔泰地区积极为正要展开的旅游旺季做准备,《新疆日报》星期天称,当地已经备妥逾2,100辆客运车辆,并全力修缮景区,准备迎客。 

这样的底气,全拜中央电视台5月热播电视剧《我的阿尔泰》之赐。剧中呈现的美景,让阿尔泰瞬间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当地文旅局宣称5月接待游客415.03万人次,同比增长60.81%,旅游收入更年增88.25%,预计观光热潮将延续到9月。 

人权组织:中国有系统消灭新疆传统村名 

尴尬的是,旅游信息显示“阿尔泰”这一别具特色的地名,最早源于突厥语和蒙古语,都有“金子”的意思,意指当地山区富含黄金。然而,许多类似的新疆传统地名,却正因政治因素遭中国政府逐一抹除。 

总部位于美国“人权观察”与挪威组织“维族救助(Uyghur Help)”6月18日连袂公布最新报告指出,自2009年起的14年间,新疆有3,600座村落更名,其中1/5,约630起涉及伊斯兰宗教、维吾尔文化历史的改名,主要发生在维族占多数的喀什(43.8%)、阿克苏(22%)及和田(25.4%)。 

例如,位于喀什的阿克美其特村(Aq Meschit)原意为“白色清真寺”,在2018年被更名为团结村;而新疆带有“麻札(Mazar)”,即“圣地”一字的47个村名,目前仅剩6个保有原名。 

报道显示在2016年有28座村庄名称中有伊斯兰宗教导师“霍加(Hoja)”一字,其中25座于2023年更名。另外,现行新疆村名皆不再有意指统治者的“海利派(Xelpe/Khalifa) ”一词。 

取而代之的,则为具有中共意识形态的词汇,像是有79座改名为“幸福村”、69座“团结村”和55个“和谐村”。人权观察中国部代理主任王松莲直言:“村名变更似乎是中国政府抹消维吾尔人文化与宗教表达的措施之一。” 

维吾尔人噤声 无力反抗改名 

对此,一位居住在新疆,因议题敏感不愿具名的维吾尔族人士向美国之音证实,确有部分新疆地名被遭更改,但不在自己居住的区域,她谨慎地响应“更名无伤大雅,且这事也没办法”。 

在重庆的魏先生认识许多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友人。他说,在中国当局“去伊斯兰化”的执政目标下,抹除宗教关联的“更名”是常见手法,而改为宣传词汇,为的是展现“我们和维吾尔族、少数民族和谐融洽”。 

魏先生对美国之音说:“原本是古兰经里面这种宗教上的名字,现在完全汉化。(甚至)很多维吾尔族的朋友讲普通话比我们还要标准,红色教育是很严、很重的,比内地的话还要学得更多。汉化得已经完全跟我们没什么两样,他也(已经)不知道他的维吾尔族文化。” 

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汉族居民杨小姐则有不同的观点,她说政府建设当地旅游,虽推动种族融合,却仍保存原先的维吾尔族文化特性,包含民族文字和伊斯兰节日,其实是更加着重发展当地文化。 

她称,自己的父亲曾在维吾尔族村落驻村帮扶两年,就是因为当地沿用传统村名,连寄信都很困难。杨小姐认为,这凸显汉化政策的必要性,但实务上,也会保留当地文化,并不冲突。 

杨小姐告诉美国之音:“那个村子还是保有了自己的名字,给他(父亲)寄东西的时候,地址就非常复杂。两种语言不通的话,政治方面也比较难沟通,或者是比较难管理,两个种族很容易造成这种矛盾误会。一个党派想领导这个地方,那文化输出肯定是不可避免、也不能减少的。” 

中国政府藉改名、惩戒菁英 抹除维族文化认同 

然而,总部位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维吾尔人权项目(UHRP)”外展专员塔什肯·多莱特则指控,小到改名、大到集中营,都是中国政府动用国家力量,要让维吾尔族的文化认同和历史从世界上消失。 

塔什肯认为中国在新疆进行种族灭绝是“软硬兼施,一方面改掉传统地名,替换成红星、红旗这类中共词汇,宣传爱国爱党意识。另一方面,抓捕文化精英、历史学者、知识分子,目的是剥夺维吾尔族了解自身文化认同的权利,只能接受中国宣传。 

电视剧美化新疆吸引观光 人权团体:当心沦为回声筒 

同样的辩论,也出现在中国政府借影视剧推销新疆观光的行为上。 

一名位在新疆喀什的维吾尔族居民对美国之音说:“我的阿尔泰电视剧,和现实中很接近的,很多人可以了解到新疆,我最大的发现是新疆旅游的人数变多,自然而然经济也变好了。受到帮助的第一应该是餐饮行业、第二个就是手艺行业,新疆这边民族手艺、各种小摆件。” 

他同时强调现在新疆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阶段”,人民安居乐业、家庭幸福安康,日子过得安逸,“一个中国都是血肉兄弟”。 

但重庆的魏先生则认为电视剧只是单向的正面宣传,却隐藏了族群文化差异、生活作息不同,以及严峻的气候条件,“现实没有如此美好”。 

位于台北的西藏台湾人权联机的理事长吴豪人表示,新疆旅游都是“被安排”的行程,游客无法接触“敢讲真话的维吾尔人”,现在的新疆已不是维吾尔人的新疆,而是中国人的新疆。 

吴豪人强调,维吾尔人之所以噤声,是因为习近平对新疆维吾尔族采取最高压政策,也就是用“再教育营”消灭文化,是被国际认定的种族灭绝罪。 

吴豪人告诉美国之音:“真正的重点是在于,连这样的事情,当地人都不敢告诉你们、不敢回答,这种才叫恐怖。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讯息,中国过去还(采取)相对怀柔的策略,现在全都放弃了,他们现在在做的就是集中营,不是以取他们的性命为前提,要做的是一个大规模的人种改造。” 

吴豪人还指出,中国当局不但掠夺新疆的军事和稀少矿物资源,也要观光资源,但所有资源都不会进到新疆人口袋里。 

美国人权人士塔什肯则表示,中共投入大量资源“洗白”并推广新疆观光业,是在集中营“丑闻”曝光后,发展大外宣的新工具。 

塔什肯说,观光是“高深”的渗透手法,通过邀请各国民众到新疆观光,在导游带领下浏览由政府审核后指定参观的景点,目的在展现文明富饶和共产党建设,增加中国论述的可信度。 

在他看来,最危险的是这类宣传会造成游客错误认知,进而成为共产党的“回声筒”,传递出错误信息,让外界以为西方世界对新疆和共产党的指控是不实论述。 

塔什肯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共产党试图塑造的新疆是一个落后、治安不好、极端分离恐怖主义盛行的地方。然后共产党的治理之下才让这里治安变得稳定,有开发、有工作,政府治理有功,才会把这块化外之地,教养成这种新的维吾尔人,接受中国文化洗礼、爱国爱党。” 

中共营造“新疆没事”假象 盼吸引外资设厂 

塔什肯进一步分析,中国还企图通过观光推广展现“新疆没事”的错觉,吸引外资设厂投资。 

他说,共产党作为“精打细算的人权践踏者”,主导推动新疆产业,借此洗白又赚观光财,最终更加深维吾尔人对中共政府的依赖。 

“维吾尔人权项目”早在1月17日发表题为“种族灭绝之旅”的调查中就指出,国际旅行社不仅为前往新疆旅游提供便利,且延续了中国政府的叙事手法,将维吾尔人描绘成旅游消费卖点,间接地正常化了中国政府旨在根除维吾尔人身份的种族灭绝政策。 

塔什肯强调,在中国没有法律人权的前提下,旅游业的兴盛是中共由上而下操纵的样貌,维吾尔人仍是观光产业链的最底层。



文章来源:VO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