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星期三

邓聿文:未来台海两岸的对撞会更激烈


赖清德上台已经一月有余,DW客座评论员邓聿文认为,中国大陆给赖清德这一个月任期所判的分数是零分,这体现在上周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他警告两岸之间可能会陷入所谓“敌意螺旋空间”,激烈对撞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德国之声中文网)赖清德在成为台湾第5位民选总统后,虽然大陆当局在选前已把他定性为“台独顽固分子”,对其520就职讲话期待不高,然而,赖的520演讲还是出乎大陆预期,他抛出实质上是一中一台的“两国论”,并要联合民主国家,一道强力抗中。在大陆出动军演和取消ECFA的135项早收清单产品的关税优惠后,赖没有在520的立场上后撤,在接受时代杂志专访、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以及就职满月的讲话中,他依然强调“两国互不隶属”,还表态要以“实力”来谋求两岸和平。这种不留余地、顽强对抗中国的做法,见出了赖鲜明的个性和意志,算是彻底惹毛了大陆当局,从而祭出了这次惩治台独顽固分子的法律武器。

假定赖在520讲话后,在两岸关系的表态上稍稍有所缓和,不那么旗帜鲜明,大陆当局虽然在酝酿出台这个意见,但未必会在赖任期满月后立即推出。当然,如果赖在关乎台独的立场上有所后退,或许也就不是他了。这就是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对政治人物来说,在性格驱使下做出的决策,也会连带他治下的所有人。就此而言,政治决策必须非常慎重,但是却无法完全避免政治决策收到决策者个性的影响。那么,在这种决策风格下,未来两岸会呈现一种怎样的变化?大概率可以推估,比起现在来不会变好,激烈对撞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6月21日大陆当局五部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该司法解释用大陆专家的话说,是对赖台独行为的法律回应和严厉反制。这份惩治台独的“意见”是根据《反分裂国家法》和《刑法》、《刑事诉讼法》等规定,尤其是刑法中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作为解释对象,将台独行为纳入上述罪名范畴并列明具体罪状和构成要件的。它涉及的范围很广,从言论到行动,从政治到文化,从岛内到国际场域,只要认定有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涵盖,特别把大陆当局声称的 “法理台独”、“倚外谋独”、“以武谋独”之类行为均纳入刑事规制范畴,在定罪量刑标准和程式规范方面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为大陆当局的司法办案提供明确指引。在这个“意见”发布后,岛内舆论以及海外反共人士很多认为,不用担心害怕,大陆司法管不到台湾,只要不去大陆和港澳,即便被缺席审判,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未必只是空洞的威胁

然而如果这样来看待该意见,有些轻视了它的法律后果的严峻性。事实上,可以把这个惩治意见,看作比围台军演对台湾政治人物和民众的威胁更大——假定他立志追求台独。围台军演只是大陆当局对未来攻台的演练,真到了那一天,对于个体的岛内民众尤其政治人物,还是有机会规避被武力打击的风险。但如果被大陆的司法盯上,会感受到它立即且终身的威胁,除非届时中共倒台。以中国目前的国力,在北京发出全球通缉令后,和中国有司法引渡协议的65个国家特别是其中的南方国家,会不会配合大陆把人引渡?这个风险是必须考量的。即便人可以不去这些国家,有没有财产在那儿会被没收,也是要想到的。可见,这个意见会大大限缩“台独”人士的国际活动空间。

另外,虽然国台办表态惩治台独的意见只是针对极少数台独分子,但这个“极少数”的范围到底多大,目标人数是100还是1000甚至更多一点?相对2500万台湾人口,这算不算极少数?但1000可是比100多了10倍。何况,假如两岸情形越来越严峻,大陆当局会不会扩大惩治的目标人群,都值得关注。还有,这个意见不只针对台岛,也涵盖海外反中的华人里呼应民进党的台独主张,并有参与推动台独行为的人,必须注意大陆当局的这把法律“轧刀”会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从文攻武吓升级到“法律战”?

中国大陆在蔡英文的第二个任期特别是后两年,对台湾加强了文攻武吓,开启了围岛军演模式以及外交战,在台湾总统选举之后的过渡期及赖上台后的一个月,大陆当局进一步强化了反独促统的力度,将反独变成了打独。到目前为止,除军演的恫吓和经济的惩戒外,还提升了灰色地带的作战,加大对台湾周边水域的巡逻,以宣示大陆对台行政管辖权。而惩治意见的施行,是第一次让大陆对台湾直接行使司法管辖权,可以认为是大陆对台湾打法律战的一次跃升。用大陆法律学者的话讲,过去当局对台工作较为倚重政策调控和利益引导,在法律规制方面有较大欠缺,这个意见的发布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块,标志大陆对台斗争争夺法理话语权和法律主动权有一个显著“进步”。如果大陆当局尝到了这个“甜头”,未来会对台湾打出更多的法律牌。

客观来看,大陆对台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并未完全使出,比如,5月的军演是“联合利剑-A”,有A当然就有B和C,这个皆视未来情形而出。经济方面,ECFA只是中止早收清单中的部分产品,而非终止该协议本身。海警的执法也主要在金厦水域进行,如果两岸关系恶化,会不会像岛内一些学者担忧的在高雄港对过往船只进行登船临检,难说。新一波的外交战尚未开启,假如大陆要挖台湾邦交国墙角,目前其仅剩的十多个国家很可能清零。

在上述这些领域大陆都还有相当的政策空间,这对台湾特别是执政的赖政府会是非常大的压力和考验,但外界看到,赖也是相当的斗志饱满,他公开表示,和平必须要靠实力,通过备战来达避战,进而达和平,靠实力达到的和平才有保障;又新设三委员会,包括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并亲任召集人。对赖的这个做法,岛内争议很大,批评者指责他架空行政院,但赖可能正是基于两岸关系的此种变化,而调整台湾的行政架构。

两岸或陷入“敌意螺旋空间”

赖之所以表现出不惧大陆压力,一方面是其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是评估美中大两岸局势及台湾面临的国际环境,认为总体对台有利,西方民主阵营站在台湾一边,挺台抗中,对两岸若开战美国会兵援台湾有信心。这当然不是赖一个人的看法,而是岛内尤其绿营一群人的认知,把中国看作纸老虎,笃定不敢打台湾。故赖的两岸政策也是针锋相对,不妥协。这从大陆两具渔民的尸体还在金门殡仪馆没处理就可见一斑。

当双方都不愿退让,便只能升高敌意,而敌意带来进一步的对抗,每一方都把对方的敌意作为自己下一步更大敌意的起点,从而陷入所谓敌意螺旋空间,一报还一报。除非某种意外发生迫使一方收手,否则,最后总的要有一场大的冲突来见分晓。

这次惩治台独意见的实施,表明大陆硬的一手更硬,但软的一手未见更软。作为实力相对弱的一方,台湾应该接受中菲最近在南海仁爱礁的冲突教训,千万别以为大陆当局不敢下狠手。中国新的海警法允许海警使用“致命性力量”,对菲律宾的这次运补,对方虽是特种兵,大陆海警还是照打不误,尽管没有使用武器。惩治台独意见发布后,可能过不多久会缺席审判一、两个台独人士,以儆效尤,而新海警法也不排除今后在台海适用。在以小搏大的游戏中,士气当然可鼓不可泄,但谨慎应对也是必要的。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