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9年反修例运动五周年之际,导演刘健伦(Alan Lau)将带着他的纪录片《宁化飞灰,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出席本周六和周日在多伦多举行的两场加拿大首映。
这是一部非常个人视角的影片,伴随着反修例运动中香港人激烈的抗争,警察暴力逐步升级画面,是导演的旁白,讲述自己的感受、质疑、和伤痛。
影片上映前,Alan通过视讯接受了加广中文的专访,
现在回看,2019年的反修例抗争加速终结了九七以来香港政治‘温水煮蛙’的局面,也令人震撼地展现出香港人为守护民主而不屈不挠、宁化飞灰的精神。我想把每一个香港人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记录下来,这是我的选择,如果可以重来,我希望能做到更多。
2019年5月,反修例抗议开始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为德国一家电视台拍摄抗争的新闻素材,到2021年离开香港,他总共拍摄超过1000个小时的素材。
之后,又用了两年,共剪辑了二十多个版本,自费完成了这部影片。
Alan Lau表示,香港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对我这样一个香港人来说,打击很大。所有拍摄的画面,哪一天在哪一条街发生什么事情,都历历在目,有些镜头是我永远不会忘记,一定会剪进去的。
这两年,陆续有几部描述香港反修例抗争的影片,比如《时代革命》、《理大围城》,而《宁化飞灰》提供的个人讲述和视角,让这一影响香港未来和无数人命运的事件更加立体。
宁化飞灰,不做浮尘
影片的标题来自美国作家杰克.伦敦(Jack London)的诗句:宁化飞灰,不作浮尘。宁投熊熊烈火,光尽而灭;不伴寂寂朽木,默然同腐。宁为耀目流星,迸发万丈光芒;不羡永恒星体,悠悠沉睡终古...”(译文来自网络)。
Alan告诉记者,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在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引用这段诗句。
他表示,自己以前不觉得香港年轻一代如此勇敢,而作为一个记录这场运动两年多的人,他真实感受到,其实,很多香港人都很勇敢,有两百万人上街游行抗议,有年轻人每天走上街头抗争。
他形容这些年轻人,每天只要出门,就会面临被打、被拘捕、被指控、被催泪弹攻击,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那么做?他希望用自己的镜头找到答案。
他们就是用身体践行了‘宁化飞灰,不做浮尘’,不苟且残喘。这也和新香港精神相符合。
他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身世,上世纪六零年代,他的爷爷从大陆偷渡到香港,靠着勤力,让一家人自由、温饱。所以,爷爷那一辈的香港精神就是狮子山下的精神,努力勤奋,改变命运和生活。
他说,我爷爷一直和我说,只要你努力,一步步向前,就可以出人头地 —— 但他没有想到,六十年后,他的后代需要再次背井离乡,不得不离开曾带给他希望的香港。但香港精神是相通的,我们有一个目标之后,永不放弃,直到有一天,要么化作灰烬,要么达到目标。
历史记录者
影片中,义无反顾一次次重回抗议现场的他同样面临危险:每天吸入催泪瓦斯,大量目睹的警暴让他患上PTSD,会做噩梦。之后,他一度需要求医。
拍摄中,一名马来西亚女记者疑似遭警方橡皮子弹打伤眼睛的事件发生时,他就站在距她几公尺的地方 —— 那个被打中的可能是我,他说。
他还表示,为什么(我们前线记者)要重回现场?无论如何,无论多么危险,都留在里面,通宵留在里面,有个记者告诉我,这个时势,你不知道警察什么时候会冲进来,没有记者的话,就担心831太子站袭击
再次发生,可能情况更加严重,要留在那里,做历史的记录者。
这部影片完全聚焦香港普通的抗争者。
Alan称,每一个在镜头前出现的香港人都值得被记住,就算有两百万人出来抗议。那一刻能很勇敢站出来,是为自己的未来,也为香港前途。
站出来的香港人,都经历过九七前后一步步’温水煮蛙’ —— 中国对香港的控制一点点加强,大家都感知到了,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2019年的抗争,把这个过程缩短了,突然间发生了。
香港是我的根
采访中,Alan Lau多次表达对香港的爱与不舍,香港是他的根,有他的家人朋友,有他所有的关联和记忆,离开香港令他有连根拔起的无力感,像一个无家可归者。
他形容香港非常独特,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这样一个中西交汇的地方,我们建立自己的语言、货币、基本法,也保存到自己的传统习俗,非常独特。
影片去年在韩国釜山电影节首映,有香港观众专程飞过去观看,三场放映都是爆满。有观众感谢他为那些无法发声的香港人发声。
最后,Alan表示,我们都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迫背井离乡。比如自己,是因为当看到香港抓捕记者、活动人士、政治人物,感觉手握这么多抗争时拍下的素材,非常不安全了,于是选择离开。但忽然间,一切与香港的联系被切断,远离家人朋友社区,带着很多心理的创伤和无奈离开,还要面对新的生活挑战,包括语言、经济、和心理建设,因此希望媒体和大众可以多多关注、帮助那些因为这场运动而不得不离开香港的年轻人。
文章来源: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