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星期三

中国当局阻止郑州“夜骑”行动 凸显庞大维稳机制作用


上周发生的河南郑州大学生“夜骑”开封活动,引发北京、天津、武汉等多地大学生效仿。当局在事发数小时后即启动维稳机制,迅速应对这场自发性的集体行动。一位评论人士告诉本台,中国当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事件监控机制,事实证明该机制高度灵敏,从预警到拦截,环环相扣,其精密程度超出外界想像。

曾在海口市公安局政治处任职的中国独立作家野夫,本周三(13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中国各级机构均有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机制:“每个省、市、县的政法委都有预案。当群体事件突然爆发时,若上街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就有一套成熟的应对预案。尤其针对学生,处理起来相对容易。学校会通知各系,各系通知班级,老师、辅导员、班级党员、学生会成员乃至学生特务,只要通知到学生,就没有人愿意冒丢失学籍的风险。”

此次“夜骑”从几名学生的私下活动发展成数十万人的大型行动,且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网民关注和效仿。当局的监控系统迅速识别到这一活动的潜在风险。

中国政治学者关敏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郑州大学生“夜骑”活动让当局意识到,大规模集体行动可能会迅速失控。一旦事件引发公共安全隐患,或伴有“敏感”口号或标语,其社会影响将十分深远。因此,及时干预成为首选手段。他说:“无论是学生还是其他人群的大规模聚集,即使是他们自己组织的集会,当局都会紧张,特别是这种自发行动。因此几十年来,当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方案,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想到的就是驱散。”

防止活动演变为抗议或带有政治隐含的集会

尽管“夜骑开封”的初衷是娱乐和体验开封美食,但随着人数增多,个别参与者喊出“中华民族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等带有政治色彩的口号,使事件的性质可能被误读为带有民族情绪或抗议意味的集体行动。尽管这些口号不一定反对政府,但在当局看来,任何形式的自发性集会一旦涉及政治口号,都具有潜在风险,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社会运动。

学者关敏对本台表示,为防止类似“白纸运动”等抗议事件重现,当局往往迅速采取封路、封校措施,以阻止活动扩散。他说:“他们会把聚集效应扼杀在摇篮中。郑州到开封的学生利用周末聚集,人数达十余万。政府对此感到恐慌,特别是年轻人喊出的口号。这与他们多年来对大学的监狱式管理有关,自1989年学潮以来,这种管理模式就是为了防范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

防范“言行传染”效应导致的跨地区扩散

这场几乎波及全中国的“夜骑”活动吸引了退伍军人和网民的关注,而这种跨区域、跨群体的扩散引起了当局的高度警觉。

现旅居澳大利亚的文学家和批评家袁红冰认为,当局之所以能迅速控制学生“夜骑”活动,是吸取了2022年“白纸运动”的教训。他对本台表示:“这次之所以能这么快控制住,是因为他们基本完善了中央的社会工作部,协调各方的新维稳机构,这一机构将国家体制推向战时状态,是一次重要的举措。因此,这次反应比白纸运动的反应更快。”

自发性活动被视为“公共安全隐患”

学者赵先生指出,在中国,任何大规模的自发性聚集行动都会被当局视作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预防性措施,以“化险为夷”。他说:“此次夜骑活动因涉及数十万人,已呈现出类似大型游行的场面。人员密集、沿途骑行或步行增加了管理难度,存在不可控的安全隐患。因此,政府的迅速反应表面上是出于学生安全考虑,但更深层次是为了维持公共秩序,确保社会和政治安全不受威胁。”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