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丁东:最后的告别

作者:丁东




昨天,惊闻胡德华突然辞世,十分悲痛。

他是1948年生人,未满77岁,便匆匆辞世,走得太早了!
十年前,我和他成为同事,在同一家杂志社工作。他勇于担当,快人快语。老社长年事已高,想找人分担重担,到处求贤,不能如愿。最后找到德华,他慨然应允。他表示,不挣工资,义务干活,有什么难题,由他出面承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然而,杂志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故。德华出面善后,体现了责任和担当!

难忘2019年04月14日 ,他邀请杂志社原来的同事,到家中一聚。

原来,他住的是父亲母亲的房子。马上就要交公。在他父亲胡耀邦逝世30周年之际,他邀杂志社的同仁来作最后的告别。

这处座落于北长街的会计司25号院落,是胡耀邦生前最后的住所。前后共两进。前面一进的正房是胡耀邦的书房和会客室。西侧过道尽头有一个小门,当初胡耀邦通过这个小门,步行到中南海办公。胡耀邦去世后,夫人李昭一直住在这里。李昭2017年也以96岁高龄去世。有关部门要收回这套院子,胡德华在搬家之前,让我们感受一下胡耀邦最后的故居。

他告诉我们,胡家原来住富强胡同6号,是1950年代父亲担任团中央领导人时安排的住所。文革中期,父亲在家赋闲,曾有各色平民百姓找他聊天。在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年代,他家更接待过大量蒙冤者的来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父亲进入中央领导层,十一届六中会全后成为中央主席。有关部门就提议胡耀邦搬家,理由是原住处不便警卫。

中办最初的提议是让胡耀邦搬进中南海,胡耀邦说,中南海里住房没有多少,先安排从外地调到中央的领导干部。于是安排了赵紫阳、万里、陈丕显等人的住处。中办又提议让胡耀邦住进官园。这里曾经是江青的住处。胡耀邦说,太大了。北京缺少少年儿童活动的场所。接受胡耀邦建议,官园1982年成为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中办又提议让胡耀邦住进中南海游泳池。中南海游泳池是毛泽东最后的住所和接待外宾的地方,轿车可以直接开到客厅门口。胡耀邦仍然觉得太大,没有接受。最后选择了与中南海一墙之隔的会计司25号院。这里民国年代曾是一位东北军将领修建的住所,与中南海的皇家园林气象有区别,胡耀邦一家才搬进来。

当时,我们睹物思人,想到胡耀邦就在这处院子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五年,心潮很不平静。

我又想,德华遵守规定,交出这处房子固然无可非议,但偌大北京,就不能保留这样一个见证了时代风云的处所,让公众参观,凭吊吗?许多地方争相打造世界文化遗产,这样一处无可争议的文化遗产,就不能以胡耀邦故居之名,保存下来吗?

当然,这只是一个历史学者的书生之见!

如今,不但胡耀邦,李昭成为古人,胡德华也成为古人。悲夫!悲夫!


文章来源:新世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