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星期二

反抗“996” :“公司作息表”走红网络,中国劳工维权新模式?

10月中旬开始,一份网络平台上开放式填写的“公司作息表”在中国爆红。它有一句响亮的中英双语口号:“Worker Lives Matter!打工人也需要生活!”

这份表格包含了许多互联网公司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的作息时间,细化到上下班时间、午晚饭时间、一周工作天数、新人是否写日报/周报等等。根据中国媒体报道,这份表格上线仅三天后,浏览量就已破十万。BBC记者观察,截至10月19日,表格在腾讯文档中收集到了约6500条数据。

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员工吐槽“996”工作模式的最新方式。“996”是指朝九晚九,每周工作六天。这种工作模式受到马云、刘强东等许多中国知名企业家推崇,但也出现不少年轻员工猝死事件,引发民众的愤怒。 

这份表格从最初集体分享公司作息资讯,发展成一个表达不满和更广泛劳工诉求的更大平台,成为互联网时代中国“打工人”集体行动的最新案例。

          中国程序员在线抗议“996”加班文化

互联网表格变形记

Employees post up slogans for the upcoming Double 11 online shopping festival at Lu Hong's photo albums factory on October 23, 2020 in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这一表格最初由4名应届毕业生在10月中旬创建。他们的年龄最小20岁,最大25岁,本科或硕士学历,都曾在互联网大公司的技术岗位实习。目前正值中国应届生秋季招聘,这些毕业生同时获得了几家互联网大公司青睐,正在挑选去哪家就职。

在中国社交媒体知乎上,网名“秃头才能变强”据信是创建人之一。自称“某大学预备程序猿”的他在知乎上表示,“由于一些原因,某些企业工作时间不透明,工作时间是选择offer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们创建了这个表来分享信息。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他没有回复BBC记者的采访请求,另一位创建人也婉拒了采访请求。

创建人最初在腾讯平台上建立了这份“公司作息表”,随着越来越多人在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并填写表格,表格中的数据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据BBC记者观察,这份表格白天同时在线的人数维持在300人左右,到了夜晚高峰期,可达近千人。

表格传传播开来后,许多程序员或具有相关知识的人本着“极客”的精神,纷纷向创建者提供改进建议,并协助他们在技术上更新表格。

比如在10月16日,“秃头才能变强”在知乎上说,团队建立了“总表”,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同步,并将在每日凌晨更新数据。

创建人还对表格进行了行业分类,除了互联网行业,还有金融、建筑业等。表格覆盖的企业不仅包括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大公司,还有很多不出名的地方中小企业。由于贡献数据的人均以匿名填写,无法确保内容完全真实。 

除此之外,在填写流程方面,由最初允许多人同时在线编辑,更新到通过填写调查问卷来填写表格。创建者后来关闭了表格的编辑权,以避免有人恶意编辑或删除。 

。

图像来源,SCREENSHOT

或许因为有人质疑表格是否泄漏企业机密,创建者也对此进行了解释。表格上方最右侧写道,“本数据为个人自愿分享的作息时间,所谓公司部门岗位只是个人的工作。所以本数据不是任何企业的机密数据,是企业无关的。” 

发起人还对数据的真实性、所有权、违规行为如何处理等事宜做了简单解释。 

为防止表格遭到举报或删除,创建者在GitHub添加了仓库备份。GitHub是微软旗下的开源社区,用于代管和共享代码,其中文官网介绍,有五千万开发者使用该平台。截至10月20日,这份“公司作息表”所在的GitHub仓库达到1.16万次标星。 

从几个毕业生建立表格,到众多网友协作编辑和维护,这份表格产生了一个接一个的更新版本,仿佛一个不断升级迭代的互联网产品。

“反映了中国劳工运动的演变”

在两个星期里,这份表格在QQ、微信、知乎等平台上广为传播,引发不小反响。

有人在该表格涉及的知乎问题下留言,再次对已经饱受诟病的“996”工作模式表达不满。网友“轩辕之风”说,“咱们这些打工人就是资本家手里的工具,年轻的时候这工具用着称手,能冲锋能战斗,能996,能熬夜能签奋斗者协议,他们对你赞赏有加;等你没法996,没法熬夜冲锋之时,他们对你弃如敝履。”

This photo taken on March 9, 2011 shows an employee at China-based company Ctrip taking a lunch break at the call center of their headquarters in Shanghai. The one-stop China travel service Ctrip.com specializes in discount hotel reservations, cheap airline tickets and package tours.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还有网友对“Worker Lives Matter”行动表示支持。网名“陈琦”的人称,“这是继996.ICU后,程序员的再一次大联合......一定程度上体现打工人的意志、倒逼资本家的让步”。另一名网友则建议,“现在只是‘共享作息时间’,之后可以细化,共享‘薪资’和‘主管评价’。”

还有人在微信上转载这份表格,并呼吁“拓展后续项目,关注更广泛的劳工权益问题”,包括压榨实习生、女性劳动者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劳务外包下的不定时工作制等。

“发起人最初也许并非想搞劳工运动,只是想分享信息,但由于社会上有这样的声音和需求,希望团结互联网行业的同工,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系学者廖康宇(Hong Yu Liu)在接受BBC中文的访问时说。他专门研究中国新科技行业中的劳资关系问题。 

廖康宇认为,以往中国的劳工维权行动一般由劳工组织或个人行动者牵头,但在过去五年里,政府不断打击NGO,令劳工运动举步维艰,“这变相为互联网提供了空间。” 

2019年“996.ICU”行动受到广泛关注后,中国涌现出许多网络互助行为。比如有人发起“996.Law”,科普如何进行劳动仲裁、索要补偿金等;还有人利用区块链技术制作了“996.Blockchain”项目,帮助打工人取证等。 

廖康宇分析,在互联网行业,很多人毕业于中国一流大学,或在国外读过书,多多少少受到国外工会文化的启发,在满足了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后,希望在工作中得到有尊严的待遇。 

“这反应了中国劳工运动的演变,” 廖康宇说。 

过去,中国工人罢工或维权很多是源于雇主违反了劳动合约,比如合约写明超时工作需要额外支付工钱,但实际没有。而自从2019年反抗“996”工作模式开始,诉求集中在尊重劳工作为人的权益上,包括要求政府开放信息流通,以及要求雇主尊重个人组建家庭、平衡生活、扩展工作以外的兴趣等。 

“从要求最基本的尊重合约精神,过渡到了要求保障劳动尊严的问题。”廖康宇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类似本次分享信息的网络互助行为还在其他场合出现过。比如今年7月河南特大暴雨引发洪水之后,有网友通过社交媒体建立互助表格,整理并分享求助者的具体位置,以便救援组织第一时间找到他们。

难解的加班文化

分析认为,目前互联网行业的结构问题决定了“996”工作模式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Employees take their lunch in a canteen at JD.com's headquarters in Beijing, China, on Monday, Nov. 30, 2015. JD.com is China's second largest online retailer and is locked in a fierce battle with rival Alibaba.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最近十几年来,互联网行业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中国试图在全球新兴科技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政府在许多省份加大投资了科创园区等基础设施项目,并对信息技术和软件开放公司提供了税收优惠。许多企业希望赶上国家政策利好的“第一班车”,于是在早期缺乏核心技术创新时通过拼时长来抢占先机。

每一个互联网行业在初期都会出现激烈竞争,比如外卖服务就存在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百度外卖等数十个平台。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抢占先机,快鱼能吃掉慢鱼,往往意味着能独霸市场鳌头。这种战略目的又进一步加剧了同类公司之间的竞争。

一家位于苏州的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就直截了当地对BBC中文表示,“加班是一定的,目前现实环境没法改变,你不往前走对手就往前走了。”

他的公司成立于2019年,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根本无力支付加班费,只能通过增加福利、提升设备、加强团建等措施来弥补。“至少让员工觉得,加班也能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并且相对合理。”他说。

这位创始人是程序员出身,刚入行时也对行业内的加班文化很反感,但逐渐觉得“不得不随大流”。他说,“随着工作年资的增长也就慢慢习惯了,因为在这个行业里大家都一样,没得选。”

除此之外,互联网公司的人才竞争也相当激烈。许多毕业生挤破头想进入大企业,这令员工的危机感增加,不得不通过拼时长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这些因素加剧了劳资关系失衡,”剑桥大学的廖康宇说,“从打工仔的角度来说,很难跟公司议价。” 

近年来,当更多互联网公司出现,中国整体经济却出现放缓迹象。企业从市场中分得的利益减少,员工的分成自然也就减少。同样长时间工作却得不到与过去同等的报酬,不满情绪便开始蔓延。2019年,有程序员发起“996.ICU”的行动,廖康宇将其称之为反抗996的“第一把火”。

不过改变正在发生。上述互联网公司创始人说,他现在最头痛的事就是招不到员工。“现在的年轻人不那么在意薪酬了,一进来就问工作时长,工作日加班情况,以及周末加不加班。”

法律与现实

程序员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根据中国《劳动法》,标准工作制为每日八小时,每周最长不超过44小时。超过该时段的工作都需要支付加班费。今年8月底,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超时加班的典型案例,其中明确指出“996”工作模式违反法律。 

不过,法律条文与执法中间还有一段差距。 

“中央政府有政治压力维持其统治的合法性,因此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但在地方层面,经济增长是首要考虑,(当局)不会限制资本家发展其利益。”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敬慈对BBC中文说。 

陈敬慈还说,如果民众只是在网络上匿名表达诉求,而没有人敢站出来实名投诉,那政府也没办法执法。 

不过对于个人来说,在法律层面上举证的难度很大,个人也可能面临危险。“比如单位在标准工作时间内安排较多的工作任务,迫使员工延长工作时间,这种所谓的‘自愿’加班行为可能无法要求支付加班费。”陈敬慈说。 

OFFICE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很多西方国家的解决办法是成立工会,透过实体行动去争取合理的劳动条件。 

“中国的工会并没有发挥到应该有的作用,特别是在基层员工的权益保障方面,”陈敬慈说,“中国全国总工会在政策上制定规章制度,但在企业层面还有工会吗?有了工会能发挥作用吗?这都是很大的疑问。” 

也有分析称,本次的“Workers Live Matter”行动能够发展并传播开来,也说明中国政府对劳工维权行为给与了一定空间。 

“如果压的太紧,可能对社会不稳定造成隐患,”陈敬慈说,“同时,适当限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暴利行为也符合国家正推动的‘共同富裕’政策。” 

廖康宇认为,政府一方面是市场监管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监管互联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情况;一方面又要对企业放手,以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不过,一旦网络互助形成一定影响力,监管之手的力度可能随时转向。 

果然,10月19日晚,与“公司作息表”相关的知乎网页和腾讯平台都无法再打开。 

不过发起人还没有放弃。两天后,他们将“公司作息表”从原来的腾讯文档迁移到金山文档,还制作了微信小程序,以方便查找信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仍在继续。

文章来源: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