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太阳花运动席卷全台, 当年的学运领袖打破上一辈眼中“草莓族”的形象,发起抗争、投身政坛。 如今,随著北京对台军事威胁加大,他们对“更年轻的一代”却感到担忧。
(德国之声中文网)2014年的今天(3月18日),数十名学生冲进议会,占领立法院议场长达24天,正式揭开“太阳花学运”的序幕。
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来自于台湾政府未经逐条审查就试图通过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引起广大青年不满。 抗议人士认为,这项协议不仅会损害台湾经济,更会为中国提供更多在政治方面控制台湾的筹码。
3月30日,数十万人聚集在台北街头示威,声援学生的诉求,并控诉时任的国民党马英九政府“黑箱”。 面对极大的反弹声浪,马英九政府最终宣布收手,有关服贸的审议搁置至今。
十年过去,曾站在“反服贸”浪尖上的“千禧世代”以及更年轻的“Z世代”,仍在感受著这场大规模公民不服从活动的余波。 当年因太阳花学运而起的青年倡议浪潮,如今如何持续影响台湾的下一个世代?
年轻人争取政治话语权
当年的学运领袖林飞帆认为,这场运动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让台湾人民实际意识到自己有力量去影响政府的决策。
“原本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几乎都是由一小群的政治精英决定的。”现年35岁的林飞帆告诉DW,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表明,台湾年轻人希望在两岸问题上拥有发言权。
当时已是马英九第二届任期,许多年轻一代对国民党执政下,台湾民主可能逐渐被中国侵蚀感到担忧,包含在太阳花学运之前,就有学生抗议大量投资中国的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欲並購台湾媒体公司中嘉网络。
这些走上街头的年轻人,多数在当时都只是20岁出头的学生,他们经常被上一代的长辈批评为抗压性差、对政治冷感的“草莓族”,但这场运动不仅打破了这个刻板印象,也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世代标签——“天然独”,意指这一代的年轻人不再有“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而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台湾人。
服贸话题回锅 “后太阳花世代”有感吗?
自太阳花学运之后,民进党连续在台湾总统大选击败国民党并执政至今。 然而,在今年1月的大选中,即便获得史无前例的第三任期,民进党对国民党的胜负差距却明显缩小。
这一次,民进党的赖清德只获得了约40%的总统选票,显示大多数台湾选民将票投给了支持主张与中国加强关系的反对派。其中柯文哲领导的民众党尤其受到瞩目,他们得到了Z世代、也就是1997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大力支持。
太阳花运动的参与者、《破土》杂志的创始人丘琦欣(Brian Hioe)告诉DW,“现在千禧世代对Z世代非常关注”,而关注的核心问题是——“Z世代会同样积极参与政治吗?”
在2024大选前的竞选期间,台媒报道柯文哲在党内提出了重启服贸协定的想法,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 近期柯文哲出面强调仅为内部讨论,从未公开提出,批评媒体的报道是“抹黑”、“抹红”。
但事实上,台湾大众可能完全支持重启服贸。 在2014年,许多人认为他们抗议的并非服贸本身,而是政府试图推动协定通过的方式是“黑箱”的。另外也有部分声音支持两岸服贸协定,认为太阳花学运破坏了中国市场可能为台湾服务业带来的利多,包含税收减免及更广大的市场。
除了两岸政策之外,柯文哲过去的诸多发言也曾引发同性婚姻和性别平等议题的争议,被台湾部分年轻人视为立场右派、趋于保守的政治人物。
太阳花学运当时的发言人之一赖郁棻,参与运动时才18岁。 她告诉DW,看到更年轻的一代“支持一个民粹主义政治家”,确实令人担忧,但台湾并不是唯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地方。
“你可以看到在欧洲、美国、韩国和日本,许多年轻选民现在倾向于投票给右翼、更保守、更传统的政治家。”她向DW补充道:“年轻男性和年轻女性之间(的想法)也存在分歧。”
曾为太阳花运动整理英文口述史的丘琦欣分析,对于更年轻的世代来说,在他们成年后,台湾一直都是由民进党执政,国民党反而显得相对弱势。对他们而言,自然会希望看见政坛发生变化,并将焦点放在民进党执政下的民生问题。此外,在Z世代的认知中,中国向来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相较之下,见证了中国迅速崛起的千禧世代,对中国的野心和日益扩扩大的威胁似乎更有感。
Z世代怎么看太阳花学运?
今年19岁的台湾大学生李承瑷说,太阳花学运对她而言是一个启发,提高了她对两岸议题的认识。 2014年,年仅9岁的她被父母带去参加数十万人在台北街头的示威游行,支持学生领袖。
“我真的是从太阳花开始去关注政治,”她告诉DW:“我觉得太阳花激励了很多年轻人,让年轻人知道说,当我们团结在一起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 是很有力量的。”
除了太阳花学运之外,李承瑷说其实近十年来发生的各种事件,都让她的世代逐渐注意到“我们跟中国是不一样的”。 而她身边多数同辈的政治启蒙,来自于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运动。 她补充道:“看到香港的新闻,都会很难过、掉眼泪等等⋯⋯就会发现我们治理国家的方式跟中国真的很不一样。”
现在,就读历史系的李承瑷说,她常在与同学聊天时“偷渡”政治或社会议题。 “也不能说我的观点是最正确或最好,但我很享受跟大家讨论的过程,”她说: “这是我喜欢去参与政治的方式。”
(DW记者陈杰铭James Chater对此文有贡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