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导,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企图迫使蚂蚁集团共享庞大的消费者信用信息,减少相对的不公平优势,不过马云拒绝同意。专家分析,此举恐为中国政府祭出的金融管控的新步骤。
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5日报导,中国金融监管机关要求马云分享蚂蚁集团消费者信用资料,因为蚂蚁集团旗下的支付宝(Alipay) 掌握大量消费者消费习惯、借款行为、账单支付和贷款还款历史等庞大数据库,因此拥有相对于银行的不公平竞争优势。
报导指出,其中一个方案是要求蚂蚁集团将拥有的消费者信用数据传入中国央行运营的全国信用报告系统;另一种方案是让蚂蚁集团分享相关信息给一家由中国央行控制的信用评级公司。
共享信用信息?恐为北京数据监控
针对北京当局的大动作,洛杉矶加大安德森经济预测中心经济学家俞伟雄担忧,蚂蚁集团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大集团,若连蚂蚁集团都必须屈服于监管机构的要求,恐怕未来中国私人企业将丧失独立性。
“要基于企业自由,而不是由政府来强迫民营企业交出资料。如果政府最后成功的话,那就代表在中国所有公司没有独立性,政府想要怎么样,所有公司都要配合。”他说。
根据报导,蚂蚁集团利用消费者信用信息促成贷款,但贷款资金来自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由银行承担,而蚂蚁集团则作为中间人赚取利润。《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官员与政府顾问消息指出,中国政府打算推翻此商业模式,迫使蚂蚁放贷时拿出更多自有资金,并计划打破蚂蚁集团垄断消费者信用数据的情势。
“从来没有想到反垄断的方法,是要求企业把用户的资料交出来,这是非常危险的。”俞伟雄告诉记者。他指出,美国三大信用机构彼此共享消费者的信用数据,此举并无不妥,但中国利用大数据实施监控已行之有年,这些海量消费者信用信息,恐沦为中国政府监控人民的手段之一。
政府“黑手”伸进金融市场
蚂蚁集团虽为上述提及的信用评级公司股东之一,但并未交出数据,对于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要求也不予置评。但《华尔街日报》直指,北京当局担心马云过于关注个人商业财富,而非国家管控金融风险的目标,“马云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报导引述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研究员马永哲(Martin Chorzempa)的看法,他认为使信用记录和评分更公开透明,有助于增加贷款发放业务的竞争性,并防止过度借贷。
但旅居欧洲的专栏作家王庆民直言,此举使互联网金融平台与线下实体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而中国当局要求蚂蚁集团共享消费者信息,反映了政权偏向支持国有银行、打压私人企业的态度。
“等于是加强政权对金融领域的管理和控制,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使其)更规范化,但是也等于强化了(政府对)金融领域的控制力。”王庆民告诉本台。
‘把资料交出来’ 美国不可能发生
马云自去年10月后,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他当时在上海一场会议中,批评中国监管机构扼杀了金融业的创新,在此之后成为中国当局的眼中钉,不仅蚂蚁集团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被监管机构叫停,阿里巴巴更面临中国市场机构的反垄断调查。
俞伟雄指出,美国政府与科技龙头的争端多透过司法体系解决,但无奈中国司法机构独立性不足且政府干涉严重,寻求司法独立调查的理想只能沦为空谈。
“从来没办法想像美国政府说,你把资料交出来……(在中国)法院基本上就是政府的,民营企业再怎样抗议最后都没有用,这是一个很有缺陷的制度。”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