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权移交25年,不但普选没有实现,选举制度更是「民主大倒退」。随著近年《港区国安法》出台,中央大幅修改选举制度,立法会再无反对声音,香港的政治制度和环境出现重大改变,「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路,还可以怎样走下去?本台今集继续走访港英两地,从政治角度审视香港主权移交中国第25年的变迁。
「当我在香港时,人生第一次保存了我的日记,我希望这是一项凭证,香港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并且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前港督彭定康
香港曾拥有更多民主自由,但这25年起了很大的变化。真普选的承诺不但没有兑现,更换来中央出手改变香港选举制度。
究竟这个新的选举制度,还是不是香港人心目中,回归时承诺的「高度自治」、「港人治港」?
由「真普选」到「一人选举」
2014年,香港爆发历时79日的「雨伞运动」,市民争取真普选,反对人大「八三一」决定。香港《基本法》曾经承诺,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但人大作出「八三一」决议,限制参选人资格和数目,特区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被指假普选,最后被立法会否决,2017年的行政长官选举,最终没有普选,由选举委员会1200人投票选出。
2021年,全国人大作出《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 选委会的组成经过改动,委员改由团体而不是个人投票产生,被批评是民主倒退。单是香港特首选举,就由第一届的3位候选人,到今年已剩下1位,即是大陆所讲的「等额选举」。
李家超说:今天是行政长官选举日,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但今天亦是母亲节,再衷心感谢每一位,关心今天选举的所有朋友和市民。
原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今年辞职参选新一届特首,在没有竞争对手下,他以1416张支持票,成为历来最高得票的香港行政长官。选举有1428名选委投了票,投票率达百份之97.7。
唯一非建制派选委 「以双普选为目标的一个过程」
今届再次晋身立法会、自称「非建制派」的议员狄志远,身兼社福界的选委,是少数仍然由业界合资格选民个人投票选出的选委。他接受本台访问时认为,在今届「一人选举」之下,仍然相信未来能够争取双普选。
狄志远说:大家都要面对一个客观现实,社会经过很大的动荡,对中央政府来说,他的安全系数是受到一种威胁。我觉得未来要向前看,既然《基本法》承诺有双普选,我们要以双普选为目标,现在来说是一个过程 。
「新香港」下的新选举制度
2019年6月之后的大半年,社会运动不断升级,示威者和警方爆发大规模冲突,社会出现严重撕裂,同年举行的区议会选举,被视为一次政治表态,非建制派大胜。
2021年3月,全国人大大幅改变香港选举制度,强调要落实「全面管治权」及「爱国者」管治模式。在大幅修改了选举制度后,立法会议事堂内加上了国徽,再没有不同政党针锋相对的场面,新一届的立法会,议员数目增加到90人,直选议席减到20席,民主派没有参选。
陈茂波说:构思财政预算案的时候,我也不停问自己,香港作为「一国两制」下,一个独特的国际城市,应如何定位及发展?
立法会近乎清一色 狄志远:寻求与建制派合作
在修改后的选举制度下,记者来到立法会采访《财政预算案》。立法会内近乎「清一色」是建制派,辩论大会并没有以前的火药味,在不到两小时的议员发言,预算案获得近乎一致通过。
作为唯一「非建制派」的狄志远,亦是唯一投弃权票的议员,他说不会做很多政治表态,要争取空间和建制派合作。
狄志远说:我投弃权票,我不是为弃权而弃权,纯粹我有我的观点,相信议员都明白,我的基础和我的立论点,对于他们谅解不会排挤我,是有帮助的,第二方面,我也要很努力寻求合作的空间。
由临时立法会到主权移交25年 「香港民主运动回到原点」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时,立法机关亦经历过一次「大换班」,回归前港督彭定康提出政改方案,1997年前最后一届立法局的民主派议员未能过渡,由临时立法会取代,回归第一天,民主派议员回到街头。
民协是唯一参加临时立法会的民主派,民协的廖成利于1997年时并没有跟随其他议员「下车」,他指自己是一个「民主回归派」,是同意香港要回归祖国,而在没有「直通车」的情况下,只能够有临时立法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留在临时立法会,紧守岗位。
廖成利今年再次出任民协主席,他接受本台访问,形容回归25年,民主运动回到原点,谈到政治,他说经常重看已故支联会主席司徒华的回忆录《大江东去》。
廖成利说:华叔(司徒华)当时回忆,整个香港政治制度的发展,由1997年的临时立法会,说到5区公投,我们回归时那一刻,去到现在这一刻,中间起起跌跌,大风大浪,好像向前走几步,又向后退几步,然后好像个循环,又回到原点,但是整个过程中,人民已经觉醒,现在的基础已经不同了。
2021年被大幅修改后的立法会选举,民主派政党没有参选。民协作为传统的反对党,廖成利指在新的政治环境下,只好集中所有的力量,放回地区深耕细作,民生是他们主要的方向。
港前学联成员移英 「他不再像最初回归那样」
《港区国安法》生效后,参与政治可能随时踩到无处不在的「红线」,47名参与2020年立法会初选的民主派去年年初被捕,指他们触犯「颠覆国家政权罪」,虽然至今仍未排期审讯,但被捕人士一直被还押。
曾经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的年青人,纷纷消失于香港政坛,前学联成员罗卓尧考虑人身安全,现在身处英国,他接受本台访问说,「因社会气氛愈来愈沉,变得比较消极,决定离开香港」。
罗卓尧在1997年时只有4岁,他觉得主权交接后初期,政治气氛比较宽松,他参加过2014年「占中」,2019年成立过工会,但今日再回头细细品味回归至今香港的处境,恍然大悟已然改变。
罗卓尧说:他(中共)不再像最初回归那样,会容许谈判妥协,甚至希望哄哄香港人,有些政策有些想法是那样,但是现在基本上,对异见人士全面打压。
他说自己这一代回归后成长和出生的香港人,这几年的经历,令他们经常思考身份认同问题。
罗卓尧说:我们这一代很明显,他们觉得失败了,所以要改革教育,更加要改革教育,他控制不了你,更想要控制你。
罗杰斯:香港未来25年的前景很苍凉
英国人权组织「香港监察」创办人罗杰斯一直关注香港问题,他在回归头几年都住在香港,今年3月被指违反《港区国安法》,现在被香港警方通缉。他在英国接受本台访问说,「一国两制」走了一半,预料未来只会更差。
罗杰斯说: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在主权移交典礼时的致辞,香港人继续管治香港,很明显并没有发生。我想香港正逐渐成为普通一个由共产党管治的中国城市。在香港发生的事,是习近平对异见零容忍的展示,对他和共产党来说,他们重视全面管控,多于经济成就。未来25年,我相信只要目前的中央领导层仍然在位,香港的前景很苍凉,情况只会愈来愈差。
彭定康:希望香港会再一次成为伟大的城市
回归25年,政治制度和环境出现重大改变,「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路,还可以怎样走下去?罗卓尧认为,当空间这样收窄,便很难再有社会运动发生,因为没有方法公开地讨论,所有事情都应该会在地下进行。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近日出版新书《香港日记》(Hong Kong Diaries),披露他在1992年至1997年在任期间,如何和中方角力,以确保香港民主与自治在1997年后维持不变,但最终却事与愿违。
对于港人当下面对的困境,他坦言感到心碎,而对于香港的末来,他唏嘘地说:我相信香港是一个伟大的城市,我也希望香港会再一次成为伟大的城市。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