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国两制50年不变」的实验做了25年,维园「六四」烛光熄灭了;「民主女神像」倒下了;公民社会瓦解了;反对声音消失了;《苹果》被摘掉了;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的名誉被抹去了;而不变的是由恐惧促成的大规模移民潮。本台走访香港和英国,了解多位来自不同界别的港人,经历回归后所谓的「温水煮蛙」,迄今如何评价这实验中期享有的「自由」?自由亚洲电台特别从「自由」及「政治」角度,去审视香港主权移交中国第25年的变迁,现在请先听听「自由篇」。
「一国两制50年不变」走过了25年
时光回到1980年代的中英谈判,港人面对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大限将至,尤其是在1989年「六四事件」后,对于香港日后能否继续维持现行享有的权利、自由、民主、法治,以至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少港人都忧心忡忡,导致数以十万计港人远走他乡。
邓小平说:不会变,就是50年不变。50年这个不变,也没有变的道理。
香港在主权移交前被恐慌气氛笼罩,时任中国国家主席邓小平向港人派「定心丸」,承诺「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现有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50年不变」,港人仍「马照跑,舞照跳」。
回归后,香港「一国两制50年不变」的实验开始,考验中共能否维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作为首任接手香港的中共政府,时任国务院总理朱熔基2002年11月访港曾向港府官员,自信满满地如此说。
朱熔基说:香港回归祖国了,如果在我们手里搞坏了,那我们(中央政府)岂不成了民族罪人?
主权移交25年,尽管中国领导人在1997年前后作出过无数的承诺,仍无法保守香港的「不变」。
由「东方之珠」变为中国其中一个城市
尤其直至2019年「反送中」运动爆发,紧接2020年《港区国安法》的实施,以及北京修改香港选制,「一国两制」被英国、美国等先进民主国家视为名存实亡,美国更取消香港独立关税地位。这个曾由1995年至2019年连续25年被评为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的「东方之珠」,2021年开始不再获得美国传统基金会独立评级,香港被视为中国其中一个城市。
罗家聪:「一国两制」步向「一国一制」
香港经济学博士罗家聪向本台称,不少港人以往一直处于「温水煮蛙」的状态,直至近年香港局势急转直下,才惊觉已面目全非。罗曾在中资银行工作14年,直至2019年「被迫辞职」,直言见证香港过去20多年来不同领域的制度、资金和人员逐步被中国大陆「同化」和主导,香港经济外资比例减少,「一国两制」步向「一国一制」。
罗家聪说:你以前看这里任何领域的事情,政治经济很多都是和内地不同,数据和股市也不同,但你现在慢慢地同化了,没有分别。归根究底都是那一句,你是本身在这里的人适不适应?最初比较著紧较重点的领域,像金融银行,他会安插人员,但很多领域不知觉间便会被全部更换,甚至一些不赚钱的,例如教育学校也是。因为他要洗脑,也都换了他们的人,你现在看看哪一所大学校长不是内地人?哪个院长不是内地人?
不再有烛光及「六四」集会的维园
悼念「六四」一直被视为「一国」是否可以真正分开「两制」的指标。回归后,香港是唯一一个每年都有「六四」公开悼念活动的中国城市。直至「六四」30周年,维园烛光晚会仍有18万人参加。不过,今年香港的「六四」,维园再没有烛光。加上近两年香港紧随北京「清零政策」,港人已经习惯不能聚集的新常态。
2022年6月4日当日,有市民坚持身穿写有「人民不会忘记」黑衣,出现在昔日「六四晚会」集会地点——铜锣湾的维多利亚公园。
香港市民说:来很和平地纪念「六四」这天,他们说不是「屠杀」,就叫「事件」吧,怎样也好,都会用另外一些不相关的理由阻止你,和平也不可以,那还有甚么自由呢?
不但维园「六四」烛光被灭,「六四」印记亦被绝迹,包括原本竖立香港大学的「国殇之柱」被一分为二拆走;被髹上「六四」标语「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誓歼豺狼民主星火不灭」的港大「太古桥」被校方洗刷一空;支联会「六四纪念馆」的民主女神头像等纪念物品被警方带走;由陈维明制作的两项著名作品,包括位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民主女神像」及香港岭南大学的「天安门大屠杀」浮雕被清除。
曾经还是「示威之都」的香港
「一国两制」承诺香港人继续有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回归后的香港的确曾经还是「示威之都」,每年「七一游行」、「元旦游行」备受国际注目,多次创下游行纪录,包括2003年反对《基本法》23条立法的50万人游行;2019年反对修订《逃犯条例》两次游行,人数分别达到100万及200万。但在《港区国安法》生效后,「塞爆」港岛的示威人海经已「被消失」,要求官员下台、「光复香港」、「香港加油」等不少口号更成为「煽动禁语」。
就连主办集会游行的民阵和支联会都被迫解散,更有多位主要成员被捕,连同数十名泛民人士至今仍身在狱中。在教协、职工盟等逾60几个历史悠久的民间组织一一解散下,公民社会正式被瓦解,反对声音变得微弱,数以千计的议员、律师、教授、医生和学生沦为「政治犯」。
「后国安时代」下 意大利神父一个人的抗争
意大利神父甘浩望因向往共产主义理想,70年代来到被视为中国对外窗口的香港,致力帮助弱势社群,见证著香港公民社会的发展。他说,香港公民社会力量消失,对港府管治并非好事。
甘浩望说:他们应该明白100万人、200万人去示威,是为了甚么?一个聪明的政府,见这么多人示威,这么多人去烛光晚会,应要去明白,不是镇压,不是禁止人们。
在「后国安时代」的政治风险下,甘浩望仍继续一个人的抗争。他说,即使声音微弱都不应放弃。
甘浩望说:不想发声,不想行动,甚么都不想做,会变了一个麻木的社会、大家恐惧的社会。
多个新闻界的声音被消失 传统记者「转型」
香港被消失的声音,亦包括新闻界。至少10多个报刊、独立网媒、电台被迫停运,包括《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及多名高层因《港区国安法》被囚押至今逾1年,《苹果》2021年6月25日出版最后一份报纸后就被迫停运;《立场新闻》2021年12月29日因《港区国安法》而被迫停运,2名高层仍被还押;《众新闻》亦在2022年初在政治压力下被迫结束。
前《立场》采访主任林彦邦现转型为公民记者,在社交媒体自设网媒专页,以1人之力继续报道新闻。对比以往的团队工作,他认为现在有必要学习摆脱旧有思维。
林彦邦说:我们已经不可能去想像,再有《立场》、《苹果》,用一个数以百万计的观众群去做一个有影响力所谓自由派的传媒,是不可能。他不会容许你这样做,那么你只可以思考怎样化整为零。主流传媒会报道记者会,李家超见记者,即使我想做都不能进去,我现在没有记者证。剩下需要我这种身份去补位的,通常就是那些街头发生的事,或是这些所谓「政治犯」出狱,未必在主流媒体的视线内,就算有也不明显,这些是我要去补的位置。
香港新闻自由排名跌至148位
林彦邦于2006年入行 ,曾在多间主流电视台和报章工作。他没想到如今不但自己曾经工作的新闻媒体因政治原因被迫停运,更与昔日共事的同行「战友」囚窗相隔。
林彦邦说:《国安法》之后,有很多说话不能讲,很多东西不能写,甚至做一个专访都不行。没有预料过写文章原来是刑事罪行,没有预料过你说一些你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而且那些都是客观事实陈述,原来会被叫作煽动,而不需要煽动对象,你也不知煽动了谁人。
对于无国界记者组织的全球新闻自由排名,香港由2002年首次公布的第18名,跌至2022年的148位,林彦邦认为数字反映事实。
林彦邦说:排名是一些硬梆梆的数字,但是你亲眼看著所有事情一直恶化,然后到2021年《苹果》、《立场》和《众》没了,所以排名跌至低于菲律宾,是合理的。我不知道最自由的状态是怎样,我只知道很不自由的状态是怎样,就是现在的模样。
新一波移民潮出现 人口逐年下跌至741万人
为找回自由的天空,不少港人决定离开。根据入境处数字,过去连续3年香港人口录得净移出,今年头3个月,净流出香港的人数超过14万人,人口逐年下跌至741万人。虽然并没有具体移居海外的数字,但是普遍被视为新一波移民潮。
有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的英国,是不少港人离港后的目的地,包括香港政治名人、专才、艺人和教授等。而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前会长马仲仪亦是其中之一,不过她对有人表示离开香港是因为要「做更多的事情」的说法就另有看法。
马仲仪说:我自己有时去讨论香港的事,我会很在意去想,在香港的朋友听到我的评论,会有甚么感觉?他们已经在受苦,我不知道他们,喜欢听到我好像为他们发声,还是会越听越觉得沉重?我想,说要为了做更多的事情而离开,这句说话是不是没有人做到?例如你是罗冠聪这些政治人物当然做到,因为他在香港动弹不得,但是对于一般来这里的香港人,或者我自己,我不觉得可以谈得上这样。
「一国两制」史无前例,这个实验做了25年,多位早前出席英国当地「六四」集会的移英港人,直指香港人当初深信「50年不变」的想法是「天真」。罗家聪则称全面被控制难以避免,「只是习惯与否」。至于林彦邦则认为,回归25年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是不可行,其在于「这地的人跟他们的宗主国是没有信任可言」。香港人,来到主权移交25年的今天,你们又有何结论呢?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