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5日星期三

德语媒体:中国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写道,尽管严苛的清零政策并不受民众欢迎,但北京的决策,地方政府只能坚决执行,并不得不为各种检测和隔离措施耗费巨额资金。财政状况也因此变得更加捉襟见肘。这篇题为《地方的债务危机》的文章写道:

"中国媒体报道称,一些地区开始减少公共交通的车次,降低公务员薪资,并为此引发了激烈的抗议。常熟和内江两座城市要求接受强制隔离者费用自理。在中国,隔离必须在指定的隔离中心或酒店内完成,居家隔离并不被认可。

所谓的'地方融资工具'(LGFV )的境况非常不利。这种融资工具是地方政府的下属企业,这些企业负责向银行举债,而政府则利用这些贷款来兴建高速公路、火车站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当然也包括用于承建隔离中心和新冠检测的费用。

'地方融资工具'的债务有多高,目前只能猜测。因为为了方便举债,这些公司下面又会成立更多的子公司。投资银行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应当介于六至七万亿美元之间。由于经济危机状况下,地方财政收入急剧下降,因此有专家认为,地方债务已经成为房地产危机之后又一个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

文章写道,向房地产开放商出售土地使用权,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地方财政也遇到了难题。

房地产危机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窘况。

房地产危机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窘况。

"情急之下,一些地方政府想出来令人匪夷所思的办法:他们向自家的地方融资工具出售土地使用权。今年一月至六月,地方融资工具在土地销售中的占比已经达到25%。而一年前,这一比例还只有9.2%。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是为了赢得时间。地方融资工具购买的土地上,真正破土动工的情况非常罕见。一方面是没有需求,另一方面这些公司也并不具备开发房地产业务的经验。

北京的当权者也深知,地方财政已经变成了随时可能起爆的定时炸弹。为了缓解局势,地方政府必须降低地方融资工具中的风险占比。北京一方面希望降低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也不想给投资者造成安全假象,这无疑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平衡尝试。"

《经济周刊》报道称,白宫有可能会在本周内发布一项行政命令,进一步收紧针对中国的芯片及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报道称:

"专家们普遍认为,美国拟议中的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是迄今为止中美商贸往来中最为严格的限制措施,必将使本已陷入紧张的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过去几个月以来,美国高层政治家频繁访问台湾,令北京大为恼火,因为中国认为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并意图实现同台湾的统一。美国方面则日益担心中国会以武力兼并台湾。华盛顿计划为台湾提供安全保障,以阻止中国武力犯台。

美国的贸易制裁计划恰恰处在这一政治高度敏感时期。十月中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将召开二十大。中国的专制当权者往往会借助党代会的机会对外展示其强势地位。有鉴于此,华盛顿的制裁很有可能会被北京视为挑衅,从而引发北京强硬的回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