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得不好但我會活著,我過得不錯但我還記得」—來自香港人的漂流「瓶中書」。反送中運動五周年,在台港人在台北發佈新書《那麼,香港人⋯⋯》,並舉辦「你,最近還好嗎?」展覽。「無名」港人撰寫2019年至2021年的心路歷程,繪圖則為流亡海外的「小畫家」,以「_」取代敏感詞,目前人在台灣的前中大學生會副會長羅子維任相信「走過一定會有痕跡」。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呢幾年你過成點?有好好休息嗎?有好好面對情緒嘛?」
「我地真係好X鍾意香港」
「應承我,頂X住」
一切緣起2021年6月,香港學生組織「本土青年意志」舉辦了一個為期兩星期,紀念反送中兩周年的展覽活動,當時展覽中有一個交換禮物的環節,參觀展覽者可帶一件與2019年反送中運動有關的物品,在展場上交換另一件物品,當中不少港人同時將一些信件留下,有人講述自己在參與社會運動的心路歷程,也有人留下對香港人的鼓勵說話或問候。
當年本土青年意志的召集人,正是羅子維,亦是今次《那麼,香港人……》的校對。他憶述當時放下的物件,是一張反送中運動相關傳單,那時候是2019年5月,反送中運動仍未爆發但送中條例山雨欲來。他希望透過傳單提醒條例的醜惡,可惜書本並未有收錄到。
信件集結成書,過程極不容易。一度擔心港區《國安法》會影響寫信的人,信件遂被銷毀,當中卻有人將部份信件備份,書本最終才能出版。
催淚彈如雨下 哮喘藥成救命丹
《那麼,香港人⋯⋯》是香港人的漂流瓶中書,無名香港人利用不同物件,訴說自己 2019 年以來的心情與故事。此書作者為「無名」,由「小畫家」繪圖。「無名」兩字,正正可代表很多微小的香港人。羅相信,反送中運動不是只有黎智英、黃之鋒等政治名人付出,很多很微小的人、無名的香港市民,對運動來說很重要,這本書正正記載當年港人的感受。
一封令羅子維印象深刻的信,是一個女抗爭者寫的,信中見證着她2019年和2021年走過的路。2019年時,一開始她是一個「後勤師」,慢慢變成「前線師」,前線師時也認識到另一個「前線巴」,最後成為一對亂世情侶,之後她卻要變成一位支援入獄手足的人,因為她男友也因抗爭入獄了,因此要不時探監,變成了「探監師」,
羅認為,很多信中的故事,都見證著香港人是怎樣有一個個角色的轉換;哮喘藥亦令羅印象深刻,因為2019年時,當全世界都在放催淚彈令你難以呼吸時,哮喘藥變了大家的救命良藥,有不少人都分享這個記憶和恐懼,令羅感到被接受及被包容的感覺。
無名何時有名?羅子維:這一天不遠
2019年至今已經5年,港區《國安法》、23條相繼立法,「每一個人都要經歷自我審查,我𠵱家就算係流亡海外,有時都要自我審查,因為我家人、朋友都喺香港,對好多香港人嚟講都係有呢一個恐懼,但係我哋要去適應佢。」
這次《那麼,香港人……》亦有不少字眼都要以__ __ ___ ___來代替,但香港人自然地會把適當的詞彙、句子填在_______上。不過由以為全都銷毀,到最終成功出版,羅子維相信,「走過一定有痕跡」,政權是沒辦法銷毀所有記憶,她可以銷毀文字、影像的記載,但總有事物會留下,記憶也不能抹去,就算書本無法出版,當年的記憶也會留存。有時候你做一些事以為沒有人看到,但十年後看回他在某個歷史的蝴蝶效應之下發揮了一些意義。
他亦提到,「無名」對出版其實是一件好事,「佢突破咗2019年以後香港嘅出版限制,因為你『無名』,等如放棄咗自己曝光,你其實就可以換嚟更大嘅出版自由。」但市場的現實是,「無名」代表讀者不知道書本的作者是誰,自然減少吸引力,真的需要靠好多香港人去支持。
無名的人甚麼時候可以留名,就等如香港人何時可以重新獲得出版自由,可以自由地說話,亦等如香港甚麼時候有民主。羅子維坦言只有上帝才知道,但他相信這一天不遠,相信在自己死前,白髮蒼蒼之前,可以自由地回香港,然後大聲地說我們想說的事,大聲地在煲底相聚:「食羊腩煲打邊爐,我相信呢日好快會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